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好处多多,哪些人却与它“无缘”呢?

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内脏。有凝血功能障碍人群:比如血友病等,这些病人的凝血时间非常长,凝血功能障碍,那么在针灸的时候若是出现出血就会导致血流不止,难以止血,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正常人如果出现过饥,恐惧时,一般不建议针灸,因为针刺的时候比较耗气,过度饥饿,内心比较恐惧针灸时,更容易出现晕针的情况。

女性月经怀孕时也不易扎针,除非治疗月经不调,安胎呀,也是可以扎针的,还有极度虚弱过饥过饱恐惧,大喜大悲时也不易扎针,阴雨天不易扎针灸。白血病人,血小板很少的人,是绝对禁止针灸的。严重的糖尿病人,皮肤严重溃疡的人,严重的皮肤病人等也是忌用针灸的。发热的患者,一般不宜用艾灸法治疗,因为艾灸疗法有助阳升热的作用,会加重病情;高血压处于剧烈波动期者,对外界的刺激比较敏感,应慎用针灸疗法。一是应用范围广泛,能治多种病症;二是操作方法多样,十分有利于疗效提高;三是有特殊功效,可以互相弥补不足;四是副作用少,老幼皆宜;五是穴药结合,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症状就是嘴歪眼斜,在中医院连续针灸了一段时间就好了,一点后遗症都没有。颈椎病、腰椎病、落枕发作时疼痛难忍,利用针灸可以缓解疼痛。坏处就是现在有一些不良所谓的家传老法师,利用针灸对治愈某种病症的特殊疗效进行行骗。比如,我有一位邻居因多年腰疼病复发,连睡觉翻身,小便下床都成问题。
2021-04-30
1、体内血糖过高,有糖尿病的人是万万不能采用针灸的方法来治病或是保养的,很可能会给身体造成不好的影响。2、瘢痕体质的人通常伤口愈合之后,会导致瘢痕越来越大,影响到愈合,也影响到美观。3、对于凝血机制比较差的人,最好就不要进行针灸了,因为针灸的口虽然很小,但如果操作不当,很可能也会有出血的现象发生。2021-04-30
1、体内血糖过高,有糖尿病的人是万万不能采用针灸的方法来治病或是保养的,很可能会给身体造成不好的影响。2、瘢痕体质的人通常伤口愈合之后,会导致瘢痕越来越大,影响到愈合,也影响到美观。2021-04-30
对于糖尿病病人来说,做针灸留下的针眼非常不容易愈合,很容易使针口处发生感染,所以糖尿病病人不适合做针灸。 比如血友病,这些病人的凝血时间非常长,很难凝血,容易出现针口处血流不止等情况,所以患有凝血功能障碍的人群也不适合做针灸2021-04-30
1、精神高度紧张、过度疲劳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采取卧位,取穴手法要轻;
2、孕妇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以及能够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穴、三阴交穴、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患儿不配合,一般也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风府、哑门等穴不扎;
4、有出血倾向疾病或有自发性出血的患者损伤后不易止血,不建议扎针;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部位是禁止针刺;
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内脏;2021-04-30
mcxzy 阅读 17 次 更新于 2025-04-04 15:24:0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扶正祛邪: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和体外环境的恢复力,祛除致病因素是针灸治疗的基本规律,意味着很多针灸治疗作为二次康复的手段,特别是在脑梗死或脑外科患者中,很多人会选择针灸进行二次康复,我们建议患者在康复期到来时,针灸治疗越早,康复越好。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

  • 1. 疏通经络:针灸能有效改善经络堵塞,促进血脉流通。2. 调和阴阳:通过刺激穴位,针灸有助于恢复身体的阴阳平衡。3. 保健作用:对于生活习惯不良的人群,尤其是中老年人,针灸有助于缓解腰酸背痛,提升身体健康。4. 治疗失眠和头痛:针灸可帮助改善睡眠质量,减轻偏头痛症状。然而,针灸并非没有注意事项。

  • 特定人群不适合针灸:比如糖尿病、凝血功能障碍、皮肤病患者,还有经期女性、孕妇和婴幼儿,这些人群在针灸方面可是有不少限制的,最好事先咨询医生。针灸虽然好处多多,但也不是万能的,还是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选择哦!

  • 1. 针灸有助于活血化瘀。通过刺激穴位,针灸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瘀血现象。这使得它在治疗各种疼痛和炎症方面尤为有效。2. 针灸能够调理人体阴阳平衡。在中医理论中,阴阳平衡是健康的基础。针灸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有助于恢复和维持身体健康。3. 激发年轻人对针灸的兴趣是传承技艺的关键。为了让针...

  • 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斑痕、浮肿、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同时又能使汗腺分泌增加,有利于代谢产物的排泄;还可引起大脑皮层抑制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