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论治能力测试范围
(一)依据四诊内容进行辨证分析的能力
(二)病症诊断能力
(三)类症鉴别能力
(四)确立治法的能力
(五)选方与用药能力
(六)针灸穴位与操作技术的选择能力
(七)预防与调护内容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
二、中医技术操作技能测试范围
(一)中医四诊技术的掌握与操作能力
(二)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
尺泽 孔最 列缺 鱼际 少商 商阳 合谷 手三里 曲池 肩髃
迎香 地仓下关头维 天枢 梁丘 犊鼻 足三里 条口丰隆
内庭 公孙 三阴交 地机 阴陵泉 血海 通里 神门 后溪 天宗
听宫 攒竹天柱肺俞 膈俞 胃俞 肾俞 大肠俞 次髎 委中
秩边 承山 昆仑 申脉 至阴涌泉太溪 照海 内关 大陵
中冲 外关 支沟 翳风 肩井 风池 环跳 阳陵泉 悬钟 行间
太冲 期门 腰阳关 命门 大椎 百会 神庭 水沟 中极关元
气海 神阙 中脘 膻中 四神聪 太阳 印堂 定喘 夹脊 十宣
(三)针灸技术的掌握与操作能力
1.毫针刺法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灸法操作(部分内容要求实物操作)
3.其他针法操作
(1)三棱针法
(2)皮肤针叩刺
4.针灸异常情况处理能力:
(1) 晕针
(2)滞针
(3)弯针
(4)断针
(5)血肿
(6)皮肤灼伤(起泡)
5.常见急症的针灸技术应用能力:
(1)偏头痛
(2)落枕
(3)中风
(4)哮喘
(5)呕吐
(6)泄泻
(7)痛经
(8)扭伤
(9)牙痛
(10)晕厥
(11)虚脱
(12)高热
(13)抽搐
(14)内脏绞痛
(四)拔罐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要求实际操作)
拔罐的吸附方法
拔罐方法
起罐方法
拔罐出现皮肤灼伤(起泡)的处理
(五)推拿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要求实际操作)
滚法
一指禅推法
揉法
摩法
推法
按法
拿法
三、中医常见病症测试范围
1.感冒 2.咳嗽 3.哮病 4.喘证 5.肺痨 6.心悸 7.胸痹
8.不寐 9.癎病 10.胃痛 11.呕吐 12.腹痛 13.泄泻
14.痢疾 15.便秘 16.胁痛 17.黄疸 18.头痛 19.眩晕
20.中风 21.水肿 22.淋证 23.癃闭 24.阳痿 25.郁证
26.血症 27.消渴 28.内伤发热 29.虚劳 30.癌病 31.痹症
32.痉证 33.痿证 34.腰痛 35.乳癖 36.蛇串疮 37.痔 38.脱疽
39.肠痈 40.崩漏 41.痛经 42.绝经前后诸证 43.带下病
44.胎漏、胎动不安 45.产后发热 46.不孕症 47.肺炎喘嗽
48.小儿泄泻 49.水痘 50.痄腮(流行性腮腺炎) 51.桡骨下端骨折
52.颈椎病 53.腰椎间盘突出症
54.开放性创口的常用止血法 55.伤口换药 56.脊椎骨折搬运
57.长骨骨折简易固定 58.心肺复苏术 59.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四、常用辅助检查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
1. 心电图:
(1)正常心电图
(2)典型心肌梗死
(3)心肌缺血
(4)过早搏动
(5)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6)心房颤动
(7)房室传导阻滞
2. X线片
(1)正常胸部正位片
(2)肺气肿
(3)胸腔积液
(4)气胸
(5)长骨骨折
3. 实验室检查
(1)血、尿、大便常规
(2)红细胞沉降率
(3)肝功能
(4)乙肝病毒标志物
(5)肾功能(ALT、AST、γ-GT)
(6)血糖
(7)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脂蛋白胆固醇
(8)血清钾、钠、氯
(9)淀粉酶
(10)心肌酶(CK,LDH)
(11)抗链球菌溶血素“O”
(12)甲胎蛋白
(13)类风湿因子
(14)漏出液,渗出液
五、常见西医病种的诊断能力
(一)西医病种测试范围
1.急性气管-支气管 2.慢性支气管炎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4.支气管哮喘 5.肺炎 6.肺结核
7.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8.心力衰竭 9.心律失常 10.风湿热 11.高血压病 1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3.急性胃炎 14.慢性胃炎 15.消化性溃疡 16.溃疡性结肠炎 17.上消化道大出血 18.肝硬化
19.急性胰腺炎 20.细菌性痢疾 21.病毒性肝炎 22.急性肾小球肾炎 23.慢性肾小球肾炎
