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有哪些?

小青龙汤、大承气汤、小柴胡汤、五苓散、逍遥散、血府逐瘀汤、补中益气汤、归脾汤、六味地黄丸和温胆汤。
1、小青龙汤
麻黄9克、桂枝9克、干姜9克、细辛3克、五味子6克、白芍9克、半夏12克、甘草6克。
来源于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因其主治太阳表里俱寒,名日青龙,取东方木神伏邪之义,龙兴则云升雨降品物咸亨。
2、大承气汤
大黄12克、厚朴9克、枳实12克、芒硝9克。
泻下之峻刺,有通便泻热之功。方中以大黄苦寒泄热通便、荡涤肠胃为主药;辅以芒硝咸寒泻热,软坚润燥;积滞不去,由于气滞不行,故佐以枳实、厚朴消痞除满,行气散结,四药合用,有峻下热结的功效。对于肠胃燥实、郁滞不通者能承顺胃气下行,使塞者通,闭者畅,故名承气。
3、小柴胡汤
柴胡12克、黄芩9克、人参5克、甘草6克、半夏9克、生姜9克、大枣4枚。
中医十大名方之一,出自《伤寒论》,是医圣张仲景根据邪犯少阳,致少阳枢机不利而设,历来被认为是“和法”的代表方。

4、五苓散
茯苓9克、猪苓9克、泽泻15克、白术9克、桂枝6克。
汉代著名医家张仲景所创的名方成药之一。主治水饮停蓄不行引起的水肿、小溲不利、呕吐呃逆等症。
5、逍遥散
柴胡12克、白芍12克、当归12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炙甘草6克。
常用于肝郁血虚脾弱导致的慢性肝炎、胃肠功能紊乱、神经官能症,月经不调等病症;治疗虚热征象明显的症状时,加用丹皮、炒栀子,名为丹栀逍遥散(加味逍遥散);治疗肝郁血虚之痛经,加用生地黄或熟地黄,名为黑逍遥散。
6、血府逐瘀汤
桃仁12g,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各9g,川芎、桔梗各4.5g,赤芍、枳壳、甘草各6g,柴胡3g.
清代著名中医学家王清任用于治疗“胸中血府血瘀”诸症之名方。时至今日,已有百年历史,却依然是众医家时常运用的方剂。
2023-02-01
mcxzy 阅读 18 次 更新于 2025-04-08 12:25:4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七星草 七星草是一种中药,学名为三出假瘤蕨。它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云南等地。七星草具有利尿通淋、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淋证、尿浊、水肿、带下、咽痛、中暑和痈疮肿毒等症。2、芍药 芍药是一种兼具药用和观赏价值的经济植物,也是中国的传统名花。芍药适合布置花坛、花境或散植于林缘、山...

  • 中药一般都有哪些 答案:中药是指中国传统医学所用药材,种类繁多。常见中药包括人参、黄芪、当归、枸杞、茯苓、黄连、金银花、甘草等。详细解释:1. 中药材的广泛种类:中药涵盖了从草本植物、动物制品到矿物等多个领域的药材。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根据药材的属性和功能,...

  • 穿山甲,是曾经很有价值的中药。味咸,性微寒,有毒,其性善走窜,功专行散,内通脏腑,外透经络,有破血消肿、排脓、下乳汁的作用。对痔疮肿痛和痈疽疮毒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可以治疗哺乳期因为吹奶引起的乳汁不通、乳房肿痛生疽等。凡是痈肿初起,可使其消散;已成脓时,可以促使早溃。还可以治...

  • 石斛,同样在近年来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它以其味甘微寒的特性,成为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的良药。用石斛泡茶,已成为养生界的一种风尚,深受人们喜爱。人参,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养生的珍宝。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人参都稳坐名贵药材的宝座。其主要功效在于大补元气,补益脏腑之气,尤其适合气虚体弱的人群。三...

  • 人参、人发、卜芥、儿茶、八角、丁香、刀豆、三七、三棱、干姜、干漆、广白、广角、广丹、大黄、大戟、大枣、大蒜、大蓟、小蓟、小麦、小蘖、山丹、山茶、山奈、山香、山枣、山栀、山姜、山药、山楂、川羌、川军、川连、川朴、川乌、川柏、川谷、川断、川椒、川贝、川芎、马兰、马辛、马菜、马莲、马宝...

美好纯真时代分享中医药学教程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