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的介绍

《伤寒论》,古代汉医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0卷,东汉张仲景撰于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1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

2016-05-11
mcxzy 阅读 16 次 更新于 2025-04-09 17:14:3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突出成就:确立了六经辨证体系,对伤寒各阶段的辨脉、审证、论治、立方、用药规律等作了全面阐述。对中医方剂学有重大贡献,记载了397法,113方,提出了完整的组方原则,并介绍了多种代表名方。

  • 《伤寒论》突出成就之一是确立了六经辨证体系。运用四诊八纲,对伤寒各阶段的辨脉、审证、论治、立方、用药规律等,以条文的形式作了较全面的阐述。《伤寒论》另一突出成就是对中医方剂学的重大贡献。本书记载了397法,113方,提出了完整的组方原则,介绍了伤寒用汗、吐、下等治法,并将八法具体运用...

  • 《伤寒论》是东汉张仲景所著。以下是关于《伤寒论》及其作者张仲景的详细介绍:一、作者介绍 姓名:张仲景,名机,字仲景。生活时代:东汉末年,约公元150~154年至约公元215~219年。籍贯: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地位:被后人尊称为“医圣”,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二、...

  • 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伤寒杂病论》在方剂学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伤寒杂病论》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伤寒论》概述:

  •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及其杂病治疗规律的专著,由东汉末年张仲景撰于公元200年至公元205年间。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的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全书重点论述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如何进行辩证施治...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