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怎么熬-中医教你如何熬中药
中药养生法一直是大家所喜欢的中医疗法,对于治病来说,中药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地位,能够从根本上帮助人们解除疾病困扰.很多人熬中药都用中药煎药机,其实中药怎么熬,大家真的都知道吗?熬制中药也是要讲究科学的方法的。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中药怎么熬的知识,欢迎阅读。
中医教你如何熬中药
1. 煮药需用白开水
现代社会的人们熬制中药,都是打开自来水直接使用,而自来水大多都是经过氯消毒的,里面或多或少会有残留,同时里面还会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容易和中药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影响药效。
2. 先煎后煎分药性
贝壳类、矿物类、骨甲类等应先煎。贝壳类有牡蛎粉、蛤粉等;矿物类有石膏粉、龙骨等;骨甲类有鳖甲、龟板等。此类药应先煎十分钟后再放入其它药物。有些药方要求煎药时必须后煎的中药,“后煎”就是将药煎十分钟后再放入药罐,因为有些中药久煎无效,像钩藤等。有些芳香带味药,久煎减低药效,如金银花、连翘、薄荷等。还有些药久煎可以减轻药的毒性,如马钱子等。煎前最好先把药材用温水泡四十分钟,好让中药泡透以便将药的有效成分更多地煎出。
3. 开盖关盖要注意
一些挥发性药材,如果敞开熬,有效成分会随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药效将大打折扣。一般是辛散解表或芳香化湿类药物,如薄荷、苏叶、藿香等,且煎煮时间不宜过久。又如一些补益类药物如人参、鹿茸、西洋参等,需要在容器内用小火慢煎久熬,才能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煎煮出来,也应该盖上盖子,以防止药物成分在慢煎久熬中随水蒸气失去了。
一些重量轻、体积大的药材,如金钱草、番泻叶等,如果熬药容器不够大,盖上盖子易使药液溢出。另外,有些不易溶解的药材,煎熬时需经常搅拌,这样的'药物最好不要盖着盖子煮。
在搅拌的时候也是很有讲究的,最好顺着一个方向搅拌,这样能够使药材充分溶解在里面,这样熬出来的中药效果更好,大约每10分钟翻动一次。
4.用火用锅有讲究
有的药要久煎微火,有的药要猛火时间短。久煎微火是指滋补药,猛火时间短是指通便药、伤风感冒药。煎药最好用砂锅,砂锅受热均匀,药煮开时它的滚动就像浪头,有撞击力,再用筷子不断地搅拌,像洗衣机将衣服的脏物洗掉一样,这样才能把药里的有效成分全部煎煮出来。用高压锅煎药就没有这些撞击力和搅拌作用,药的成分会受影响。
5.药汁最好煎180毫升
煎药的时候,药汁多少是非常关键的,前3次,每次煎180毫升左右就可以了,既要做到药效的充分保留,也不能形成浪费。普通的药方这么煎就可以了。
服药方法也是中医中重要的内容
清代徐灵胎曾指出:“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说明了服药方法的重要性。在临床实践中也确有因服药方法不符合要求而影响治疗效果的。因此,在护理上必须正确执行各种服药方法。
①汤剂的服法大致分为4种:分服:即是将每天1剂中药,分2-3次等量分服。对老人小儿服药有困难的也可采用少量多数或浓煎后服用。顿服:将1剂汤药1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连服:是指在短时间内连续给予大剂量药物的服用方法。意在短时间内,使体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
②中成药服服法一般分送服、冲服、调服、含化及喂服等。送服:是将药放入口内,用温开水或药引、汤剂送服。冲服:即将药物放入杯内,用温开水、药引等冲成悬混液后服用。调服:是将一些散剂用温开水或白酒、醋等液体调成糊状后口服。如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给药。含化:是将丸、丹剂含在口中,让药慢慢溶化,缓缓咽下。如六神丸、喉症丸、救心丹等。喂服:本法主要用于婴幼儿、年老体弱或急危重症病人。是指将中成药溶成液状,逐口喂给病人的一种方法。
除了注意煎药和服药方式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内容:
①服药温度:服药温度一般是指服用中药汤剂的药液温度或用于送服的、酒等温度而言。常有热服、温服和冷服之分。热服:是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常用于寒证。温服:是将煎好的汤剂或送药的水等放温后再服用。一般汤剂均采用温服。冷服: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下。常用于热证。
②服药剂量:用药的剂量一般应该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决定。
③服药后应注意休息,观察药物效果,观察有不良反应。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须严密观察和记录。
④空腹服中药易胃肠反应,如腹鸣、便前腹痛、大便稀烂,故适于大便硬结或便秘患者。如有胃病,宜进食后一小时后服用。
⑤对中西药合用的病人,应告诉中西药服用的方法的间隔时间。
⑥体虚、年老、胃寒易呕吐或儿童,药物可分两次服用(相距时间可酌情)。
⑦注意食物对药效的影响,中医历来有“药食同源”之说。这是因为药性和食性都有“四气”(寒、热、温、凉)和“五味”(辛、甘、酸、苦、咸)相同内容和区别。同时某些食物本是药物,既可食用,又当药用。如大枣、莲子、桂圆、百合、山药、赤小豆、海带、甲鱼、桑葚、黑芝麻、峰蜜等。
既然食性和药性有共同的性味,凡是食性与药性相顺应,食物能增强药物的作用;食性与药性相反,食物便会降低药物的作用。
