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常数的测定包括相对密度、旋光度、折光率、硬度、粘稠度、沸点、凝固点、熔点等的 测定。这对挥发油、油脂类、树脂类、液体类药和加工品类药材的真实性和纯度的鉴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药材中如掺有其他物质时,物理常数就会随之改变, 如蜂蜜中掺水就会使比重降低,影响粘稠度。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1990年版对有些药材的物理常数作了规定,如蜂蜜的相对密度在1.349以上,冰片(合成龙脑)的熔点应为205~210℃;肉桂油的折光率应为 1.602~1.614等。天竺黄规定检查体积比,即取竹黄粉末(过 4号筛)10g,轻轻装入量筒内,其体积不得少于35 ml.这是一种类似测定相对密度的方法,实际上也可推广用于测定其他药材,这就比较容易掌握轻重的标准。
膨胀度的测定药材中含有粘液、果胶、树脂等成分,有吸水膨胀的性质,如车前子 等果实、种子类药材,种皮含有丰富的粘液质,其吸水膨胀的程度和其所含的粘液成正比关系。按药典检查北葶苈子膨胀度不得低于12,远远大于南葶苈子膨胀度 (不得低于3)。天竺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检查其吸水量,也是鉴定天竺黄纯度和品质优劣的质量指标之一。
色度检查含挥发油类成分的中药,常易在贮藏过程中氧化、聚合而致变质,经验鉴别称为"走油".药典规定检查白术的色度,就是利用比色鉴定法,检查有色杂质的限量,也是了解和控制其药材走油变质的程度。
泡沫指数和溶血指数的测定利用皂素的水溶液振摇后能产生持久性的泡沫和溶解红 细胞的性质,可测定含皂素类成分药材的泡沫指数或溶血指数作为质量指标。通常如有标准皂素同时进行比较,则更有意义。溶血指数测定时,应说明温度和应用何 种动物的血,以能产生溶血的最低浓度表示之。因所得数据重复性差,所以较少有实用意义。
微 量 升 华是利用中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一定温度下能升华的性质,获得升华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晶形状、颜色及化学反应。如大黄粉末升华物有黄色针状(低温时)、片状和羽状(高温时)结晶。
荧 光 分 析利用中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紫外光或常光下能产生一定颜色荧光的性质进行鉴别。通常可直接取中 药片块、粉末或浸出物在紫外光下进行荧光分析。如黄连在紫外光灯下,显金黄色荧光,木质部尤为显著。秦皮的水浸出液在常光下显淡蓝色荧光。有的药材如附有 地衣或有某些霉菌或霉菌毒素时,也会有荧光现象,应注意区别。一般观察荧光的紫外光波长为 365 nm,如用短波 254~265 nm时,应加说明,因两者荧光现象不同。
显微化学反应是将中药的干粉、手切片或浸出液少量,置于载玻片上,滴加某些化学试剂使产生沉淀或结晶,或产生特殊的颜色,在显微镜下观察。亦用于细胞壁和细胞内含物性质的鉴别(见药典附录项)。
蛋白电泳法中药材中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的种类很多,特别是动物药类和果实种子药类。以往多用氨基酸测定仪测其种类和含量,但价格贵,难于作定性分析广泛使用。近年来用聚丙烯酰胺凝胶蛋白电泳法,成功地定性鉴别了大量中药材。
化学定性分析利用药材的化学成分能与某些试剂产生特殊的颜色反应或沉淀反应来鉴识。一般在试管中进行,亦有直接在药材切片或粉末上观察以了解该成分所存在的部位。如柴胡横切片,加无水乙醇-浓硫酸等量混合液后则凡是含有皂苷的组织开始呈黄绿色,渐至绿色,最终呈蓝色。
化学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可初步提示有无某种成分,如需要了解其含量多少和是否符合药用标准,则必需作含量测定。药典对有些药材规定要作含量测定,如马钱子中士的宁碱的含量不得少于1.2%等。
含 挥发油类、脂肪油类或树脂、蜡等药材,除进行其中油、脂、蜡等含量测定外,尚需进行它们的物理常数和化学常数测定,如羟值、酸值、皂化值、碘值等,以表示 品质优劣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尚规定以下几项常规测定,适用于一般药材的品质检查。包括纯度检查、水分、杂质,后者指中药原植(动)物的非药用部 分、有机杂质和无机杂质。无机杂质的检查一般采用过筛及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定量等方法来测定;品质优良度检查包括浸出物、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医学教育网 搜集整理]
