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Tuina),中医指用手在人体上按经络、穴位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进行治疗。推拿又有“按跷”、“跷引”、“案杌”诸称号。推拿,为一种非药物的自然疗法、物理疗法。通常是指医者运用自己的双手作用于病患的体表、受伤的部位、不适的所在、特定的腧穴、疼痛的地方,具体运用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形式多样的手法,以期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疗效。
发展历史:由来已久,有学者赞之为“元老医术”。推拿作为以人疗人的方法, 推拿一词是由摩挲、按矫、按摩逐渐推拿演变而来的。它不仅是名词的变更,而且包含着千百年来,从事推拿医术的医师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结果。推拿医术是中国古老的医治伤病的方法,是中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推拿是医生用双手在病人身体上施加不同的力量、技巧和功力刺激某些特定的部位来达到恢复或改善人体的生机、促使病情康复的一种方法。它是“以人疗人”的方法,属于崇尚的自然疗法的一种。由于它的方法简便无副作用,治疗效果良好,所以几千年来在中国不断的得到发展,充实和提高。尤其是近四十年来,由于西医学习中医,开办中医学院,对中医事业的发展和提高起到了巨大作用。一些科研机构又对推拿机理开始进行研究,取得了初步成绩,这对推拿又是一个很大的促进。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人重视中国这一传统疗法,据了解有美国、英国、意大利、法国、德国、朝鲜、日本、菲律宾、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瑞典、西班牙、越南、阿根廷等国家来中国学习。还有一些聘中国专家出国开办学习班。这说明中国的推拿行手法治疗疾病已受到世界的重视。
推拿疗法的起源,可以追溯至远古时期。先民们在生存竞争中遇到意外损伤时,由于用手按抚体表患处而感到疼痛减轻或缓解,从而逐渐发现其特殊的治疗作用,并在长期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这一独特疗法。据《素问·异法方宜论》载述:按蹻之法出自中国中州地区,这是因为该地区生活安逸,环境潮湿,民众“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的缘故。唐代王冰认为“按,谓抑按皮肉;蹻,谓捷举手足”,说明本疗法既有在体表的按摩搓揉手法,又有举足投手的肢体活动。《内经》还对本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作了介绍,指出各种痹证、痛证、痿证及某些急症可以按摩治疗,而腹部患有脓肿者则应禁止施以切按手法,反映了先秦时期对本疗法已有相当深入的认识。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在抢救虢太子“尸厥”暴疾时,曾成功地运用了推拿等治疗方法(《周礼注疏》),这是有关本疗法医治实例的最早文献记载。中国第一部推拿专著《黄帝岐伯按摩经》十卷(见《汉书·艺文志》,已佚),也成书于秦汉时期。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有《金匮要略》中介绍了前胸按压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心肺复苏术和膏摩治疗方法;《肘后备急方》有爪掐人中治疗晕厥患者的急救法。
隋唐时期设立了按摩专科,有按摩博士、按摩师、按摩工等职别,并在太医署展开了有组织的教学活动。
到了宋金元时期,推拿运用的范围更加广泛,如宋代医生庞安时“为人治病十愈八九……有民家妇孕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令其家人以汤温其腰腹,自为上下按摩,孕者觉胃肠微痛,呻吟间生一男子”,运用了按摩法催产。在宋代陈直的《养老奉亲书》中提出了老年人经常擦涌泉穴,可使晚年步履轻便,精神饱满。
嗣后各朝代均将推拿列为临床专科,促进了推拿疗法的普及和发展。明清时期,在全面总结推拿临床治疗经验的基础上,发展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推拿治疗方法,形成了诸多不同的流派,有关专著达数十种之多。
运用手、指的技巧,在人体皮肤、肌肉组织上连续动作来治病,这种方法,叫作按摩疗法。
中国史记上记载秦代名医扁鹊,曾用按摩疗法,治疗虢太子的尸厥症。秦代到今已两千多年,可见按摩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了。中国最早的按摩专书,当推《黄帝按摩经》(十卷,见《汉书。艺文志》),可借早已亡佚。但在现存的古典医书《黄帝内经》里,许多地方,谈到按摩。如《血气形志篇》“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又《异法方宜论》:“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洽宜导引按跷。”可见古代很早就已掌握用按摩疗法来治疗肢体麻痹不仁、痿症、厥症、湿症和寒热等症。
按摩的优点
按摩的优点很多,容易学习。操作简便,经济实用,还可代替药物。比如有些病人使用按摩后,可使精神振奋,起到 的作用,也可使患者安静下来,起到镇静剂的作用。
由于按摩有利于循环系统和新陈代谢,对于一般慢性病或身体过度虚弱的患者,是比较安全可靠的。对于不便吃药的孩子,按摩可增强小儿体质,起到预防保健作用。对于某些复杂疾病,还可配合针灸、药物治疗。但是,对于一些急性的或高烧的传染病,或脏器有病变,如伤寒、肺炎、肺结核等,按摩只能起配合作用。如果患有肿瘤,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肠穿孔、胆道蛔虫引起的胆囊炎等,发病凶急,速转医院急诊,决不可应用按摩而延误病情。对于闭经二月左右,突然发生下腹部剧烈疼痛的已婚妇女,为了确诊是否有宫外孕或其他急性病发作的可能,也应该急速送往医院抢救,不要耽误。
