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样才能入门呢?

随着肺炎疫情的发展,中医的介入取得疗效,中医再次被人们炒热,捧上高位,学中医的浪潮又热起来了。那么,普通人,没有中医基础,能不能学好中医,该怎么学习?
这里分批次给出一点点小建议。
如果你的文化水平不算很高,即使只有初中文凭,也有很多途径可以自学中医。自学中医,看得懂文字就行,懂得灵活变通才是真本事。

中医入门书籍
首先,当然是需要读书,而且是很多书。读了一两本中医书籍就认为自己学贯中医,真的只能当井底之蛙,跳出来,你的世界才广大。
中医的经典书籍:《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难经》、《神农本草经》,但是,划重点,这四大经典对于初学者其实不是特别友好,我在这里结合自己学习中医10年的经验,给大家另外推荐几本书:
《新编中医入门》董汉良著,金盾出版社,该书主要构建中医基本框架,并对每一部分如内、外、妇、儿等介绍了学习方法、主要内容及其参考书目,书很薄,内容丰富,都是干货。
《名老中医之路》,此书很多名医的成长之路值得借鉴,比如说他们是如何成才的,主要学了哪些中医著作。

中医书籍
《中医临床传统流派》黄煌著,相当于中医医学史,可以对古代中医有个大体的认识。
《中医治法与方剂》现代,陈潮祖著述,可以了解中医的基本治法,常用的方剂。
《中药学》,《诊断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第九版中医教材。教材都是中医院校的入门级别的书,整理成现代人熟悉的阅读方式,老少咸宜。
有些人中医零基础的,一上来就去背诵《黄帝内经》,背诵《医古文》,研究《易经八卦》,其实那是十分费劲不讨巧的,有了基础以后再去研究经典跟深奥的书籍,效果就十分快。
中医进阶书籍
接下来推荐经典著作的界内有口皆碑的书籍:
《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现代·郭霭春著述。,郭霭春,被誉为“黄帝内经”研究整理第一人,看他的书,可以少走弯路。
《伤寒论》讲稿、现代·刘渡舟《伤寒挈要》,刘渡舟的伤寒论讲稿深入浅出,是学习伤寒论补充的重要加油站。
《伤寒论》、《金匮要略》讲稿,《经方传真》,现代·胡希恕著述,胡希恕讲伤害,业界名气十分大,值得一看。

学医先学药
此外,还有很多比较好的书籍,这里就不一一展开,学医先学药,中药很重要,看病先辩证,诊断有疗效。切不要贪图经典玄幻,或者急功近利,而把最重要的大饼丢弃了。作为入门级别,这些书看完看懂,已经很好的造诣,若想了解更多可以关注我并留言提问,我会给大家一一解答。
2020-11-08
首先应该阅读大量的中医书,才能找到一些门路。2020-11-11
肯定是要看伤寒论这本书吧,这本书可以说是中医的入门书籍,学好了之后,就能够让自己的医术有一个很大的提升。2020-11-11
学医先学药,中药很重要,看病先辩证,诊断有疗效,当然还需要多看书,而且看很多关于中医书,还要看懂,看透。2020-11-11
mcxzy 阅读 18 次 更新于 2025-04-19 00:45:2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2. 利用网络资源。在信息时代,你可以轻松地通过网络学习,观看中医院校名师的讲课视频,这些都是免费的。3. 选择权威性和趣味性兼备的教材。推荐使用正规的全日制教材,尤其是第七版的教材,其权威性得到了多位专家的认可。如果想要更精炼的内容,可以选择第五版教材。此外,一些趣味性强的参考书,如《...

  • 1. 学习中医基础:入门中医,首先需要学习中医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概念。理解这些基础知识对于后续学习至关重要。2. 掌握中药材知识:了解中药材的性能、功效、用法和禁忌是学习中医的必备技能。可以通过阅读中药材相关的书籍或参加实地考察来加深理解。3. 实践操作经验:若有条件...

  • 想要入门中医,可以从基础理论开始学习,这些书籍非常容易找到,内容也相对通俗易懂。基础理论是了解中医体系的关键,比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概念,这些都是中医理论的核心。除了基础理论,还有中医四小经典:《药性赋》、《濒湖脉决》、《汤头歌诀》和《医学三字经》。这些经典著作在网络上可以找到文字版...

  • 跟随老师学习:如果条件允许,找一位有经验的中医老师进行面对面的学习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可以指导你的学习方向,解答你的疑问,并且帮助你建立正确的中医思维方式和实践技能。实践操作:中医学习不仅仅是理论学习,还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理解。你可以尝试一些基础的中医实践,比如针灸、推拿等,来亲身体验...

  • 零基础学中医,首先要明确目标,然后分阶段逐步学习和实践。如果你是想解决一些常见问题,那么可以从入门的书籍和课程开始,比如《中医基础理论》等,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气血等概念,还有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同时也可以参加一些中医培训班或社团,与专业人士交流。如果你想成为专业的中医师,那...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