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 六经辨证

「中医是怎样通过六经来辨证的」
  六经辨证是《伤寒论》的辨证纲领。《伤寒论》包括多种热性病。书中除将一些病证的表现归纳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六种类型,并以此进行辨证外,又说明了有关病证的传变关系。此外,它还用八纲分析病情,如认为六经中的三阳证多属热证、实证的阳性病证;三阴证多为寒证、虚证的阴性病证。六经与八纲的相互配合,不仅扩大了六经的适应范围,也在辨证用药上有了较明确的准则。那么,中医是怎样通过六经来辨证的呢?

  「太阳证」

  太阳证可分为经证、腑证两种。

  (1)太阳经证的主要证候:如为太阳中风证,则有头痛、发热、出汗、恶风,脉浮缓等表现;若病人恶寒发热、头身痛、骨节疼痛、腰痛、无汗或有咳喘、脉浮紧,则为太阳伤寒证。

  (2)太阳腑证的主要证候:

   ①蓄水证:发热、汗出,烦渴或渴欲饮水、进水则呕,小便不通畅,脉浮。

   ②蓄血证:下腹硬满或急起板结,情绪躁动如要发狂,小便通畅。

  「阳明证」

   阳明证也可分为经证、腑证两种。

  (1)阳明经证的主要证候:身热、出汗,口渴喜喝水,心烦,苔黄而干燥,脉洪大。

  (2)阴明腑证的主要证候;身热,日晡(午后)潮热,汗出连绵,便秘,腹胀满,疼痛拒按,烦躁,或胡言乱语,甚则神志不清,精神恍惚,苔黄燥,脉实有力。

  「少阳证」

  少阳证主要表现为寒热往来,胸胁胀满,不思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喉干,眼花,舌苔白滑,脉多弦象。

  「太阴证」

  太阴证主要表现为腹胀满,呕吐,食欲不好,腹泻时疼痛,受热或触按时则感舒适,口不渴,舌淡红,苔白,脉迟或缓。

  「少阴证」

  少阴证主要表现因寒化与热化而有不同。

  (一)寒化证(向寒证转化):恶寒,不发热、身倦,想睡,手足清冷,小便清长通畅,口不渴,腹痛,四肢沉重疼痛,脉微细或沉。

  (二)热化证(向热证转化):心烦、失眠,脉沉细数。

  「厥阴证」

  厥阴证主要表现为手足清冷,消渴,气往上窜,心中发热而痛,虽饥而不欲食,腹冷腹泻,呕吐,甚或呕出蛔虫。

  以上是中医六经辨证的主要内容,按其实质来说,与现代医学按表里、脏器的诊断法有相似之处。2023-03-09
mcxzy 阅读 23 次 更新于 2024-11-15 09:38:1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六经辨证是中医学的一种辨证方法,主要应用于伤寒论中,用于分析和治疗疾病。 六经辨证是由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的,它是以人体的六条经络(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为基础,结合病邪的性质和人体的反应,来辨别疾病的证...

  • 六经病是东汉张仲景在(素问)六经的基础上,结合伤寒病传变情况总结出来的六个辨证纲领。它又是外感热病过程某个阶段呈现的综合症状,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病。六经中彼此有一定的有机联系,故发病可以“合病”、“并病”,也可以互相转变。六经辨证

  • 六经辨证是指太阳、阳明、少阳之三阳证与太阴、少阴、厥阴之三阴证的总称。 区别六经证候最重要的是把繁杂的证状分为阳证还是阴证。如病人正气充实,病势亢奋的、热性的,称为阳证;正气趋向衰弱,病热沉静的、寒性的,称为阴证,所以三阳证多属实证、热证;三阴证多属虚证、寒证...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