;2022-07-04
中药养生法一直是大家所喜欢的中医疗法,对于治病来说,中药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地位,能够从根本上帮助人们解除疾病困扰.很多人熬中药都用中药煎药机,其实中药怎么熬,大家真的都知道吗?熬制中药也是要讲究科学的方法的。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中药怎么熬的知识,欢迎阅读。
中医教你如何熬中药
1. 煮药需用白开水
现代社会的人们熬制中药,都是打开自来水直接使用,而自来水大多都是经过氯消毒的,里面或多或少会有残留,同时里面还会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容易和中药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影响药效。
2. 先煎后煎分药性
贝壳类、矿物类、骨甲类等应先煎。贝壳类有牡蛎粉、蛤粉等;矿物类有石膏粉、龙骨等;骨甲类有鳖甲、龟板等。此类药应先煎十分钟后再放入其它药物。有些药方要求煎药时必须后煎的中药,“后煎”就是将药煎十分钟后再放入药罐,因为有些中药久煎无效,像钩藤等。有些芳香带味药,久煎减低药效,如金银花、连翘、薄荷等。还有些药久煎可以减轻药的毒性,如马钱子等。煎前最好先把药材用温水泡四十分钟,好让中药泡透以便将药的有效成分更多地煎出。
3. 开盖关盖要注意
一些挥发性药材,如果敞开熬,有效成分会随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药效将大打折扣。一般是辛散解表或芳香化湿类药物,如薄荷、苏叶、藿香等,且煎煮时间不宜过久。又如一些补益类药物如人参、鹿茸、西洋参等,需要在容器内用小火慢煎久熬,才能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煎煮出来,也应该盖上盖子,以防止药物成分在慢煎久熬中随水蒸气失去了。
一些重量轻、体积大的药材,如金钱草、番泻叶等,如果熬药容器不够大,盖上盖子易使药液溢出。另外,有些不易溶解的药材,煎熬时需经常搅拌,这样的'药物最好不要盖着盖子煮。
在搅拌的时候也是很有讲究的,最好顺着一个方向搅拌,这样能够使药材充分溶解在里面,这样熬出来的中药效果更好,大约每10分钟翻动一次。
4.用火用锅有讲究
有的药要久煎微火,有的药要猛火时间短。久煎微火是指滋补药,猛火时间短是指通便药、伤风感冒药。煎药最好用砂锅,砂锅受热均匀,药煮开时它的滚动就像浪头,有撞击力,再用筷子不断地搅拌,像洗衣机将衣服的脏物洗掉一样,这样才能把药里的有效成分全部煎煮出来。用高压锅煎药就没有这些撞击力和搅拌作用,药的成分会受影响。
5.药汁最好煎180毫升
煎药的时候,药汁多少是非常关键的,前3次,每次煎180毫升左右就可以了,既要做到药效的充分保留,也不能形成浪费。普通的药方这么煎就可以了。
服药方法也是中医中重要的内容
清代徐灵胎曾指出:“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说明了服药方法的重要性。在临床实践中也确有因服药方法不符合要求而影响治疗效果的。因此,在护理上必须正确执行各种服药方法。
①汤剂的服法大致分为4种:分服:即是将每天1剂中药,分2-3次等量分服。对老人小儿服药有困难的也可采用少量多数或浓煎后服用。顿服:将1剂汤药1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连服:是指在短时间内连续给予大剂量药物的服用方法。意在短时间内,使体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
②中成药服服法一般分送服、冲服、调服、含化及喂服等。送服:是将药放入口内,用温开水或药引、汤剂送服。冲服:即将药物放入杯内,用温开水、药引等冲成悬混液后服用。调服:是将一些散剂用温开水或白酒、醋等液体调成糊状后口服。如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给药。含化:是将丸、丹剂含在口中,让药慢慢溶化,缓缓咽下。如六神丸、喉症丸、救心丹等。喂服:本法主要用于婴幼儿、年老体弱或急危重症病人。是指将中成药溶成液状,逐口喂给病人的一种方法。
除了注意煎药和服药方式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内容:
①服药温度:服药温度一般是指服用中药汤剂的药液温度或用于送服的、酒等温度而言。常有热服、温服和冷服之分。热服:是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常用于寒证。温服:是将煎好的汤剂或送药的水等放温后再服用。一般汤剂均采用温服。冷服: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下。常用于热证。
②服药剂量:用药的剂量一般应该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决定。
③服药后应注意休息,观察药物效果,观察有不良反应。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须严密观察和记录。
④空腹服中药易胃肠反应,如腹鸣、便前腹痛、大便稀烂,故适于大便硬结或便秘患者。如有胃病,宜进食后一小时后服用。
⑤对中西药合用的病人,应告诉中西药服用的方法的间隔时间。
⑥体虚、年老、胃寒易呕吐或儿童,药物可分两次服用(相距时间可酌情)。
⑦注意食物对药效的影响,中医历来有“药食同源”之说。这是因为药性和食性都有“四气”(寒、热、温、凉)和“五味”(辛、甘、酸、苦、咸)相同内容和区别。同时某些食物本是药物,既可食用,又当药用。如大枣、莲子、桂圆、百合、山药、赤小豆、海带、甲鱼、桑葚、黑芝麻、峰蜜等。
既然食性和药性有共同的性味,凡是食性与药性相顺应,食物能增强药物的作用;食性与药性相反,食物便会降低药物的作用。
;2022-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