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湿体质吃什么中药调理

  痰湿体质之人多易发咳嗽、哮喘、痰多、头晕、肠胃不适、呕吐等症状,易生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动脉硬化、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肥胖症等疾患。因此痰湿体质者可通过温燥化痰药物进行调养。下面就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几种痰湿体质的中药调理法
  痰湿体质之人多易发咳嗽、哮喘、痰多、头晕、肠胃不适、呕吐等症状,易生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动脉硬化、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肥胖症等疾患。因此痰湿体质者可通过温燥化痰药物进行调养。

  具有芳香化浊、健脾化湿、升清降浊功效的药物有:茯苓、茯苓皮、薏米、冬瓜皮、泽泻、猪苓、玉米须、葫芦皮、荠菜、香加皮、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豆蔻、草果、水瓜、五加皮、狗脊、桑寄生、山药、党参、人参、白术、甘草等。

  可以祛痰、化痰的中药有:半夏、白芥子、旋覆花、川贝母、浙贝母、瓜蒌、竹菇、竹沥、桔梗、前胡、胖大海、海藻、昆布、海蛤壳、瓦楞子、紫苏子、百部、紫菀、款冬花、白果、罗汉果、葶苈子、桑白皮等。

  若咽痒痰多,可用川见母3克,桔梗6克,甘草3克沸水冲泡,益气、镇咳、化痰,每日代茶饮用。

  若小便混浊、精神倦怠、少气懒言可用人参3克,萆薢6克,甘草3免,每曰沸水泡服代茶饮用,可分清化浊,益气提神。

  若患“三高”可每日以桑叶、菊花各3克、苦菜花、黄芪各6克,每日沸水浸泡,频频服用,长期饮用有助于消脂降压。

  痰湿的生成与脾、肺、肾三脏的关系最为密切,故祛痰湿的重点在于调补脾、肺、肾三脏。若因脾不健运,湿聚成痰者,当健脾化痰,方选六君子汤,或香砂六君子汤;若因肺失宣降、津失输布、液聚生痰者,当宣肺化痰,方选二陈汤。

  1.脾不健运,湿聚成痰者,方用六君子汤

  六君子汤

  【来源】《世医得效方》卷五。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

  各9克,炙甘草6克,陈皮3

  克,半夏4. 5克。 【用法】上为细末,作1服加大枣2枚,生姜3片,新汲水煎服。

  【功效 】 益气健脾,燥湿化痰。适用于脾胃气虚兼痰湿证、食少便 溏、胸脘痞闷、呕逆等。

  2.肺失直降、津失输布、液聚生痰者,方选二陈汤

  二陈汤

  【来源】《万病回春》卷三。

  【组成】除皮、半夏(姜汁炒)、茯苓(去皮)、白术(去芦)、苍术(米泔制)、砂仁、山药(炒)、车前、木通、厚朴(姜汁炒)、甘草各等份。

  【用法】上药作为1剂。用生姜3片,乌梅1个,灯草1团,水煎,温服。

  【功效】

  痰温中阻,泄泻或多或少,脉象沉滑者。

  【加减】泄泻不止,加肉豆蔻、诃子,去厚朴。

猜你喜欢

1. 湿气重吃什么中成药

2. 冬季咳嗽吃什么药

3. 秋天咳嗽吃什么药

4. 嗓子痒咳嗽吃什么药

5. 治感冒的中药药方

6. 肺热吃什么中药好

7. 老人老咳嗽中药怎么治

8. 风热感冒咳嗽吃什么药好

9. 中药临床用药心得总结

10. 春天咳嗽吃什么药2022-06-30
mcxzy 阅读 14 次 更新于 2025-04-09 10:55:4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痰湿血瘀体质的人可以通过食用一些具有化痰渗湿、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草药来改善体质。例如,茯苓、薏苡仁、泽泻等药物可以帮助化痰渗湿,而丹参、赤芍、桃仁等则有助于活血化瘀。这些药物可根据个人的病情进行灵活调配,具有明显的优势。茯苓具有健脾利湿、宁心安神的功效,薏苡仁能清热解毒、利水渗湿,泽泻则可...

  • 痰湿体质与中医理论中的脾虚密切相关,因此调理的重点在于健脾和化痰。健脾方面,可以考虑使用健脾丸或参苓白术丸,这两种药物有助于改善脾脏功能,促进消化吸收,从而减轻痰湿症状。化痰方面,则可以选用橘红丸,它能够有效缓解体内湿气过重导致的痰液增多问题。除了上述中成药外,还可以寻求专业中医师的诊断,...

  • 1. 二陈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配方,主要成分包括半夏、茯苓、甘草和橘红等。这种汤剂能够理气和中,对于调理痰湿有很好的疗效。2. 参苓白术丸是一种中成药,其主要成分有助于健脾祛湿。这种药物适用于痰湿体质,能够有效改善相关症状。3. 六君子丸由半夏、茯苓、党参等中药组成,具有补气健脾的作用。它能...

  • 对于痰湿体质的人来说,可以选择一些中成药来调理身体。玉屏风颗粒或胶囊是不错的选择,它们可以帮助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玉屏风颗粒具有益气固表的作用,能够增强人体的抵抗力,适用于气虚体质的人群。而玉屏风胶囊则具有同样的功效,且服用更为便捷。除了玉屏风颗粒和胶囊外,还有其他一些适合痰湿体质的...

  • 另外,市面上还有一些中成药可以帮助调理痰湿体质,比如参苓白术散、绞股蓝总甙片、陈夏六君丸和排毒养颜胶囊,这些药物特别适用于大便黏滞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在日常饮食上,痰湿体质的人夏天应避免食用过多冰凉食品,以免加重体内湿气。同样,冬天也不宜过度进补,以免导致体内湿气进一步积聚。痰湿体质容易...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