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清热剂及“白虎汤”附原文

中医清热剂及“白虎汤”

清热剂

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透热等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方剂,称为清热剂。属八法中的清法。温、火、热三者,同属阳邪,一般有温甚为热、热极似火的区别,实际是程度不同,其属性则一,故此三者统属里热证。清热剂主治里热证,但里热证有在气分、血分之异,实热、虚热之分及脏腑偏盛之殊,故清热剂分为六类。清气分热剂,适用于热在气分证,以白虎汤为代表方;清营凉血剂,适用于热邪深入营分、血分之证,以清营汤、犀角地黄汤为代表方;清热解毒剂,适用于温毒、热毒、丹毒、疗毒等证,以五味消毒饮为代表方;清热解暑剂,适用于暑热证,以清暑益气汤为代表方;清脏腑热剂,适用于热邪偏盛于某一脏腑,以龙胆泻肝汤为代表方;养阴清热剂,适用于热病后期,邪热耗阴,邪不得解之证,以青蒿鉴甲汤为代表方。

使用清热剂的原则,是在表证已解,热已入里,但尚未结实的情况下使用;若邪热仍在表,应解表;里热已成腑实,则宜攻下。使用时需注意寒凉药物容易伤胃,必要时配伍护胃之品。

白虎汤《伤寒论》

[组成]石膏(碎)30g知母12g炙甘草3g粳米9g

[用法]以水将米煮熟,去米,加入其余三味同煎,分二次服。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饮冷,汗出恶热,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洪大或滑数。

[方解]本方主治阳明热盛及温病邪在气分之证。方中石膏辛甘大寒,清热泻火除烦,为清泻气分实热之要药,故为君药。知母苦寒质润,清热生津为臣药。甘草、粳米和胃护津,以防寒凉伤中,为佐使药。四药合用,辛寒清气分热为主,辅以生津益胃,使热去津复。对石膏用量皆主张偏重,方能生效。

使用本方应该注意以下几种情况均不可妄投:①表证未解的无汗发热,口不渴;②脉见浮细或沉者;③血虚发热,脉洪不胜重按;④真寒假热的阴盛格阳证等。

本方适应证一般以“四大”(身大热、口大渴、大汗出、脉洪大)典型症状为依据。

【现代研究】本方有解热、抗感染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大叶性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牙龈炎等属气分热盛者。

[方歌】白虎膏知甘草粳,辛寒清热津能生,热渴汗出脉洪数,气分大热此方清。2022-06-21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7:24:2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释名〗白虎者西方之金神,司秋之主,虎啸谷中冷,金风酷暑消,神于解热,莫如白虎。〖组成〗 石膏 一斤,碎[50g] 知母 六两[18g] 甘草 二两,炙[6g] 粳米 六合[9g]〖用法〗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方歌〗白虎膏知甘草粳,气分大热此方清,热渴...

  • 白虎汤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白虎汤 中医方剂名。为清热剂,具有清气分热,清热生津之功效。主治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临床常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牙龈炎...

  • 清气分热白虎汤:白虎汤用于清气分热,石膏和知母与草米协同作用。适用于阳明病症,如大汗、烦渴等症状,以清热生津法为最佳。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汤由人参、麦冬、半夏、甘草和粳米组成,具有清热、益气、生津的功效,尤其适用于热气导致的气阴两虚。清营凉血清营汤:清营汤用于治疗热传营的症状,如...

  • 白虎汤的作用:清热生津。白虎汤为中医方剂名。为清热剂,具有清气分热,清热生津之功效。主治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临床常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牙龈炎、以及小儿夏季热、牙龈炎等属气分热盛者。禁忌:表证未解的无汗发...

  • 白虎汤阳明气分热盛证,辩证要点为壮热面,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