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走马风的功效与作用

走马风 (《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异名】吊钟黄(《广州植物志》),水马胎、赶风茜(《广西民间常用草药》),牛耳三稔、飞山虎、羊耳三稔(《广东中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六耳铃的全草或叶。 【植物形态】六耳铃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多分枝,高0.8~1.5米,被柔毛。单叶互生,叶片卵形或倒卵形,长8~14厘米,有时琴状羽裂,先端渐尖,基部下延成长柄,边缘有粗齿,两面均被短柔毛。头状花序多数,卵状,长6~7毫米,宽5~12毫米,点垂,松散的簇生而为总状花序式排列于分枝上,形成一广尖塔形的圆锥花序,长15~30厘米;总苞片绿色而染紫,被柔毛;花托被短毛;花黄色,全部为管状花,外围为雌花,中间为两性花。瘦果小,圆柱状,稍被短毛,具10棱,冠毛白色。或淡褐色。花期春末至秋。 生长于园林阴湿处,或空旷草地上。分布我国西南部及广东、广西等地。 【采集】全年可采。 【性味】①《广西民间常用草药》:"辛,平,气香,无毒。" ②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味苦微辛,性温。" 【功用主治】祛风湿,通经络。治妇女头风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①《广西药植名录》:"治外伤肿痛。" ②《广西民间常用草药》:"治妇女产后骨痛,头痛,风湿骨痛,跌打肿痛。" ③《广西中草药》:"驱风除湿,通经活络。" ④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湿,通经活络,解表止痛。治风湿性关节炎,头痛,跌打扭伤,毒蛇咬伤,湿疹,皮炎,痈疮,疖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两。外用:捣敷或煎汤洗。 【选方】①治妇女头风痛:走马风二两,同鸡蛋煲,冲酒服。 ②治产后关节痛:鲜走马风、鲜大风艾各适量,共捣烂,用酒炒热后,敷患处;或用水煲,洗患处。 ③治跌打肿痛:走马风、泽兰、土加皮、鹰不扑各适量,共捣烂,用酒炒热后,敷患处。(①方以下出《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④治风湿骨痛:走马风、大风艾、大力王各适量,共捣烂,用酒炒热,敷患处;或用水煎,洗患处。(《广西中草药》)
提醒您:走马风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2022-11-21
mcxzy 阅读 36 次 更新于 2025-04-19 01:07:0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生草药性备要》记载,走马胎味辛、性温,具有祛风痰、除酒病、治走马风等功效。《本草纲目拾遗》则详细描述了走马胎的性状、气味以及功用,指出其可研粉外敷,用于痈疽、长肌化毒、收口等。《岭南采药录》沿用了《纲目拾遗》的记载,并提到走马胎可舒筋活络,治疗风湿痹痛。而《龙门民间草药》则进一...

  • 这两种药材不一样。走马风,中药名,分布于华南及福建、台湾、贵州、云南等地。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之功效。常用于伤风感冒,头风头痛,风寒湿痹,关节酸痛,跌打损伤,痈肿疮疖,湿疹,蛇伤。防风,伞形科防风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为圆锥形,淡黄褐色。茎单生。花瓣白色,倒卵形。果窄椭圆形或椭圆形...

  • 走马胎,又称血枫、山鼠、山猪药、走马风等,源自大叶紫金牛的根和叶。它具备祛风活血、强壮筋骨及散瘀消肿的功效。这些别名反映了它在传统中医中的广泛应用,被认为对治疗风湿病、关节炎等病症有显著疗效。千斤拔则有多个别名,包括蔓性千斤拔、一条根、老鼠尾、吊马墩、吊马桩、金牛尾、箭根、钉地...

  • 今天给各位分享走马风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走马风病有什么特效药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1、走马胎的用法与功效?2、走马胎的中药材3、中药走马胎4、什么叫顺筋条5、陆英的用法与功效?6、请问有人认识一种潮汕草药:走马风走马胎的用法与功效?【...

  • 走马风在中药领域有多种功效,如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风头痛、风寒湿痹、关节酸痛、跌打损伤、痈肿疮疖和湿疹等。内服时,一般煎汤30-60克;外用时,捣敷或煎水清洗,疗效显著。文献记载中,它还被用于妇女产后骨痛、风湿痛、跌打肿痛的治疗,以及解表止痛和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头痛...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