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后的反应和应该注意的地方有哪些?

艾灸注意事项  1 、注意避寒、注意保暖。在艾灸的时候,尤其是冬季不要碰冷水。  2、艾灸期间不要生气,如果生气,气堵经络,艾灸就不会起作用,反之会加重气血的瘀阻。施灸时保持心情愉快,注意力集中,用心感受艾灸的传导、热力的渗透,效果更佳。  3、大饥大饱不宜艾灸。饥饿艾灸容易晕灸,太饱艾灸气血运行慢,容易发生腹胀。  4、灸后用掌心轻按压艾灸处,用衣服或毛巾遮住穴位,为封穴。  5、艾灸前最好喝温开水200-250毫升,艾灸后要喝温热水200-250毫升,甚至更多一点。  6、有些人艾灸的时候想泡热水脚,这样是可以的。  7、眼部不能直接灸,脸部艾灸适宜手持灸,注意温度即可。
2017-11-05
1,出汗排毒,就是在艾灸的时候,感觉出汗,灸后出汗,这种现象有可能会持续几天或更久。
2、当有的人出汗一个阶段后,开始起红疹,硬疙瘩,这也是排毒的一种表现。一般继续艾灸,红疹慢慢会下去,硬疙瘩,可以边艾灸,边按摩,也会慢慢消失,这属于皮肤排毒的一种现象。
3、有些人排尿特别多,这也是从尿道排出毒素的一种表现,此时应该多喝水,没有关系这些反应慢慢都会消失的。一般灸后尿频的,多提示肾脏和泌尿系统不是很好;女性提示妇科会有问题。
4、有些人出现拉稀,频繁拉稀,而且拉屎极臭,这也是一种排病气的反应。有这种反应的,一般胃肠有问题,或有肿瘤发生。肠道问题居多。
5、有的人会有咽喉肿痛,牙痛等,此时多喝水,或煮一点绿豆粥来喝,严重的可以停灸,等这些症状过去后,继续艾灸,可能还会有上述症状发生,一般反复几次后,就没有了上火的症状。
6、有的人初次艾灸的,会有发烧的症状,没有关系,多喝水,可以再督脉和膀胱经刮痧或拔走罐都会退热,而且降火气。
7、我的治疗理念是,治疗疾病,一定要给疾病一个出路,当艾灸后,元气聚集到脏腑的时候,病邪往往会自己找出路,这些出路不一定是我们设计好的,而是病邪自己习惯的路径。一般疾病在下肢排出的路径是我们理想的路径。可是疾病的排出是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他会自己寻找出路。
2017-11-05
【1】我们使用艾灸治病时这些穴位灸的时候是有固定顺序的。顺序是先阳后阴,背部为阳,腹部为阴。先上后下,先左后右。这样可以使身体达到阴阳平衡、气血顺畅的效果,否则会容易串气,导致气机紊乱。

我们艾灸的时候第一个穴位一定是命门,因为命门是生命的门户,是艾灸调理的起始穴,相当于一把钥匙,把人体的大门打开哦。

【2】艾灸过程中及艾灸后不能受风寒。尤其注意颈部、腰部、腹部、脚部的保暖。因为我们在艾灸过程中热度会促使身体毛孔打开,这时候如果不注意保暖很容易受寒气、邪气入侵。

【3】艾灸的调理过程最好在白天进行。如果白天上班,只有晚上有空,最好是在晚上8点前结束,这样效果才更好。每天只能调理一次。不能上午调完下午再调。这样并不恰当。不管上午调理了几个穴位,下午都不要再调了,不要再调动脏腑。

【4】艾灸后4个小时内不要洗澡,不用冷水洗手,不喝冷饮,不吃冷的东西,包括水果。

【5】艾灸前、艾灸后喝200-300ml的温开水。施灸期间不吃、少吃寒凉食物(西瓜、香蕉、螃蟹、冷饮、凉茶等),施灸期间如果感觉饿,吃点易消化的食物填一下即可,不要吃得太饱。

【6】艾灸时不能空腹,也不能过饱。饭后半小时以后最好。因为空腹时身体能量不够充足,没有能力接收外部能量,很可能出现晕灸的现象,所以空腹不宜做灸。

【7】艾灸时间尽量不超过90分钟。老人和小孩最好保持45分钟以内。

【8】如果平时经量较少或因寒湿引起的痛经、月经下不来这样可以灸。
如果艾灸一段时间后发现月经有先后不定期,提前或推后,量大或量小,是正常调整,一般1-2个月后会自动调整到正常状态。