24.肾病综合征 25.尿路感染 26.慢性肾衰 27.缺铁性贫血 28.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9.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30.糖尿病 31.类风湿关节炎 32.脑梗死 33.脑出血 34.急性阑尾炎
35.乳腺囊性增生病 36.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37.先兆流产 38.产褥感染 39.盆腔炎
40.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1.围绝经期综合征 42.小儿肺炎 43.小儿泄泻 44.过敏性紫癜
45.水痘 46.流行性腮腺炎47.桡骨远端骨折 48.颈椎病 49.腰椎间盘突出症
2019-01-28
(一)依据四诊内容进行辨证分析的能力
(二)病症诊断能力
(三)类症鉴别能力
(四)确立治法的能力
(五)选方与用药能力
(六)针灸穴位与操作技术的选择能力
(七)预防与调护内容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
二、中医技术操作技能测试范围
(一)中医四诊技术的掌握与操作能力
(二)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
尺泽 孔最 列缺 鱼际 少商 商阳 合谷 手三里 曲池 肩髃
迎香 地仓下关头维 天枢 梁丘 犊鼻 足三里 条口丰隆
内庭 公孙 三阴交 地机 阴陵泉 血海 通里 神门 后溪 天宗
听宫 攒竹天柱肺俞 膈俞 胃俞 肾俞 大肠俞 次髎 委中
秩边 承山 昆仑 申脉 至阴涌泉太溪 照海 内关 大陵
中冲 外关 支沟 翳风 肩井 风池 环跳 阳陵泉 悬钟 行间
太冲 期门 腰阳关 命门 大椎 百会 神庭 水沟 中极关元
气海 神阙 中脘 膻中 四神聪 太阳 印堂 定喘 夹脊 十宣
(三)针灸技术的掌握与操作能力
1.毫针刺法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灸法操作(部分内容要求实物操作)
3.其他针法操作
(1)三棱针法
(2)皮肤针叩刺
4.针灸异常情况处理能力:
(1) 晕针
(2)滞针
(3)弯针
(4)断针
(5)血肿
(6)皮肤灼伤(起泡)
5.常见急症的针灸技术应用能力:
(1)偏头痛
(2)落枕
(3)中风
(4)哮喘
(5)呕吐
(6)泄泻
(7)痛经
(8)扭伤
(9)牙痛
(10)晕厥
(11)虚脱
(12)高热
(13)抽搐
(14)内脏绞痛
(四)拔罐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要求实际操作)
拔罐的吸附方法
拔罐方法
起罐方法
拔罐出现皮肤灼伤(起泡)的处理
(五)推拿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要求实际操作)
滚法
一指禅推法
揉法
摩法
推法
按法
拿法
三、中医常见病症测试范围
1.感冒 2.咳嗽 3.哮病 4.喘证 5.肺痨 6.心悸 7.胸痹
8.不寐 9.癎病 10.胃痛 11.呕吐 12.腹痛 13.泄泻
14.痢疾 15.便秘 16.胁痛 17.黄疸 18.头痛 19.眩晕
20.中风 21.水肿 22.淋证 23.癃闭 24.阳痿 25.郁证
26.血症 27.消渴 28.内伤发热 29.虚劳 30.癌病 31.痹症
32.痉证 33.痿证 34.腰痛 35.乳癖 36.蛇串疮 37.痔 38.脱疽
39.肠痈 40.崩漏 41.痛经 42.绝经前后诸证 43.带下病
44.胎漏、胎动不安 45.产后发热 46.不孕症 47.肺炎喘嗽
48.小儿泄泻 49.水痘 50.痄腮(流行性腮腺炎) 51.桡骨下端骨折
52.颈椎病 53.腰椎间盘突出症
54.开放性创口的常用止血法 55.伤口换药 56.脊椎骨折搬运
57.长骨骨折简易固定 58.心肺复苏术 59.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四、常用辅助检查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
1. 心电图:
(1)正常心电图
(2)典型心肌梗死
(3)心肌缺血
(4)过早搏动
(5)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6)心房颤动
(7)房室传导阻滞
2. X线片
(1)正常胸部正位片
(2)肺气肿
(3)胸腔积液
(4)气胸
(5)长骨骨折
3. 实验室检查
(1)血、尿、大便常规
(2)红细胞沉降率
(3)肝功能
(4)乙肝病毒标志物
(5)肾功能(ALT、AST、γ-GT)
(6)血糖
(7)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脂蛋白胆固醇
(8)血清钾、钠、氯
(9)淀粉酶
(10)心肌酶(CK,LDH)
(11)抗链球菌溶血素“O”
(12)甲胎蛋白
(13)类风湿因子
(14)漏出液,渗出液
五、常见西医病种的诊断能力
(一)西医病种测试范围
1.急性气管-支气管 2.慢性支气管炎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4.支气管哮喘 5.肺炎 6.肺结核
