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治疗中医药篇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问题,在成人中符合失眠症诊断标准者在10%~l5%,且是慢性化病程,近半数严重失眠可持续10年以上。失眠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 健康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常用的失眠治疗方法包括中医药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西药)四大类。受限于篇幅,本文先介绍中医药治疗,其余待续。

中医药博大精深,是我国的国粹之一,很多时候有着西医无法取代的地位。失眠在中医学中称为“不寐病”,以辩证论治为基础。常用治疗标准有:《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中医证候诊断疗效标准》《中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睡眠医学》。其中以《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为基础的较多。

一、中药方或中成药治疗。

1 心胆气虚证:主症:心悸胆怯,不易人睡,寐后易惊。次症:遇事善惊,气短倦怠,自汗乏力。可选用: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枣仁安神胶囊。

2 肝火扰心证:主症:突发失眠,性情急躁易怒,不易人睡或入睡后多梦惊醒。次症:胸胁胀闷,善太息,口苦咽干,头晕头胀,目赤耳鸣,便秘赤。可选用:龙胆泻肝丸。

3 痰热扰心证:主症:失眠时作,恶梦纷纭,易惊易醒。次症:头目昏沉,脘腹痞闷,口苦心烦,饮食少思,口黏痰多。可选用:黄连温胆汤、珍珠末。

4 胃气失和证:主症:失眠多发生在饮食后,脘腹痞闷。次症:食滞不化,嗳腐酸臭,大便臭秽,纳呆食少。可选用:保和丸、合平胃散、归脾丸。

5 瘀血内阻证:主症:失眠日久,躁扰不宁,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夜多惊梦,夜不能睡,夜寐不安。次症:面色青黄,或面部色斑,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或急躁善怒,或入暮潮热。可选用: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丸(口服液或胶囊)、七十味珍珠丸。

6 心脾两虚证:主症:不易人睡,睡而不实,多眠易醒,醒后难以复寐、心悸健忘。次症:神疲乏力,四肢倦怠,纳谷不香,面色萎黄,口淡无味,腹胀便溏。可选用:归脾丸、柏子养心丸(片)。

7 心肾不交证:主症:夜难人寐,其则彻夜不眠。次症:心中烦乱,头晕耳鸣,潮热盗汗,男子梦遗阳痿,女子月经不调,健忘,口舌生疮,大便干结。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朱砂安神丸、酸枣仁合剂。

8 中药使用方法建议:(1)服用时间:午饭和晚饭后0.5~1.0h。(2)注意事项:服药期间不能饮酒,不吸烟,避免睡眠前的干扰因素,正在服用催眠药物的患者逐渐减药。

二.中医针灸治疗:

1 心胆气虚证:心俞、胆俞、膈俞、气海补法,神庭、四神聪、本神、神门、三阴交平补平泻法。

2肝火扰心证:肝俞、行间、大陵、合谷、太冲、中脘、丰隆、内关,以泻为主,神庭、四神聪、本神、百会、神门、三阴交平补平泻法。

3痰热扰心证:太冲、丰降泻法,神庭、四神聪、本神、神门、三阴交平补平泻法。

4胃气失和证:中脘、足一里、阴陵泉、内关、神庭、四神聪、本神、神门、三阴交平补平泻法。

5瘀血内阻证:肝俞、隔俞、血海、三阴交,以泻为主,神庭、四神聪、本神、神门、三阴交平补平泻法。

6心脾两虚证:心俞、厥阴俞、脾俞、太冲、太白、中脘、足三里、神门、神庭、四神聪、本神、三阴交平补平泻法。(7)心肾不交证:心俞、肾俞、照海、太溪、神庭、四神聪、本神、神门、三阴交平补平泻法。

三.电针疗法:

基于传统中医理论,用电针给予人体穴位刺激,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有研究显示电针对原发性失眠的短期治疗安全、有效。不推荐长期运用。2022-07-17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17 10:20:1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茯神枣仁汤 茯神枣仁汤是中医治疗顽固性失眠的又一良方。该汤剂由酸枣仁、茯神、人参、白术、山药、朱砂及木香等药材科学配比而成。茯神枣仁汤具有养血、清心安神、清热降火及化痰祛湿的功效,尤其适用于因阴虚火旺或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症状,同时对于神经紊乱导致的睡眠障碍也有良好的缓解作用。如果您符合...

  •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适当使用安神镇静的药物来治疗失眠。常用的中草药包括珍珠母、百合、酸枣仁、夜交藤、煅龙牡等,中成药则有安神定志丸、刺五加片、参松养心胶囊、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等。3. 精神调治舒畅情志 采用精神调治的方法,消除患者的顾虑及紧张情绪,保持精神舒畅。对于因情志不抒或紧...

  • 1. 针灸疗法:针灸在中医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如百会、神门等,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功能,达到安神助眠的效果。2. 推拿按摩:通过放松身体和缓解压力,有助于改善失眠。中医的推拿按摩手法能够舒缓紧张的肌肉,促进血液循环,使患者更容易入睡。3. 食疗:中医认为“药食同源”,食物也有安...

  • 3. 一种治疗失眠的中药方包括黄芩、茵陈、桅子、柴胡、白芍、酸枣仁、夜交藤、竹叶、泽泻和香附。该方需水煎服,每日两次,每次150毫升。4. 若失眠伴随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梦遗、手足心热、口干津少等症状,可选择朱砂安神丸治疗,或采用汤药连翘、阿胶、生牡蛎、龟版、柏子仁、生地黄和酸...

  • 中医辨证治疗失眠,需要根据不同的失眠症状类型,采用不同的中药处方进行治疗,具体如下:1. 肝郁化火型 症状:少寐,急躁易怒、目赤口苦、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处方:木通、黄芩、栀子、泽泻、龙胆草、柴胡、当归、车前子、甘草、生地、酸枣仁、龙齿、磁石。 功效:疏肝泄热、镇心安神。2...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