【9】孕妇艾灸,必要的情况下,如胎位不正,或针对容易流产的孕妇可以做悬灸,但一定是在老师的严格指导下才可以做。

【10】刚做完手术的人群,看手术的性质而定。大手术后暂时不宜艾灸,即使是做,也一定要循序渐进。因为身体本来处于非常虚弱的状态,灸量一定要小。通常大手术后2个月后可以艾灸,通过艾灸可以帮助病人恢复元气;门诊小手术不伤大元气,一般2周后就可以艾灸了。

如需关注更多专业辟谷知识及养生之道,
可关注公众号:羲皇宗道;订阅号:羲皇养生
2017-12-06
艾灸:一种纯天然、绿色、健康无副作用的养生疗法,流传千年,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养生瑰宝,艾灸借助灸火的纯阳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调节脏腑阴阳平衡,达到治病防病、养生保健的目的。  艾灸能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去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对风湿痛、关节痛、肩颈椎不适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对女性妇科疾病也有着很好的疗效。  《扁鹊心书》:"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不得长生,亦可得百年寿。"
1.发热:灸的时候发热,热气在穴位上下延伸,周边经络有热力流窜感。遇到这样的感觉很正常,说明经络疏通,吸收艾灸能量顺畅。  2.太烫:灸的过程太烫,是排湿气现象,拿出内桶,用纸巾擦一下施灸部位的水,停三到五秒,继续灸。  3.排尿多:有些人排尿特别多,这也是从尿道排出毒素的一种表现,此时应该多喝水,没有关系。这些反应慢慢都会消失的。一般灸后尿频的,多提示肾脏和泌尿系统不是很好,女性提示妇科会有问题。  4.发寒:灸的过程身体发冷发寒,打喷嚏,流鼻涕,肌肉骨节酸痛,从头到四肢冒冷气,是排体内寒气过重,更要继续灸。  5.发痒:灸的过程中发痒,排体内风邪,轻轻用手指拍打发痒部位,即可缓解,继续灸。
2017-11-05
mcxzy 阅读 5 次 更新于 2025-04-20 03:09:1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艾灸时或后打喷嚏,流鼻涕,浑身肌肉骨节酸痛 等,或从头顶,四肢末梢往外冒凉气,更有甚者全身 或半身发冷,这是排风寒的反应。艾灸时或后烦躁易怒,伴有打呃逆,肛门排气等 反应。这都郁气的外排的应。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女性 病人多此类反应。艾灸时或后咳吐,呕吐,痰涎或腹痛,腹泻,泄 水样稀...

  • 避免吹风:艾灸后身体毛孔张开,容易受风寒侵袭,因此要注意保暖,避免直接吹风。多饮水:补充足够的水分,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身体恢复。增强营养:适当增加营养摄入,如吃一些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有助于提升身体免疫力。调整艾灸频率和量:如果是因为艾灸时灸的量比较大导致气血消耗过多,可以...

  • 有妇科或者肠道湿寒,严重的人会在脐周起一圈硬皮 继续施灸,多喝水,不要吃辛辣食物,常注意饮食卫生、加强运动 37 、肚脐出水泡,且还有红点 有妇科或者肠胃炎症 继续施灸,多喝水,不要吃辛辣食物,日常注意饮食卫生、保证该部位的清洁与干爽,加强运动 38 、排尿变多 身体毒素、寒邪从身体排出 继...

  • 一、避免受凉 艾灸后,身体的经络处于活跃状态,血液循环加快,毛孔张开。因此,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以防寒气侵入体内。二、避免立即洗澡 艾灸后,身体的穴位和经络处于开放状态,立即洗澡可能会导致湿气侵入体内。建议在艾灸后数小时再洗澡。三、注意补水 艾灸过程中身体会出汗,可能导致身体水分流失,因此...

  •       注意休息,加强营养,继续艾灸。艾灸上火       客观地说,艾灸上火是一种普遍现象,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上火,因为上火属于艾灸的一种瞑眩反应也被称为排病反应,艾灸上火的原因还是有很多的。比如说灸的时间过长、灸量过大、配穴不合理、操作手法不...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