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番薯的功效与作用

番薯 (《纲目拾遗》) 【异名】朱薯(《闽书》),山芋、甘薯(《群芳谱》),红山药(《农政全书》),香薯蓣、红薯(《汲县志》),金薯(《甘薯录》),番茹、土瓜(《纲目拾遗》),地瓜(《闽杂记》),红苕(《广州植物志》),白薯(《岭南草药志》)。 【来源】为旋花科植物番薯的块根。 【植物形态】番薯 多年生蔓状草质藤本,秃净或稍被毛,有乳汁。块根白色、黄色、红色或有紫斑。叶卵形至矩圆状卵形,长6~1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截头形至心形,边近全缘,有角或有缺刻,有时指状深裂。聚伞花序,腋生,花数朵生于一粗壮的花序柄上;萼深裂,淡绿色,长约1厘米,先端钝,但有小锐尖;花冠漏斗状,长4~5厘米,5短裂,紫红色或白色;雄蕊5;子房2室,蒴果通常少见。花期冬月。 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本植物的茎叶(番薯藤)、种子(红苕母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冬季收采,刨出块根,除去泥土。 【性味】甘,平。 ①《纲目拾遗》:"甘,平,无毒。" ②《随息居饮食谱》:"甘,温。" 【归经】《本草再新》:"入脾、肾二经。" 【功用主治】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通便秘。 ①《纲目拾遗》:"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白皮白肉者,益肺气生津。煮时加生姜一片,调中与姜枣同功;(同)红花煮食,可理脾血,使不外泄。" ②《本草求原》:"凉血活血,宽肠胃,通便秘,去宿瘀脏毒,舒筋络,止血热渴,产妇最宜。和鲗鱼、鳢鱼食,调中补虚。" ③《随息居饮食谱》:"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凡渡海注船者,不论生熟,食少许即安。" ④《岭南采药录》:"醋煮服,治全身肿。" 【用法与用量】内服:生食或煮食。外用:捣敷。 【宜忌】①《纲目拾遗》:"中满者不宜多食,能壅气。" ②《随息居饮食谱》:"凡时疫疟痢肿胀等证皆忌之。" 【选方】①治酒湿入脾,因而飧泄者:番薯煨熟食。(《金薯传习录》) ②治湿热黄疸:番薯煮食,其黄自退。(《金薯传习录》) ③治乳疮:白番薯捣烂敷患处,见热即换,连敷数天。(《岭南草药志》) ④治疮毒发炎:生番薯洗净磨烂,敷患处,有消炎去毒生肌之效。(《岭南草药志》)
提醒您:番薯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2022-11-03
mcxzy 阅读 38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4:16:0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山土瓜的性味甘、淡,属于平性,具有显著的健脾消积和利湿功效。它在医疗上被广泛用于治疗小儿疳积,帮助乳汁分泌不足的妇女,以及对肝炎和白带过多的情况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此外,山土瓜的外用价值也不容忽视,能用于烧烫伤的治疗,只需适量捣烂后敷在患处即可。使用时,山土瓜的剂量范围为0.5~2...

  • 4. 防癌抗癌:红薯中含有一种抗癌物质,能够防治结肠癌和乳腺癌。此外,红薯还具有消除活性氧的作用,活性氧是诱发癌症的原因之一,故红薯抑制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十分明显; 5. 抗衰老、防止动脉硬化:红薯的抗衰老和预防动脉硬化作用,主要是其所具有的水除活性氧作用产生的,红薯所含黏液蛋白能保持血管壁的弹性,防止动脉粥样...

  • 一、红薯,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有“长寿食品”之誉。含糖量达到15%-20%。有抗癌、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等功效。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有“甘薯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阴”,并说海中之人食之长寿。中医视红薯为良药。二、红薯,学名:番薯。

  • 通乳汁,消疮疖肿毒,养颜美容之功效,可治腹泻、消渴、夜盲、湿热黄疸,尤其是便秘,更是有独到的疗效。番薯叶能治小儿疳积、糖尿病、无名肿痛。番薯可作为主食,亦能作菜,可蒸,可煮,烤食,又可晒干磨粉做成各种食品,也可制成芡粉、粉条、酒、醋等。"番薯花"的草药每天泡茶饮,没有副作用。

  • 《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等古代文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使人“长寿少疾”。还能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等。当代《中华本草》说其:“味甘,性平。归脾、肾经。”“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通便秘。主治脾虚水肿、疮疡肿毒、肠燥便秘。”含有丰富的...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