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的炮制作用

1、汤剂和中成药对饮片炮制品种的要求:汤剂通常是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和身体素质随证处方,对药物的炮制品种要求灵活多变,常根据用药意图而定。2、汤剂和中成药对饮片的外观质量与内在质量的要求:饮片的外观质量从形态、色泽、气味、质地来控制。对形态的要求,汤剂比中成药严,对色泽、气味、质地要求,基本相同。饮片的内在质量主要指有毒成分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指标。汤剂和中成药对饮片的内在质量都应严格控制,尤其是有毒中药。一般中成药的要求高于汤剂。3、不同剂型及辅料对炮制的要求:外用剂型,如锭剂、膏剂、洗剂等,系局部用药,不经消化道,可用经净制后的生品。中成药所用的辅料简化了某些药材的炮制,如蜜丸制作中也用蜂蜜,除赋形外,其目的部分地与蜜炙法相同,故理中丸生产时,采用生甘草;用汤剂时,常用蜜炙甘草。某些剂型中,可根据工艺要求,直接以洁净的药材适当破碎后入药。如在中药注射剂和提取某类或某种成分的片剂中。例黄连素片。 1、提高方剂的疗效2、改变方剂的适应症3、消除方剂中某些药物的副作用中药的应用多以配成方剂而体现其疗效,炮制可降低单味中药的毒副作用,宜可降低方剂的副作用。单味中药炮制品选择是否恰当,对方剂的疗效、适应症以及毒副作用都有一定的影响。 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1、通过炮制,矫正药物过偏之性。2、通过炮制,使药物性味增强。3、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用途。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1、“生升熟降”。2.、“酒制升提”。3、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气味和质地,转化其升降浮沉,使药物更好地适应临床用药的要求。炮制对归经的影响中药通过加热和辅料炮制,可改变其归经或引药入经,使其功效更专一。如“盐制入肾”、“醋制入肝”等。炮制对毒性的影响“生毒熟减”,毒性中药,经炮制,使其由大毒减至低毒甚至无毒,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如乌头、马钱子等,生品毒性大,多外用。炮制后,毒性降低,可供内服。 中药炮制学中药治病的物质基础是其所含的有生物活性的成分。中药在炮制过程中,由于受加热温度、加热时间、辅料及水处理等因素的影响,其理化性质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主要是在成分组成及成分含量或物理形状上的改变,由此变化导致中药功效的改变,或增效,或降毒,或产生新的作用,以适应中医临床的需要。研究炮制对中药理化性质的影响,对探讨中药炮制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一、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性质:游离生物碱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难溶于水,但可与酸成盐而溶于水。元胡通过醋制就是使延胡索乙素成盐,增加溶解度,提高疗效。炮制对其影响:1、此类中药常用酒、醋等辅料炮制,以提高疗效。2、所含成分易溶于水,则采用少泡多润的原则,减少损失,如槟榔。3、遇热活性降低者,宜生用,如石榴皮、龙胆草、山豆根。4、有些有毒生物碱成分,在高温下不稳定而产生水解、分解等变化,可利用加热炮制降低含量,使毒性降低,如乌头,草乌。二、炮制对含甙类药物的影响中药炮制产品性质:易溶于水、乙醇中;酸性条件下易水解;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易被相应的酶所水解。炮制对其影响:1、尽量少泡多润,防止成分损失。如大黄、甘草、秦皮。2、常用酒作辅料,提高溶解度。3、一般少用或不用醋处理。以免增加成分复杂性,且降低了甙的含量。4、常用炒、蒸、烘、燀或暴晒的方法破坏或抑制酶的活性,保存药效。如苦杏仁,槐米,黄芩等。三、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性质:常温下可自行挥发;易溶于多数有机溶剂及脂肪油中,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小。炮制对其影响:1、尽量少加热或不加热,宜阴干,加水处理宜“抢水洗”。如薄荷,藿香等。2、所含挥发油若有毒性或强烈的刺激性,通过加热炮制可大部分除去,有利临床应用。如乳香、苍术。四、炮制对含鞣质类药物的影响性质:易溶于水,尤其易溶于热水。为强的还原剂,能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生成鞣红。耐高温,加热处理对其影响不大。鞣质遇铁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黑绿色的鞣质铁盐沉淀。当鞣质为有效成分是、时,加工尽量避免接触铁器,如大黄。炮制对其影响:1、用处理时防止成分损失,如地榆、虎杖、石榴皮等。2、槟榔、白芍等切片时露置空气中有时泛红,是其所含鞣质氧化成鞣红所致。3、大黄炒炭,蒽甙含量减少,鞣质变化不大,泻下缓和,收敛作用增强。4、为避免与铁反应,有用铜刀切,竹片刀刮,木盆洗,沙锅煎的要求。五、炮制对含有机酸类药物的影响有机酸广泛存在于植物药中,尤其是未成熟的果实中含量高。中药炮制产品炮制对其影响:1、小分子的有机酸多能溶于水,故宜少泡多润,以免成分损失。2、有些有机酸能与生物碱成盐,利于药效发挥。如吴茱萸制黄连。3、具有强烈酸性的有机酸,对口腔、胃刺激性大,加热处理,可破坏一部分,使酸性降低,如山楂。六、炮制对含油脂类药物的影响油脂类通常具有润肠通便或致泻等作用,有的作用峻烈,有一定毒性。经加热、压榨除去部分油脂类成分,可以避免滑肠致泻或降低毒副作用。如柏子仁去油制霜降低或消除滑肠作用;瓜蒌仁制霜除去令人恶心呕吐之弊,适用于脾胃虚弱患者。炮制对含树脂类药物的影响性质:树脂类一般不溶于水,而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媒中。炮制对其影响:1、常用酒、醋处理,提高溶解度,增强疗效。2、加热炮制可增强某些药物的疗效,如藤黄。但温度过高,使树脂变性,反会影响疗效,如乳香、没药。牵牛子树脂具有泻下去积作用,经炒制后部分树脂破坏,可缓和泻下作用。七、炮制对含蛋白质、氨基酸类药物的影响炮制对其影响:1、有毒蛋白质可通过加热处理,使毒性蛋白变性而消除毒性,如巴豆、白扁豆。2、有效蛋白质应避免加热,如雷丸、天花粉以生用为宜。3、某些蛋白质加热处理,产生一系列变化生成新物质,而具有治疗作用。如鸡蛋黄、黑大豆等经过干馏,能得到含氮的吡啶类、卟啉类衍生物而具有解毒、镇痉、止痒、抗菌、抗过敏的作用。八、炮制对含糖类药物的影响炮制对其影响:1、单糖及小分子寡糖易溶于水,在热水中溶解度更大,多糖难溶于水,但能被水解成寡糖、单糖,故含糖类药物应尽量少用水处理,尤其是与水共同加热更应避免。2、一些含糖甙类药物在加热处理后,可分解出大量糖。如生地制成熟地后甜度增加;何首乌制后还原糖含量增加,都与糖类成分变化有关。九、炮制对无机化合物类药物的影响无机成分广泛存在于中药中,以矿物药和贝壳类药物最多。炮制对其影响1、矿物药采用煅制方法,可改变其物理性状,易于粉碎,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利于其在胃肠道的吸收,增强疗效。2、含结晶水的药物制后失去结晶水,改变药效。如石膏、明矾等。3、改变化学成分,产生治疗作用。如炉甘石生品不入药用,煅制后,其成分由碳酸锌变为氧化锌,具有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的作用。