水 分 测 定中药中含有过量的水分,不仅易霉烂变质,使有效成分分解,且相对地减少了实际用量而不能达到治疗目的。因此,控制中药中水分的含量对保证中药质量有密切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水分的含量限度。
测定中药中水分的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1990年版规定有三种。烘干法、甲苯法和减压干燥法。烘干法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甲苯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减压干燥法适用于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贵重中药。
目前有用红外线干燥器测定水分,又有报道利用无水乙醇吸收药材中的水分,以甲醇作内标剂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测定药材中水分的方法,具有迅速、灵敏度高的优点。
灰 分 测 定中药中的灰分,包括中药本身经过炭化后遗留的不挥发性无机盐 类,以及中药表面附着的不挥发性无机盐类,即总灰分。各种中药在无外来掺杂物时,总灰分应在一定范围以内,故所测灰分数值高于正常范围时,表示有可能在加 工或运输储存等环节中有其他无机物污染或掺杂。中药中最常见的无机物质为泥土、砂石等,测定灰分的目的是限制药材中的泥沙等杂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规定了中药总灰分的限量,它对保证中药的纯度具有重要意义。
有些中药的总灰分本身差异较大,特别是组织中含草酸钙较多的中药,如大黄,测其酸不溶性灰分,即加10%盐酸处理,得到不溶于10%盐酸灰分。这就使总灰分中的钙盐等溶去,而泥土、砂石等主要是硅酸盐因不溶解而残留。这样就能较精确地反应中药的质量。
浸出物测定对某些中药的有效成分尚未清楚或有效成分尚无精确定量方法的中药,一般可根据已知成分的溶解性质,进行浸出物的测定,亦是最常用的质量指标。常用的溶剂是水或不同浓度的乙醇,少数用乙醇和氯仿等,测定时根据药典规定的溶剂,或选用溶剂。
挥发油含量测定利用药材中所含挥发性成分能与水蒸气同时馏出来的性质,在挥发油测定器中进行测定。
色 谱 法色谱法又称层析法,是将中药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和鉴别的重要方法。其 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的两相中所表现的物理化学性质上的差异,当一相固定而另一相流动时,这些物质在两相中就要反复进行物理化学运动使得那些在物 理化学性质上只有微小差异的组分也能产生差速移行,从而使不同组分得到充分的分离。按层析方法不同,分为柱层析、纸层析、薄层层析、气相层析和高效液相层 析等。
薄层色谱用于中药鉴定时,可作定性又可定量。气相色谱法可以分析气体和有一定挥发性的液体和固体样品。高效液相色谱法只要求样品能制成溶液而不需要气化,现已应用于中药的质量分析。
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定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一般常用波长为:紫外光区200~400nm,可见光区400~850nm,红外光区2.5~15μm(或按波数计为4000cm-1~667 cm-1)。所用仪器为紫外分光光度计、可见分光光度计(或比色计)、红外分光光度计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① 紫外分光光度法
对主成分或有效成分在 200~400nm处有吸收波长的中药,常可选用此法。此法不仅能测定有色物质,对有共轭双键等结构的无色物质也能精确测定,它具有灵敏、简便、准确,既可作定性分析又可作含量测定等优点。
② 红外分光光谱法
红外光区的红外光谱又称振转光谱,其特征性很强,吸收峰很多, 而且尖锐,主要用于物质的鉴别和分析结构。进行鉴别时,通常固体样品均采用溴化钾压片法,液体样品采用液样点于氯化钠或溴化钾片间,在4000~667cm-1范围内测定其吸收光谱。[医学教育 网 搜集 整理]
③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是目前用于测定中药和中药制剂中微量元素的最常用方法之一。
