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十大名方是那些?

小青龙汤、大承气汤、小柴胡汤、五苓散、逍遥散、血府逐瘀汤、补中益气汤、归脾汤、六味地黄丸和温胆汤。
1、小青龙汤
麻黄9克、桂枝9克、干姜9克、细辛3克、五味子6克、白芍9克、半夏12克、甘草6克。
来源于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因其主治太阳表里俱寒,名日青龙,取东方木神伏邪之义,龙兴则云升雨降品物咸亨。
2、大承气汤
大黄12克、厚朴9克、枳实12克、芒硝9克。
泻下之峻刺,有通便泻热之功。方中以大黄苦寒泄热通便、荡涤肠胃为主药;辅以芒硝咸寒泻热,软坚润燥;积滞不去,由于气滞不行,故佐以枳实、厚朴消痞除满,行气散结,四药合用,有峻下热结的功效。对于肠胃燥实、郁滞不通者能承顺胃气下行,使塞者通,闭者畅,故名承气。
3、小柴胡汤
柴胡12克、黄芩9克、人参5克、甘草6克、半夏9克、生姜9克、大枣4枚。
中医十大名方之一,出自《伤寒论》,是医圣张仲景根据邪犯少阳,致少阳枢机不利而设,历来被认为是“和法”的代表方。

4、五苓散
茯苓9克、猪苓9克、泽泻15克、白术9克、桂枝6克。
汉代著名医家张仲景所创的名方成药之一。主治水饮停蓄不行引起的水肿、小溲不利、呕吐呃逆等症。
5、逍遥散
柴胡12克、白芍12克、当归12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炙甘草6克。
常用于肝郁血虚脾弱导致的慢性肝炎、胃肠功能紊乱、神经官能症,月经不调等病症;治疗虚热征象明显的症状时,加用丹皮、炒栀子,名为丹栀逍遥散(加味逍遥散);治疗肝郁血虚之痛经,加用生地黄或熟地黄,名为黑逍遥散。
6、血府逐瘀汤
桃仁12g,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各9g,川芎、桔梗各4.5g,赤芍、枳壳、甘草各6g,柴胡3g.
清代著名中医学家王清任用于治疗“胸中血府血瘀”诸症之名方。时至今日,已有百年历史,却依然是众医家时常运用的方剂。
2023-01-30
mcxzy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5-04-20 06:27:0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2. 大承气汤,《伤寒论》方,主要由大黄、枳实、厚朴、芒硝等四味药组成。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泻力强;阳明腑实真阴灼,急下存阴第一方。3. 小柴胡汤,《伤寒论》方,由柴胡、半夏、人参、甘草、黄芩、生姜、大枣组成。方歌: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

  • 中医十大名方及其相关信息如下:小青龙汤 组成:麻黄、桂枝、干姜等。用药: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方解:主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应用:临床可根据症候调整药量,如恶寒无汗者增麻黄,口渴者去半夏加天花粉。小柴胡汤 组成:柴胡、黄芩等。用药:和解表里。方解:用于少阳证,适应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

  • 中医十大名方,包括小青龙汤、小柴胡汤、大承气汤、五苓散、逍遥散、血府逐瘀汤、补中益气汤、归脾汤、六味地黄丸、温胆汤,这些经典方剂源自《伤寒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医林改错》、《脾胃论》、《济生方》、《小儿药证直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等古籍。小青龙汤主要用于治疗...

  • 中药十大名方,包括小青龙汤、大承气汤、小柴胡汤、五苓散、逍遥散、血府逐瘀汤、补中益气汤、归脾汤、六味地黄丸以及温胆汤,各具特色,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小青龙汤主要成分有麻黄、桂枝、干姜等,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内停水饮所致的症状,如恶寒发热、无汗咳嗽等。方解强调解表涤痰、止咳平喘的机...

  • 中医学治疗疑难杂症,针对身体长期困扰,今天介绍的十大名方,为许多人带来福音,每一个方剂都展现了其独特功效,救人无数。1、小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9克、桂枝9克、干姜9克、细辛3克、五味子6克、白芍9克、半夏12克、甘草6克。用法:水煎,分二次服用。功能: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