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抑郁是怎么回事?中医怎么辨证的?

亲亲您好,焦虑症:属于焦虑性神经症,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坐卧不安、焦虑紧张,伴随头昏、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甚至手抖、汗出、尿频、尿多;

2、抑郁症:称为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随情绪低落、消沉、自卑、抑郁,不愿意与外界接触,甚至出现 、自残念头或者行为,严重者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

焦虑症、抑郁症,在临床表现上存在交叉点,中医归结为百合病、脏躁、郁症等范畴。1.肝气郁结型
主要表现为:心情焦虑不安、心烦易怒,自我感觉两胁胀痛、痛无定处,总是想长叹气。

治疗原则:疏肝解郁

处方用药:柴胡疏肝散加减,使用药物如枳壳、柴胡、芍药、香附、川芎、陈皮、甘草等。

2.肝胆火旺型
表现为脾气暴躁易怒,口干口苦,失眠多梦,便秘,耳鸣耳聋等。

治疗原则:清肝泻火

处方用药:龙胆泻肝汤加减,使用中药如龙胆草、栀子、黄芩、木通、泽泻、车前子、 柴胡、甘草、当归、生地等。

3.痰气郁结型
表现为:焦虑不安,胸闷,胸胁胀痛,咽喉中自我感觉有东西堵塞一样,吞不下、吐不出,但检查可发现并没有东西堵塞,多见于青中年女性。

治疗原则:化痰散结

处方用药:涤痰汤或温胆汤加减;使用中药如姜南星、半夏、枳实、茯苓、橘红、石菖蒲、人参、竹茹、甘草等。

4.痰热上扰型
表现为心烦易怒,心慌心悸,心里恐惧不安,痰多,恶心呕吐,失眠多梦,口苦口黏,胸闷,头晕脑胀。

治疗原则:清热化痰

处方用药:黄连温胆汤加减,使用中药如黄连、竹茹、枳实、半夏、陈皮、甘草、生姜等。

5.痰瘀互结型
表现为焦虑症的老患者,病程较长,焦虑不安,烦躁易怒,大便干燥,小便黄赤,心烦失眠,体型肥胖,口苦口黏,胸闷胸痛。

治疗原则:化痰散结、活血化瘀

处方用药:血府逐瘀汤加减;使用中药如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川芎、桔梗、赤芍、枳壳、甘草、柴胡等。

6.心脾两虚型
表现为过度思虑,焦虑症病程较久,伴随头晕、神疲乏力,心慌胆怯,失眠健忘,食欲不振,面色萎黄或者苍白。

治疗原则: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处方用药:归脾汤、八珍汤加减,使用中药如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白芍、远志、酸枣仁、龙眼肉等。2022-12-20
患者既有抑郁症,又有焦虑症,这是一类双向情感障碍疾病,相当于中医的狂证、癫证和郁证。根据发病时的主要症状,中医进行辨证治疗:1、肝气郁结证:治疗以疏肝解郁、理气畅中为主,用柴胡疏肝散或逍遥散加减;2、心神失养证:治疗以甘润缓急、养心安神为主,用甘麦大枣汤加减;3、痰火扰神证:治疗以镇心涤痰、清肝泻火为主,用生铁落饮、蒙石滚痰丸加减;4、火盛伤阴证:治疗以滋阴降火、安神定志为主,用二阴煎和琥珀养心丹加减。如果患者在焦虑或者狂躁发作期,要用西医治疗。病情进入稳定期和维持期,可中医参与治疗2022-12-15
焦虑抑郁是情绪上的问题,中医辩证为肝郁,或是肝郁气滞2023-03-29
mcxzy 阅读 17 次 更新于 2025-04-04 04:51:5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在中医看来,肝气不舒是抑郁症的主要病机之一。具体而言,肝气郁结不仅会导致情绪抑郁,还可能伴随胸闷、胁痛、烦躁易怒等症状。因此,治疗抑郁症时,中医会着重调理肝气,使其恢复正常疏泄功能,以达到缓解抑郁症状的目的。此外,中医认为肝气不舒还可能与情志不遂有关。情志不遂,指的是情绪长期处于压抑、焦...

  • 在中医理论中,焦虑和抑郁情绪通常被统称为“郁症”。郁症不仅仅局限于情绪上的压抑和烦躁,还包括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中医认为,郁症是由于情绪不畅、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等因素导致的。这种情绪状态可以影响人体的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睡眠质量、食欲以及精神状态。中医治疗郁症通常采用综合...

  • 中医认为,焦虑症引发的主要原因是肝郁化火,其常见于“不寐”、“烦躁”、“惊悸”等症状。焦虑症患者忧虑过度,导致气血紊乱、脏腑功能失调、免疫力下降,从而会危害身心健康。中医治疗焦虑症的方法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与表现来进行对症治疗,提倡治疗与调节相结合的综合疗法。在疏肝、补肾、健胃、利肺的同时还...

  • 1、中成药:需要对于抑郁症和焦虑症进行辨证质量,可能属于心脾两虚、心胆气虚、阴虚火旺导致。患者服用中成药包括、逍遥散、现代中成药,如乌灵胶囊,进行疏肝解郁等;2、汤剂:患者可以咨询临床医生进行辨证,明确疾病类型进行汤药治疗,较具有针对性;3、非药物治疗:患者还可以进行针灸疗法治疗焦虑、抑郁...

  • 中医没有焦虑症的病名,而是把焦虑症这种症状的疾病,归于郁病。焦虑症主要是由于各种情志过激引起的脑神不利以及气血失调的一类疾病。对于焦虑症患者的特点,其一是脑神不利,其二是气血失调。在临床的过程当中,也可以发现,不同的焦虑症患者,会出现不同的症型。一般情况下,对于焦虑症患者来说,比较...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