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里的糖尿病是怎么治疗的?

消渴症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病名,是指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症状。若做化验检查其主要特征为高血糖及尿糖。主要在肺、胃、肾,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消渴日久,病情失控,则阴损及阳,热灼津亏血瘀,而致气阴两伤,阴阳俱虚,络脉瘀阻,经脉失养,气血逆乱,脏腑器官受损而出现疖、痈、眩晕、胸痹、耳聋、目盲、肢体麻疼、下肢坏疽、肾衰水肿、中风昏迷等兼症。
上消(肺热津伤)
语音

证见
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质红少津,苔薄黄,脉洪数。 [1]

治法
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1]

方药
1.(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加减
处方:天花粉、葛根各30克,生地黄、麦冬各15克,黄芩10克,五味子6克,山药、石斛各20克。水煎服。
2.中成药消渴丸,每次5=10粒,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李振琼等《奇效验秘方》)
处方:黄芪40克,生地黄30克,山药30克,玄参35克,黄芩15克,黄连15克,川芎15克,黄柏15克,赤芍15克,苍术15克,栀子20克,茯苓20克,当归20克,生牡蛎5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l剂。
(2)(漆浩《良方大全》)
处方:生石膏50克,知母15克,白参10克,粳米20克,甘草15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l剂。 [1]

中消(胃热炽盛)
语音

证见
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结。舌苔黄干,脉滑数。 [1]

治法
清胃泻火,养阴生津。 [1]

方药
1.(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麦冬、生地黄、玄参各15克,石膏、天花粉各30克,黄连、栀子、知母各10克,牛膝12克。水煎服。
若大便干结者,可合调胃承气汤。
2.单方验方
(1)参黄降糖方(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大黄、桂枝各6—12克,桃仁9~12克,玄明粉3-6克,甘草3克,玄参、生地黄各12。15克,麦冬12克,黄芪30—45克。水煎服。
(2)萝卜汁(来春茂《新中医》1987.8)
处方:红皮白肉萝卜,捣碎榨取汁,每日服100一150毫升,早晚各服1次,7日为1个疗程,连用3-4个疗程。
(3)(李振琼等《奇效验秘方》)
处方:党参30克,知母10克,生石膏30克,黄连9克,阿胶9克(溶化),白芍15克,天花粉10克,山药15克,黄精15克,何首乌15克,麦冬9克,地骨皮9克,鸡子黄2枚。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1]

下消(肾虚精亏)
语音

证见
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尿甜,口干,头晕,腰腿酸痛。舌质红少津,脉细数。 [1]

治法
滋阴益肾 [1]

方药
1.《小儿药证直诀》)加减
处方:山药20克,山茱萸、生地黄各15克,牡丹皮10克,茯苓15克,泽泻9克,枸杞子12克,五味子6克,天花粉30克。水煎服。
若阴损及阳,肾阳亦虚者,可加熟附子10克,肉桂5克,菟丝子、巴戟天各12克。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各20克。
以上各型如出现血瘀之证,可加丹参20克,桃仁、红花各10克。 [1]2021-08-11
糖尿病是现代医学的病名,一般认为糖尿病就是中医说的消渴症,但实际上消渴症只是糖尿病的偏后阶段,因为临床上很多糖尿病人并没有消瘦的症状。
中医治疗糖尿病,包括但不限于降糖。血糖升高只是表像,血糖为什么升高才是问题的本质。2021-08-11
mcxzy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5-04-20 04:27:5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上海有一位名叫刘春天的老中医,以治疗糖尿病而闻名。他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调理、针灸和食疗,以调整患者的体质,降低血糖,改善症状。患者可以在家中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调理,减轻了治疗的负担。刘春天医生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擅长使用中草药配方,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调整药物剂量,以达到...

  • 2. 马齿苋治疗 使用方法:取干马齿苋100克,水煎服用,每天一剂,早晚分服。此方对于未曾使用过西药治疗且病情较短的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显著。3. 番薯叶治疗 使用方法:取番薯叶150克,冬瓜(带皮)200克。将番薯和冬瓜加水500毫升,煮至冬瓜变软烂。分1-2次食用。适用于糖尿病患者。4. 僵蚕散...

  • 糖尿病患者常出现气虚证候,如精神困倦、肢体乏力等,中医治疗时采用益气补养药物,重点调理肺、脾、肾的气虚。中医药可以在降糖的同时改善患者的体质状况,提高其脏腑机能。养阴清热,缓解口渴:口渴的病理基础在于阴液的耗伤,中医治疗时多食用养阴清热的食材和药物。药理研究显示,清热养阴的中药具有较好的...

  • 苔薄白少津,或少苔,脉弱。采用益气养阴治疗。选用玉竹、制黄精、生黄芪、制女贞、枸杞子。阴阳两虚:表现为乏力自汗,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耳轮焦干,多饮多尿,或浮肿少尿,或五更泻,阳萎早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采用温阳育阴治疗。选用鹿角霜、熟地、山茱萸、仙灵脾、肉苁蓉、菟丝子。

  • 下消一般是病程日久,阴损及阳而出现阴阳俱虚的情况,或者病久入络,表现为血脉瘀滞,比如糖尿病足这种情况。下消肾阴虚时,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来滋阴补肾,润燥止渴。阴阳两虚型要用金匮肾气丸加减,温阳滋阴,补肾固本。血脉瘀滞时,在补肾同时要加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改善血循环。除了中药的治疗以外,...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