有害物质的检查近年来由于中药质量分析的内容不断扩大,对中药中无机成分和有 害、有毒成分的分析已引起重视。药物的有效和无害物质两者是同样重要的。中药中如果污染了有害物质如农药、霉菌和霉菌毒素及重金属等就会影响人民健康。常 见的毒性成分的检测有: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检测,黄曲霉毒素的检查,重金属的检查等。2023-01-16
膨胀度的测定药材中含有粘液、果胶、树脂等成分,有吸水膨胀的性质,如车前子 等果实、种子类药材,种皮含有丰富的粘液质,其吸水膨胀的程度和其所含的粘液成正比关系。按药典检查北葶苈子膨胀度不得低于12,远远大于南葶苈子膨胀度 (不得低于3)。天竺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检查其吸水量,也是鉴定天竺黄纯度和品质优劣的质量指标之一。
色度检查含挥发油类成分的中药,常易在贮藏过程中氧化、聚合而致变质,经验鉴别称为"走油".药典规定检查白术的色度,就是利用比色鉴定法,检查有色杂质的限量,也是了解和控制其药材走油变质的程度。
泡沫指数和溶血指数的测定利用皂素的水溶液振摇后能产生持久性的泡沫和溶解红 细胞的性质,可测定含皂素类成分药材的泡沫指数或溶血指数作为质量指标。通常如有标准皂素同时进行比较,则更有意义。溶血指数测定时,应说明温度和应用何 种动物的血,以能产生溶血的最低浓度表示之。因所得数据重复性差,所以较少有实用意义。
微 量 升 华是利用中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一定温度下能升华的性质,获得升华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晶形状、颜色及化学反应。如大黄粉末升华物有黄色针状(低温时)、片状和羽状(高温时)结晶。
荧 光 分 析利用中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紫外光或常光下能产生一定颜色荧光的性质进行鉴别。通常可直接取中 药片块、粉末或浸出物在紫外光下进行荧光分析。如黄连在紫外光灯下,显金黄色荧光,木质部尤为显著。秦皮的水浸出液在常光下显淡蓝色荧光。有的药材如附有 地衣或有某些霉菌或霉菌毒素时,也会有荧光现象,应注意区别。一般观察荧光的紫外光波长为 365 nm,如用短波 254~265 nm时,应加说明,因两者荧光现象不同。
显微化学反应是将中药的干粉、手切片或浸出液少量,置于载玻片上,滴加某些化学试剂使产生沉淀或结晶,或产生特殊的颜色,在显微镜下观察。亦用于细胞壁和细胞内含物性质的鉴别(见药典附录项)。
蛋白电泳法中药材中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的种类很多,特别是动物药类和果实种子药类。以往多用氨基酸测定仪测其种类和含量,但价格贵,难于作定性分析广泛使用。近年来用聚丙烯酰胺凝胶蛋白电泳法,成功地定性鉴别了大量中药材。
化学定性分析利用药材的化学成分能与某些试剂产生特殊的颜色反应或沉淀反应来鉴识。一般在试管中进行,亦有直接在药材切片或粉末上观察以了解该成分所存在的部位。如柴胡横切片,加无水乙醇-浓硫酸等量混合液后则凡是含有皂苷的组织开始呈黄绿色,渐至绿色,最终呈蓝色。
化学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可初步提示有无某种成分,如需要了解其含量多少和是否符合药用标准,则必需作含量测定。药典对有些药材规定要作含量测定,如马钱子中士的宁碱的含量不得少于1.2%等。
含 挥发油类、脂肪油类或树脂、蜡等药材,除进行其中油、脂、蜡等含量测定外,尚需进行它们的物理常数和化学常数测定,如羟值、酸值、皂化值、碘值等,以表示 品质优劣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尚规定以下几项常规测定,适用于一般药材的品质检查。包括纯度检查、水分、杂质,后者指中药原植(动)物的非药用部 分、有机杂质和无机杂质。无机杂质的检查一般采用过筛及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定量等方法来测定;品质优良度检查包括浸出物、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医学教育网 搜集整理]
水 分 测 定中药中含有过量的水分,不仅易霉烂变质,使有效成分分解,且相对地减少了实际用量而不能达到治疗目的。因此,控制中药中水分的含量对保证中药质量有密切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水分的含量限度。