2016-05-17
mcxzy 阅读 14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8:32:1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在毒性方面,炮制有助于降低毒性中药的毒性,如乌头和马钱子等,使其更安全用于内服。炮制还影响中药的归经,通过辅料使其功效更专一。此外,炮制过程对中药的理化性质有深远影响,如改变成分组成,增效降毒,或产生新作用,以适应中医的临床需要。对于特定类型的药物,如含生物碱、甙类、挥发油、鞣质、有...

  • 一、中药炮制的目的主要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减毒增效。针对不同药物,炮制目的各有侧重,但总体来说,可以分为六个方面:1.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确保用药安全;2. 增强药物的功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3. 调整药物的性能或功效,适应不同病情的需求;4. 改变药物的某些物理性质,便于储存和制剂...

  • 其次,增强药物的药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是炮制的另一个重要任务。通过适当的炮制技术,药物的活性成分得以充分释放,从而提升治疗效能。此外,炮制还能改变药物的性能和功效,调整其归经,使之更好地适应患者的病情需求。这有助于药物在体内更精准地发挥作用。药物的形态和质地改变也是炮制的一部分,比如便...

  • 炮制还能适应患者个体差异,调整药物的性质。如麻黄蜜炙后,解表作用缓和,止咳平喘增强;蒲黄炒炭后,止血效果提升。中药炮制还能提高药效,如元胡醋制增加生物碱溶解度,款冬花蜜炙增强润肺止咳;自然铜火煅醋淬,增强散瘀止痛。中药炮制还考虑药物的药性趋向和归经,如大黄经酒制后作用于上焦,柴胡、香附...

  • 中药炮制是传统中医的重要环节,通过特定的加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或消除某些药物的毒性,同时提升其药效。例如,川乌、半夏、马钱子等具有潜在毒性的药材,经过炮制后毒性显著降低。同时,炮制还能缓和某些药物的药性,如甘遂、芫花在醋炙后,其泻下作用得以缓和;巴豆制霜后,泻下作用也有所减弱。此外,中药...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