7.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8.心力衰竭 9.心律失常 10.风湿热 11.高血压病 1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3.急性胃炎 14.慢性胃炎 15.消化性溃疡 16.溃疡性结肠炎 17.上消化道大出血 18.肝硬化
19.急性胰腺炎 20.细菌性痢疾 21.病毒性肝炎 22.急性肾小球肾炎 23.慢性肾小球肾炎
24.肾病综合征 25.尿路感染 26.慢性肾衰 27.缺铁性贫血 28.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9.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30.糖尿病 31.类风湿关节炎 32.脑梗死 33.脑出血 34.急性阑尾炎
35.乳腺囊性增生病 36.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37.先兆流产 38.产褥感染 39.盆腔炎
40.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1.围绝经期综合征 42.小儿肺炎 43.小儿泄泻 44.过敏性紫癜
45.水痘 46.流行性腮腺炎47.桡骨远端骨折 48.颈椎病 49.腰椎间盘突出症
2019-01-28
1、考试内容
第一站考试:
辨证论治提供一个病例资料,要求考生依据所提供的中医四诊等临床资料,进行中医辨证分析(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等),完成中医诊断、治法、方剂名称、具体的药物处方(药物,剂量、煎服法等),针对病情,提出中医预防、调护方面的措施与注意事项。辨证论治考试评分项目的设置,根据每年命题情况合理调整。
第二站考试:基本操作
(1) 中医临床技术操作。
(2) 西医内科体格检查。
(3) 西医临床技术操作。
第三站考试:临床答辩
(1)中医临床问题答辩。
(2)西医临床问题答。
(3)辅助检查结果临床判读。
2、考试方式
考生在指定考试地点分别随机抽取题号后完成各站考试。
第一站考试:辨证论治在统一的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第二站考试:基本操作
(1)中医临床技术操作
针灸穴位体表定位:同性别考生相互操作;针灸、拔罐、推拿等临床技术操作:叙述并现场实际操作;中医望、闻、切诊技术的操作:叙述或现场实际操作。
(2)西医内科体格检查:由同性别考生相互操作。
(3)西医基本操作:叙述并现场实际操作。
第三站考试:临床答辩
依据考生随机抽取的试题,现场问答所测试的问题。
中医临床问题答辩:现场口试。
西医临床问题答辩:现场口试。
辅助检查结果临床判读:现场口试。
3、考试题量
辨证论治:1道试题。
基本操作:4道试题。
临床答辩:4道试题
4、考试分数
总计100分。
其中:
第一站考试:40分。
第二站考试:30分。
第三站考试:30分。
5、考试时间
总计90分钟。
其中:
第一站考试:60分钟。
第二站考试:15分钟。
第三站考试:15分钟。
6、合格标准
每考生必须完成1~3站考试;考试总分为100分,达到60分为考试合格。2019-01-28
第一站考试:
辨证论治提供一个病例资料,要求考生依据所提供的中医四诊等临床资料,进行中医辨证分析(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等),完成中医诊断、治法、方剂名称、具体的药物处方(药物,剂量、煎服法等),针对病情,提出中医预防、调护方面的措施与注意事项。辨证论治考试评分项目的设置,根据每年命题情况合理调整。
第二站考试:基本操作
(1) 中医临床技术操作。
(2) 西医内科体格检查。
(3) 西医临床技术操作。
第三站考试:临床答辩
(1)中医临床问题答辩。
(2)西医临床问题答。
(3)辅助检查结果临床判读。
2、考试方式
考生在指定考试地点分别随机抽取题号后完成各站考试。
第一站考试:辨证论治在统一的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第二站考试:基本操作
(1)中医临床技术操作
针灸穴位体表定位:同性别考生相互操作;针灸、拔罐、推拿等临床技术操作:叙述并现场实际操作;中医望、闻、切诊技术的操作:叙述或现场实际操作。
(2)西医内科体格检查:由同性别考生相互操作。
(3)西医基本操作:叙述并现场实际操作。
第三站考试:临床答辩
依据考生随机抽取的试题,现场问答所测试的问题。
中医临床问题答辩:现场口试。
西医临床问题答辩:现场口试。
辅助检查结果临床判读:现场口试。
3、考试题量
辨证论治:1道试题。
基本操作:4道试题。
临床答辩:4道试题
4、考试分数
总计100分。
其中:
第一站考试:40分。
第二站考试:30分。
第三站考试:30分。
5、考试时间
总计90分钟。
其中:
第一站考试:60分钟。
第二站考试:15分钟。
第三站考试:15分钟。
6、合格标准
每考生必须完成1~3站考试;考试总分为100分,达到60分为考试合格。2019-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