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医院医生开的都是大药方?多则二三十味,少则十七八味?

看病拿药,对于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不过近些年来,似乎我们手上买的药越来越多。
不管是去药店还是去医院,不管是大病还是小病,每次只要买药,好像医生总会推荐许多的药品。尤其是看中医,药方更是多。

以前,老祖宗看病,所开的药方通常都是量少而精,比如观《伤寒论》很少有超过十四味的药方,现在为什么医院医生喜欢开大药方呢?
读书君觉得,主要和以下几点因素有关:
第一,现在的医疗更加的发达,能够采集、研制出更多的中药方。在过去的年代,因为医疗水平落后,生产条件落后,想要获取更多的中药方,可以说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比如那生长在悬崖峭壁之上中草药,在过去那个年代,在没有那么多安全保障设备的前提下,很难采集到这些草药。
古时候,人们想要获取中草药,基本上只能靠徒步、靠体力去寻找,去采撷,这样的获取渠道比较单一,而且效率也低。所以在看病开药方时,基本上是恰到好处,“点到为止”,不多给,不造成浪费。
第二,众所周知,中药方一般来说,都是由多味中草药共同调配而成的。其一是中药的疗程长,见效慢,一般都需要配合多种药味才能够看到显著的效果;其二是中药方大多是草药,一般没有什么毒副作用,不像西药,副作用比较明显。所以,中药方偏多,也实属正常。
第三,医院的医生,基本上都是各大高校毕业出来的,他们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这同时也意味着他们在看病时有“照本宣科”的可能。即书上写着用什么药,那么他们,也就可能照本宣科地开什么药,即按着原有的配方来给患者配药。配着配着,一配就是一大把,也是有可能。

第四,医院本身也有自己的效益体系,现在的医院,基本是自负盈亏。对医生来说,他们不仅要看病,要救死扶伤,还同时 扛着医院“创收,增效”的任务。所以,中药方偏多,存在推销的可能,也实属正常。第五,既然是进医院,那就不能让病人白跑一趟,所以能开多点就开多点,以达到更综合、全面治病的目的。正所谓, 中医看病,以灵活把握为原则, 以除疾怯病为目的。
2020-08-15
因为现在的药经过工业的加工,有些药性都不是很好,需要各种药来相互辅助,才就有了一方子有几十味药了。2020-08-20
因为他拿的药都是一些经典药方。这些名方所需要的药是非常多的。2020-08-20
mcxzy 阅读 147 次 更新于 2025-04-04 12:26:5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去医院看病时,医生开具的药方可能包含某些外面药店无法提供的药品。这是因为医院通常拥有更为齐全的药品库存,以满足各种疾病治疗的需求。这些药品可能是医院与药品供应商直接合作,以更低的成本获得的。此外,医院内部的药品管理更加规范,可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因此,在医院买药,患者能够获得最新的药品...

  • 四是体现不出医生的医术水平。医患两不相宜,试问谁还愿用经方。说具体一点,真正能读懂伤寒论,擅长使用经方的医生,百里挑一都不为过。这是为什么不会用。经方少则二三味药,一般五六味药,而且几乎都不是名贵药,工资,房租,日常开支,房贷,我想问一下,几味普通中药值几个钱,经方一般二三剂病就好了,医生也是人,也...

  • 其实,医生开药的费用高低与药品的质量和来源密切相关。例如,同样一种中药,不同药店的价格差异可能非常大。比如,同仁堂的阿胶售价可能达到几千元,而路边小药店的阿胶价格则可能低至几百元,甚至还能进行代加工。因此,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和药品质量来开具不同的药方,这是非常合理的。再者,现在很...

  • 鹿角粉作为药材,因其独特的功效,在中医中常用于温补肾阳,对于肾阳虚导致的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然而,对于具体病症,如肾阴虚、肾阳虚,或脾胃虚弱等,还需结合个人实际情况进行辨证施治,不可盲目跟风。在服用此药方的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同时...

  • 另一方面,有些医院在药方上使用了专用符号,这可能与开高价药拿回扣有关。此外,新医生的字迹可能不够工整,这也可能导致处方难以阅读。这种情况在一些小医院尤为常见,由于它们的效益较低,可能不愿意在设备上进行更多投入。然而,大医院和效益较好的医院则通常使用打印机来打印处方,以确保清晰和准确。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