艾灸治胃病灸穴位简单易操作

   艾灸 对胃病是有一定治疗效果的。艾灸通过对 穴位 的刺激,可以有效缓解多种胃病症状,但是一定要选对一些穴位进行艾灸哦。以下是我推荐艾灸治胃病灸穴位知识,欢迎阅读!

  艾灸治胃病灸穴位
  胃俞穴

  胃俞穴位置:找到第12胸椎,在它的骨性标志之下,旁开1.5寸处 。

  功效:艾灸该穴位有和胃健脾,理中降逆之功效,主治 胃炎 , 胃溃疡 ,胃下垂,胃痉挛,肠炎,失眠等症。

  中脘穴

  中脘穴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从肚脐向上量4寸处。

  功效:艾灸该穴位可以通调腑气,和胃止痛。主治呕吐,反胃,腹胀,胃炎,胃溃疡,泛酸,胃出血,胃下垂等症。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置: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功效:艾灸该穴位可促进 消化 吸收,健脾 养胃 ,改善人的免疫功能,对肠胃, 心血管 系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煮至 胃痛 ,呕吐,腹胀,肠鸣, 消化不良 ,急慢性 肠胃炎 ,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等消化系统病症。

  神厥穴

  神厥穴位置:位于肚脐中央,为任脉之要穴。

  功效:艾灸该穴位有温阳益气,健运脾胃之功效。煮至 腹痛 ,泄泻, 脱肛 ,水肿,虚脱等症。

  内关穴

  内关穴位置: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处,掌长肌腱与桡侧腕肌腱之间。

  功效:艾灸该穴位可健胃止痛,主治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或慢性胃黏膜变化,上腹不适,胀痛或烧灼感,以及食欲缺乏,恶心,呕吐,泛酸等症。

  梁门穴

  梁门穴位置: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处。

  功效:消食导滞,主治食欲不振,胃痛,呕吐,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 神经 管能症等胃部 疾病 。
  胃病的症状表现
  1)疼痛。这是胃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导致隐痛的原因很多,表现形式也复杂。病因包括受寒、气滞、血瘀等,表现形式有隐痛、刺痛、绞痛。

  2)气胀。这也是胃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果脾胃运化失职,或者因寒受阻,或者其他因素,都会导致胃内的气体不能及时、不能正常排出,从而导致气胀。

  3)食胀。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胃不能正常消化食物,或者或者肠胃蠕动过慢,都会导致食胀。

  4)舌淡无味。 中医 理论认为,脾开窍于口,如果脾受困,或其他原因导致脾虚,都会引起患者口不知味,不欲食。

  5)口苦。这是肝胆受热产生的典型症状,是胆气上泛的表现。西医检查规类为胆汁反流性胃炎。

  6)面色。胃病患者病史过长,面色容易萎黄、黯淡无光。

  7)舌苔颜色。正常的舌头,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光泽,有润泽,舌苔薄白。胃病初期,舌苔黄,口有异味,此为实证。时间久后,舌苔转白, 便秘 者舌质肥厚,疼痛者舌质有瘀斑。

  8)恶心呕吐。饮食失常、寒温不适引起的胃病,容易造成患者恶心呕吐。

  9)打嗝嗳气。跟情绪有关,或者因吵架、压力过大等导致的胃病患者容易有此症状。

  10)胸闷。以气不顺、滞留胸腔为特征,脾气暴躁者、情绪不佳者易得。

  11)噎膈。脾胃阴虚、或者寒湿困脾者易得。

  12)反酸烧心。这是胃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有胃酸、泛酸、反酸、吐酸之分。胃热者有烧心感。

  13)乏力、四肢无力。久病体虚,常感觉乏力,不思动,四肢出现无力感。

  14)大便。阴虚、实热导致大便干结,如大便稀,则脾运化失常。
  得胃病的原因
  1、工作紧张压力大导致胃病

  如果人的情绪处于紧张,焦虑、恐惧、愤怒及忧郁等状态时, 大脑 皮层兴奋集中于情绪,对周围神经的感觉就不敏感,对周围神经的控制和调节能力下降,使胃肠道的分泌、运动功能紊乱,从而引起各种胃肠疾病。

  2、喝酒加重胃病

  酒精在肝脏内代谢,长期大量饮酒会加重肝脏负担,影响肝脏功能,对肝有毒害作用。酒精影响脂肪代谢,形成酒精性 脂肪肝 ,严重者肝纤维化,形成酒精中毒性 肝硬化 。饮酒也可以直接损害食管和胃,酒越浓、饮酒量越大、饮酒时间越长,对食管、胃黏膜刺激性越大,引起黏膜糜烂或溃疡。

  3、胃痛乱吃止痛药胃病易加重

  因为工作忙,一些上班族因为胃痛就去买止疼药吃,这是错误的,容易导致胃病加重。止疼药一般都是解热镇痛剂,对胃黏膜有直接刺激作用,并能促进胃酸分泌,造成胃酸再次对黏膜及溃疡产生强烈的刺激。

​猜你感 兴趣 :

1. 艾灸排毒反应

2. 艾灸十大养生部位

3. 什么时候艾灸肚脐最好及禁忌

4. 中医艾灸治疗胃寒效果好

5. 肠胃不好艾灸的方法是什么穴位有哪些

6. 艾灸的作用和禁忌2022-06-16
mcxzy 阅读 112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8:41:3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四寸处,而足三里穴则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在使用艾灸治疗胃病时,通常需要准确找到这两个穴位,再点燃药用艾条,分别悬灸中脘穴和一侧足三里穴各10分钟。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穴位上的皮肤呈现潮红色,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胃部不适。采用艾灸治...

  • 8、暑湿犯胃证取穴操作:取足三里,中皖,胃俞,脾俞穴,按艾炷灸法常规操作,每穴灸5-7壮,隔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功效:解暑和胃,化湿止痛。9、寒邪犯胃证取穴操作:取中皖,关元,两穴均以清艾绒制之艾炷,直接置于穴位处,待燃至2/3时,易炷再燃,一般灸7-19壮。  ...

  • 胃痛也是可以通过艾灸进行缓解的,胃痛的人群可以进行艾灸中脘、内关、足三里等穴位进行治疗,首先中脘位于腹部的中中间,在对中脘穴进行艾灸时,能够通过深度的经络传感帮助调整消化系统的功能;内关穴位于手腕部位,在手腕一侧远端横纹上两寸左右,内关穴对于胃部疾病具有调节的作用;足三里是在胫骨粗隆的部位,...

  • 具体艾灸方法如下:点燃艾条一端,左手食指中指置于施灸穴位两侧,右手持艾条靠近腹部的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四寸处),距离皮肤约3厘米。采用悬起法灸10至20分钟,直至局部皮肤温热并出现红晕,同时避免产生灼烧疼痛感。在施灸过程中,还可以将艾条在穴位附近进行小幅度回旋动作,以缓解局部皮肤...

  • 胃俞穴:位于背部,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俞往下数1个胸椎棘突,往旁边1.5个拇指指间宽度)中脘穴:位于腹部,在神阙(肚脐)与左右两侧肋骨在胸前交汇点连线的中点处。2、不同类型胃痛艾灸方法(1)寒邪犯胃证取穴及操作:主穴取中脘穴,配易关元穴施灸,用清艾绒制之艾炷直接置于穴位处...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