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偏方:耳针疗法简介的制作方法

在耳壳上进行针刺的治疗方法,叫耳针疗法。根据经络学说,十二经络都和耳部有直接联系。因此当人体发生疾病时,耳壳上的相应区域便出现一定的反应点,耳针疗法就是在这些反应点上进行针刺,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耳针疗法易于掌握,操作简便,应用广泛,尤其对各种疼痛,急性炎症以及一些慢性病均有较好疗效。 一、操作方法 1.左手固定耳壳,右手用1厘米或2厘米毫针经皮肤消毒后垂直刺入,进针深度一般以刺穿软骨而 *** 透对面皮肤为原则,切勿穿透耳壳。针刺时患者有明显的痛感,如无感觉应起针重新刺入;有痛感后,再行捻针数秒钟。此时一般患者可感觉耳部发热,少数患者面部有麻木传导感。 2.有感觉后留针15~20分钟,亦可留针数小时,必要时耳穴埋针。 3.起针时用干棉球压迫针眼,以防出血;起针后应在针眼处涂以2%的碘酒,以预防局部感染。 4.除埋针外,一般每天或隔天1次,7~10次为一疗程。 二、适应证 1.关节痛 取病灶区、肾上腺区。 2.腰痛取腰椎、肾、膀胱。 3.胃痛取胃、小肠、肝、脾。 4.坐骨神经痛 取坐骨。 5.痛经取卵巢、肾、内分泌。 6.牙痛取上颌、下颌、口。 7.急性扁桃体炎 取咽喉、耳轮3点。 8.急性阑尾炎 取大肠、小肠、腹、直肠。 9.高血压病 取肾上腺、肝、肾、皮层下区。 10.神经衰弱 取心、肾、腰椎、皮层下区。 11.荨麻疹 取肺、皮层下区。 三、禁忌证 孕妇,耳壳冻伤或炎症者,过度疲劳或身体极度衰弱者。 四、注意事项 1.严格局部及针体消毒,所用针具均应经过高压或煮沸消毒处理,防止血源传播。 2.空腹、疲劳或体质衰弱者容易发生晕针。晕针时,患者可有头晕、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甚至突然昏倒。发生晕针后应迅速将针取出,让患者平卧,头部放低。轻者可喝些温开水;较重者,特别是昏倒、不省人事者,可指压人中,如无效,再针刺人中、足三里。 3.对体弱或初次接受耳针治疗的病人,宜采用轻、中 *** 手法。
提醒您:耳针疗法简介 此民间偏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2022-11-21
mcxzy 阅读 8 次 更新于 2025-04-20 09:06:1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胰,内分泌、肾、三焦、耳迷根、神门、心、肝。针法:轻刺激。每次取3~5穴,留针2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2.上消多饮取内分泌、肺俞、渴点;中消取内分泌、胃;下消取内分泌、肾、膀胱。针法:中等刺激,每次取3~4穴,留针以1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3.渴点、内分泌、...

  • 操作方法:确定耳穴位置:通过观察法、按压法或电阻测定法来确定穴位。消毒与贴压:用75%酒精对耳廓消毒后,在选定的穴位上贴上王不留行、磁珠等,然后按要求进行按压。治疗周期:每日揉35次,每次510分钟,35日更换一次贴压物,6次为一个疗程。注意事项:在接受耳针疗法时,局部可能会有疼痛、胀痛、...

  • 耳针疗法因其简便、安全且疗效显著,逐渐被广大医学界和患者所接受和重视。

  • 耳针疗法,是一种利用短毫针或其他刺激手段,针对耳廓上的穴位进行操作,以辅助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古老方法。耳廓与人体各部位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生理关联,通过观察耳廓的形态和色泽,能够为疾病的诊断提供线索。通过刺激特定的耳穴,可以有效地防治多种疾病,其优点在于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泛,对疾病的诊断具有一...

  • 火柴灸和艾温灸。13. 放血法通过三棱针点刺耳穴,每日或隔日一次。14. 光针法采用小功率激光器,无痛感,适合儿童,每次照射2至3分钟。15. 耳针疗法以毫针、皮内针、艾灸、激光照射等器具,通过耳廓穴位刺激防治疾病。16. 我国在耳廓诊疗技术方面,无论是临床病例还是科学研究,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