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痔有哪些好的中药?

  一、清热祛风、凉血止血
  证见大便出血、滴血或射血、血色鲜红、时多时少、时作时止、伴有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洪数。
  治疗用凉血地黄汤加减。药物有生地、当归、赤芍、地榆、槐角、黄连、黄芩、升麻、天花粉、荆芥、枳壳、生草。加减:热盛者,大便干结,咽干口臭,身热汗出,可加生大黄、黄柏、栀子等;风盛者,肛门搔痒,恶寒自汗,可加防风、秦艽、苍术等;出血明显者,可加三七粉、白芨等止血药。

  体会:本法适用于内痔早期,及时治疗效果较好,症状以出血为主,病性以实证为主,治疗以祛风清热兼用止血药。临床中要注意如出血较多,病情危急者要及时处理,或注射或手术,或用其它的止血方法,紧急止血,以免造成不良后果。临床上偶可见到内痔患者大出血的病例,尽管为数不多,但要予以重视。

  二、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证见肛门肿痛,痔核暗紫,血栓形成,肛门皮肤肿起,不能消退,舌暗红或有瘀斑,脉弦或涩。

  治疗以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物有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生地。加减:伴有红肿热痛者,加黄柏、马齿苋、公英等清热利湿、伴有内痔脱出明显者,可加补气升提之药,如柴胡、升麻、黄芪、白术等;便秘者可加火麻仁、酒军、莱菔子等。

  体会:本法适用于内痔血栓形成,或血栓外痔及静脉曲张性外痔等,症状以痛为主,病机以“瘀”为主,治疗在于缓解患者自觉症状。

  三、清利湿热、活血解毒

  临床表现:肛门疼痛、大便带血、痔核脱出、肛门灼热,潮湿不适、大便粘滞不爽,肛门坠胀,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用止痛如神汤加减,药物有秦艽、防风、苍术、黄柏、泽泻、槟榔、桃仁、皂角、当归、熟大黄等。若湿盛者,见肛门潮湿,分泌物多,下坠明显,加苦参、车前草、萆解等;热盛者,见肛门灼热尤甚,局部红肿疼痛明显,重者恶寒发热,可加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等;脱出明显者,可加补气升提之药,如柴胡、升麻、黄芪、白术等。

  体会:本法适应于内痔发作期或炎性外痔,症状以痔核水肿为主,病证属实,故治以祛邪为主,急则治其标,缓解疼痛,祛湿消肿。如肿痛明显,可配合外用药膏或中药外洗,如黄连膏外敷、朴硝外洗等。

  四、补中益气、升提固脱
  临床表现:大便出血,血色较淡,肛门松弛,便后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纳,肛门坠胀明显,全身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无华,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
  治以补中益气汤加减,药物用黄芪、人参、白术、陈皮、炙甘草、当归、升麻、柴胡。加减:血虚甚者,见心悸失眠,头晕便溏者,可加熟地、白芍、川芎、阿胶等;气虚甚者,见声低语怯,神疲倦怠者,可加山药、茯苓等;阳虚者,见畏寒肢冷、食少便溏者,可加附片、炮姜、灶心土等,如阴虚者,见咽干舌燥,潮热盗汗者加生地,知母,女贞子、旱莲草等。2010-12-09
如果日方黑色顶盖2012-09-26
相对成本2012-09-26
mcxzy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9:45:3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在治疗长期内痔方面,中药疗法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方案。邹桃生方包括蒲公黄、黄柏、赤芍、丹皮各30克,桃仁20克,土茯苓30克,白芷15克,这些药材共同作用,清热解毒,除湿消肿,凉血散瘀,适用于痔疮的治疗。另一种方法是使用硫黄、雄黄各10克,樟脑3克,麻油适量,将这些材料研成细末,用麻油调匀后涂抹...

  • 麝香在治疗痔疮方面被普遍认为是有效的中药之一,但通常不会单独使用。而是与其他中药材结合,形成特定的药物配方,例如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和熊胆痔疮膏等。这些以中药材为基础的药物包含了麝香、牛黄、珍珠、炉甘石、冰片、珍珠母、熊胆粉以及人工麝香等成分。在合理使用的条件下,这些药物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痔...

  • 细生地、黄苓、天花粉、黄连、当归尾、生甘草等中药材各取十克,加水煎服。此外,五倍子汤、苦参汤等也可用于熏洗治疗,黄连膏、九化膏等可敷贴于肛门部位,而通过丝线结扎痔疮根部,可阻断血流,促使痔疮缺血性脱落。

  • 槐角丸的作用机制 槐角丸中的槐角具有凉血止血的功效,对于因湿热下注引起的痔疮出血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它通过调节肠道功能,减少便秘对肛门的刺激,从而减轻痔疮症状。痔疮膏和痔根断片的应用 痔疮膏和痔根断片都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痔疮的中药制剂。它们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如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缓解...

  • 口服中药是治疗痔疮的一种常见方法,包括益气固脱、收敛止血、涩肠化痔的内服中药。这类药物能够减少便血,使出血停止,痔核缩小,减少脱出,并减轻或消除症状。这些药物适用于所有痔疮患者。枯痔散疗法则是另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具体操作是将枯痔散涂于痔核表面,促使痔核坏死、干枯并最终脱落,伤口可以...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