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十二经脉在人体内是左右对称分布的吗?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六阳经分布于是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三阴经上肢分别为手太阴肺经在前、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手少阴心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太阴脾经在前、足厥阴肝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三阳经上肢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在前、手少阳三焦经在中、手太阳小肠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阳明胃经在前、足少阳胆经在中、足太阳膀胱经在后。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的分布是,足少阴肾经在胸中线旁开2寸,腹中线旁开0.5寸处;足太阴脾经行于胸中线旁开6寸,腹中线旁开4寸处;足厥阴经循行规律性不强。足阳明胃经分布于胸中线旁开4寸,腹中线旁开2寸;足太阳经行于背部,分别于背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足少胆经分布于身之侧面。2019-08-27
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包括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阴经与阳经(互为表里)在手足末端相交,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相交,阴经与阴经在胸部相交。
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其中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阴,形成了脏腑阴阳表里属络关系。在生理上密切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治疗时相互为用。
十二经脉的流注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阴阳相贯,首尾相接,逐经相传,到肝经为止,从而构成了周而复始、如环无休的流注系统。将气血周流全身,起到濡养的作用。2019-08-27
mcxzy 阅读 29 次 更新于 2025-04-09 10:47:0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人体经脉说明 人体内经脉一般可分为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称十四经。十二经脉是指胆经,肝经。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这十二条经脉。此十二经脉连接了人体内。并使按十二时辰的变化,自然而然的周天运转。其实这十二经络,在每一...

  • 人体十二经脉并非完全对称分布,以心包经为例,它从胸中出发,上接足少阴肾经的肺部支脉,向下连接手少阳三焦经,最终抵达小指次指之端(中冲),左右各有其路径。并非所有经脉都能形成完全对称,部分经脉在分布上存在差异。如心包经,左侧可能沿特定路径行进,而右侧可能沿另一条路径。这种不对称性在人...

  • 早在两千年前,我国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有一段描述人体经脉的记载,其内容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路,起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这段话描述了人体经脉系统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十二经脉是中医理论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贯穿全身,负责气血的运行。三百六十五路则是对经脉分支的一种...

  • 人体的整体活动,是以五脏六腑及其所分出的十二经脉为主体,由于十二经脉不但能通达内外,贯串上下,而且还通达于四肢未端神经,井穴即位于四肢的未端,因为经脉在由表及里传注的过程中,和井穴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井穴能反映脏腑经络的活动。通过知热感度的测定,如果左右的感觉不一,就可以得出左右的具体...

  • 十二经脉在人体两侧对称分布,上肢为手经,下肢为足经,内侧为阴经,外侧为阳经。每条经脉对应一个脏器或腑脏,命名包括手或足、阴或阳、脏或腑三个部分。在四肢,阴经位于内侧,阳经位于外侧,内侧分为太阴、厥阴、少阴,外侧分为阳明、少阳、太阳,大体上,太阴、阴明在前缘,少阴、太阳在后缘,...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