测定中药中水分的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1990年版规定有三种。烘干法、甲苯法和减压干燥法。烘干法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甲苯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减压干燥法适用于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贵重中药。
目前有用红外线干燥器测定水分,又有报道利用无水乙醇吸收药材中的水分,以甲醇作内标剂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测定药材中水分的方法,具有迅速、灵敏度高的优点。
灰 分 测 定中药中的灰分,包括中药本身经过炭化后遗留的不挥发性无机盐 类,以及中药表面附着的不挥发性无机盐类,即总灰分。各种中药在无外来掺杂物时,总灰分应在一定范围以内,故所测灰分数值高于正常范围时,表示有可能在加 工或运输储存等环节中有其他无机物污染或掺杂。中药中最常见的无机物质为泥土、砂石等,测定灰分的目的是限制药材中的泥沙等杂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规定了中药总灰分的限量,它对保证中药的纯度具有重要意义。
有些中药的总灰分本身差异较大,特别是组织中含草酸钙较多的中药,如大黄,测其酸不溶性灰分,即加10%盐酸处理,得到不溶于10%盐酸灰分。这就使总灰分中的钙盐等溶去,而泥土、砂石等主要是硅酸盐因不溶解而残留。这样就能较精确地反应中药的质量。
浸出物测定对某些中药的有效成分尚未清楚或有效成分尚无精确定量方法的中药,一般可根据已知成分的溶解性质,进行浸出物的测定,亦是最常用的质量指标。常用的溶剂是水或不同浓度的乙醇,少数用乙醇和氯仿等,测定时根据药典规定的溶剂,或选用溶剂。
挥发油含量测定利用药材中所含挥发性成分能与水蒸气同时馏出来的性质,在挥发油测定器中进行测定。
色 谱 法色谱法又称层析法,是将中药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和鉴别的重要方法。其 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的两相中所表现的物理化学性质上的差异,当一相固定而另一相流动时,这些物质在两相中就要反复进行物理化学运动使得那些在物 理化学性质上只有微小差异的组分也能产生差速移行,从而使不同组分得到充分的分离。按层析方法不同,分为柱层析、纸层析、薄层层析、气相层析和高效液相层 析等。
薄层色谱用于中药鉴定时,可作定性又可定量。气相色谱法可以分析气体和有一定挥发性的液体和固体样品。高效液相色谱法只要求样品能制成溶液而不需要气化,现已应用于中药的质量分析。
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定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一般常用波长为:紫外光区200~400nm,可见光区400~850nm,红外光区2.5~15μm(或按波数计为4000cm-1~667 cm-1)。所用仪器为紫外分光光度计、可见分光光度计(或比色计)、红外分光光度计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① 紫外分光光度法
对主成分或有效成分在 200~400nm处有吸收波长的中药,常可选用此法。此法不仅能测定有色物质,对有共轭双键等结构的无色物质也能精确测定,它具有灵敏、简便、准确,既可作定性分析又可作含量测定等优点。
② 红外分光光谱法
红外光区的红外光谱又称振转光谱,其特征性很强,吸收峰很多, 而且尖锐,主要用于物质的鉴别和分析结构。进行鉴别时,通常固体样品均采用溴化钾压片法,液体样品采用液样点于氯化钠或溴化钾片间,在4000~667cm-1范围内测定其吸收光谱。[医学教育 网 搜集 整理]
③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是目前用于测定中药和中药制剂中微量元素的最常用方法之一。
有害物质的检查近年来由于中药质量分析的内容不断扩大,对中药中无机成分和有 害、有毒成分的分析已引起重视。药物的有效和无害物质两者是同样重要的。中药中如果污染了有害物质如农药、霉菌和霉菌毒素及重金属等就会影响人民健康。常 见的毒性成分的检测有: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检测,黄曲霉毒素的检查,重金属的检查等。2023-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