2018-01-16
发展历史:由来已久,有学者赞之为“元老医术”。推拿作为以人疗人的方法, 推拿一词是由摩挲、按矫、按摩逐渐推拿演变而来的。它不仅是名词的变更,而且包含着千百年来,从事推拿医术的医师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结果。推拿医术是中国古老的医治伤病的方法,是中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推拿是医生用双手在病人身体上施加不同的力量、技巧和功力刺激某些特定的部位来达到恢复或改善人体的生机、促使病情康复的一种方法。它是“以人疗人”的方法,属于崇尚的自然疗法的一种。由于它的方法简便无副作用,治疗效果良好,所以几千年来在中国不断的得到发展,充实和提高。尤其是近四十年来,由于西医学习中医,开办中医学院,对中医事业的发展和提高起到了巨大作用。一些科研机构又对推拿机理开始进行研究,取得了初步成绩,这对推拿又是一个很大的促进。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人重视中国这一传统疗法,据了解有美国、英国、意大利、法国、德国、朝鲜、日本、菲律宾、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瑞典、西班牙、越南、阿根廷等国家来中国学习。还有一些聘中国专家出国开办学习班。这说明中国的推拿行手法治疗疾病已受到世界的重视。
推拿疗法的起源,可以追溯至远古时期。先民们在生存竞争中遇到意外损伤时,由于用手按抚体表患处而感到疼痛减轻或缓解,从而逐渐发现其特殊的治疗作用,并在长期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这一独特疗法。据《素问·异法方宜论》载述:按蹻之法出自中国中州地区,这是因为该地区生活安逸,环境潮湿,民众“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的缘故。唐代王冰认为“按,谓抑按皮肉;蹻,谓捷举手足”,说明本疗法既有在体表的按摩搓揉手法,又有举足投手的肢体活动。《内经》还对本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作了介绍,指出各种痹证、痛证、痿证及某些急症可以按摩治疗,而腹部患有脓肿者则应禁止施以切按手法,反映了先秦时期对本疗法已有相当深入的认识。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在抢救虢太子“尸厥”暴疾时,曾成功地运用了推拿等治疗方法(《周礼注疏》),这是有关本疗法医治实例的最早文献记载。中国第一部推拿专著《黄帝岐伯按摩经》十卷(见《汉书·艺文志》,已佚),也成书于秦汉时期。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有《金匮要略》中介绍了前胸按压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心肺复苏术和膏摩治疗方法;《肘后备急方》有爪掐人中治疗晕厥患者的急救法。
隋唐时期设立了按摩专科,有按摩博士、按摩师、按摩工等职别,并在太医署展开了有组织的教学活动。
到了宋金元时期,推拿运用的范围更加广泛,如宋代医生庞安时“为人治病十愈八九……有民家妇孕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令其家人以汤温其腰腹,自为上下按摩,孕者觉胃肠微痛,呻吟间生一男子”,运用了按摩法催产。在宋代陈直的《养老奉亲书》中提出了老年人经常擦涌泉穴,可使晚年步履轻便,精神饱满。
嗣后各朝代均将推拿列为临床专科,促进了推拿疗法的普及和发展。明清时期,在全面总结推拿临床治疗经验的基础上,发展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推拿治疗方法,形成了诸多不同的流派,有关专著达数十种之多。
运用手、指的技巧,在人体皮肤、肌肉组织上连续动作来治病,这种方法,叫作按摩疗法。
中国史记上记载秦代名医扁鹊,曾用按摩疗法,治疗虢太子的尸厥症。秦代到今已两千多年,可见按摩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了。中国最早的按摩专书,当推《黄帝按摩经》(十卷,见《汉书。艺文志》),可借早已亡佚。但在现存的古典医书《黄帝内经》里,许多地方,谈到按摩。如《血气形志篇》“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又《异法方宜论》:“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洽宜导引按跷。”可见古代很早就已掌握用按摩疗法来治疗肢体麻痹不仁、痿症、厥症、湿症和寒热等症。
按摩的优点
按摩的优点很多,容易学习。操作简便,经济实用,还可代替药物。比如有些病人使用按摩后,可使精神振奋,起到 的作用,也可使患者安静下来,起到镇静剂的作用。
由于按摩有利于循环系统和新陈代谢,对于一般慢性病或身体过度虚弱的患者,是比较安全可靠的。对于不便吃药的孩子,按摩可增强小儿体质,起到预防保健作用。对于某些复杂疾病,还可配合针灸、药物治疗。但是,对于一些急性的或高烧的传染病,或脏器有病变,如伤寒、肺炎、肺结核等,按摩只能起配合作用。如果患有肿瘤,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肠穿孔、胆道蛔虫引起的胆囊炎等,发病凶急,速转医院急诊,决不可应用按摩而延误病情。对于闭经二月左右,突然发生下腹部剧烈疼痛的已婚妇女,为了确诊是否有宫外孕或其他急性病发作的可能,也应该急速送往医院抢救,不要耽误。
2018-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