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诊入门基本功

1)大小-管察气:大气旺,小气虚。
2)快慢-管察精:快精虚,慢精足。
3)硬软-管察火:硬火多,软火少。
4)浮沉-管表里:【亦可说阴阳】浮表症,沉里症。
5)匀乱-管察安危: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

早期的切脉方法比较复杂,要切按头颈、手、足等多处部位的脉动。以后逐渐简化为只切按手腕部的脉搏,称为“寸口”诊法。在这短短寸许长的脉动部位上,古代医家做足了文章。他们将腕横纹向上约一寸长的这段脉动分成了三“寸、关、尺”三部。
左右手的寸、关、尺部位分属不同的脏腑,认为可以反映相应脏腑的病变。其中右寸反映肺的情况,右关反映脾胃,右尺反映肾(命门);左寸反映心,左关反映肝,左尺反映肾与膀胱。

2022-10-12
mcxzy 阅读 23 次 更新于 2025-04-03 17:08:1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大小-管察气:大气旺,小气虚。2)快慢-管察精:快精虚,慢精足。3)硬软-管察火:硬火多,软火少。4)浮沉-管表里:【亦可说阴阳】浮表症,沉里症。5)匀乱-管察安危: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早期的切脉方法比较复杂,要切按头颈、手、足等多处部位的脉动。以后逐渐...

  • 脉的流利程度没有具体指标,只难根据正常脉的综合表现反复体会,因此,必须加强基本功练习,多积累诊察正常脉流利程度的经验,才能准确辨别滑脉和涩脉。 对滑涩二脉的分析,一般认为,滑脉与涩脉是相对的,性质正相反。但是,其所主病证和诊断意义,不能拘泥“相对”或“正相反”的形式。有些脉书习惯用“相对”或“相反...

  • 三指切脉,也叫三指按脉,这个容易理解,就是大家通常看到的号脉。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脉诊排在最末一位,可见除了扁鹊那样的神医,一般的中医都要用到这一招。四诊中的脉诊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初级学习的人不易在短时间内把握其精髓,但是对诊断病患的病症却非常重要,而且是反映一个中医真实水平...

  • 因为内行人或真正的中医人士都知道,脉诊是中医诊断教学的基本知识, 一般情况下较少用在临床精确定位方面。古代时,脉诊的意义在于运用脉诊的同时,结合望、闻、问和(部分)切诊来综合分析病情,从整体上把握病人的体质特点,辨别疾病的症候类型,指导医生辨证用药治病。而越至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非常高的地步,如血压计...

  • 那就是琴(弹琴)、棋(下棋)、书(书法)、画(绘画),所以叫雅人四好,琴棋书画。至于望闻问切是古代中医看病的基本功,望,就是观察病人的脸色精神等状况,闻,就是听,听病人说话的气力腑脏内的声音,问,就是询问病人的病情症状,切,就是替病人把脉。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