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的应用

《伤寒论》第16条云:“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得与之也”。说明桂枝汤的功效是解肌。那解肌是什么呢?

我们现在将桂枝汤的功效称为“解肌祛风,调和营卫”;麻黄汤的功效称为“发汗解表,宣肺平喘”。通过比较两方的作用机理和适应范围,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肌的实际意义。

发汗,亦称发表,是用辛温发汗的方药,通过开发腠理,促进出汗以祛除表邪。

其适应症是太阳伤寒表实证,代表方是麻黄汤,其病机是寒邪束表,腠理闭塞,其典型的表现是发热恶寒无汗。

从病位来看,最为表浅;从性质来看,纯实无虚。

解肌,是通过调补营卫,协调营卫关系,恢复营卫功能而达到汗出邪去的方法。桂枝汤是其典型代表。

肌,还有肌肉的意思,桂枝汤证与麻黄汤证相比,病深一层。从所属脏腑来看, 麻黄汤证在肺,治疗目的以宣肺为主;桂枝汤证在脾胃,治疗目的在于补脾胃。

所以桂枝汤的根本是补脾胃而袪外邪,解肌的实质是调补脾胃。

服桂枝汤后要求啜热稀粥,资谷气以补脾胃。可见桂枝汤解肌祛风源于调和营卫,调和营卫源于补益中焦。

在脾胃强健,气血充沛的基础上,用桂枝通调卫气,则腠理开而汗出邪去;用芍药收敛营气,则营内守而不致过汗伤正。营卫和而腠理开合有度,腠理开而发汗祛邪,邪去则腠理合而汗自止。

章楠在《伤寒本旨》中论桂枝汤时说“此方立法,从脾胃以达营卫,周行一身,融表里,调阴阳,和气血,通经脉”,认识很到位。

在《伤寒论》中,桂枝汤的运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典型的太阳中风证,即第12条、13条。

二是太阳病已经用过汗、吐、下等祛邪方法治疗以后,表证未解,还需要解表时,宜选用桂枝汤,如第15条、45条、57条等。

三是太阳病有正气虚弱的表现时,如第42条:“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太阳病发热恶寒汗出而见脉浮弱,肯定是桂枝汤证,这并无特殊之处;但是同时,即使是太阳病发热恶寒无汗而见脉浮弱,也是桂枝汤证,这是需要留意的地方。

因为脉浮弱反映出的是正气虚弱,依此类推,凡是太阳病有正气虚弱的表现者,都要考虑用桂枝汤,这就和上面所理解的解肌联系起来了。

四是杂症所致的营卫不调,见长期的发热汗出等表现者。

肾病患者,特别是慢性肾病的患者,出现的外感病要考虑体质虚弱的因素。如果是外感寒邪,大部分是桂枝汤证的适应证,但是,也有小柴胡汤证。

也就是说,肾病患者的感冒发烧,有桂枝汤和小柴胡汤两个扶正祛邪的方可以选择: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的属少阳,是小柴胡汤的适应证;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缓的才是桂枝汤证。2022-07-01
mcxzy 阅读 13 次 更新于 2025-04-05 14:58:0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古代是部分桂枝和肉桂的,一般的应用习惯是:轻症小病可用桂枝,重症大病必用肉桂。如桂枝多用于外感风寒、身体疼痛等,而肉桂多用于治疗肢冷脉微,脐腹冷痛、心悸喘促、戴阳厥脱等。肉桂所主治的大多是循环系统、唿吸系统、消化系统比较严重的疾病,张仲景所用的桂枝主要是肉桂。桂枝体质:体型偏瘦,皮...

  • 古代医家对桂枝汤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用于治疗外感疾病,如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等,还用于治疗营卫不和引起的自汗,如桂枝汤、桂枝加附子汤等。此外,桂枝汤及其加减方还被用于治疗奔豚气,如桂枝加桂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等。桂枝汤的现代应用也相当广泛,不仅限于治疗外感疾病,还应用于内伤杂病。...

  • 古代医家对桂枝汤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限于治疗外感疾病,如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等,还用于治疗营卫不和引起的自汗,如桂枝汤、桂枝加附子汤等。此外,桂枝加桂汤是治疗奔豚气的经典方剂,通过调和阴阳、平冲降逆,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需要注意的是,桂枝汤的运用应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

  • 桂枝汤作为一种传统的解表剂,其主要成分包括桂枝、芍药等中药材。这些药材具有辛温解表、调和营卫、协调阴阳气血的功效,能够养心安神,进而提升睡眠质量。具体而言,桂枝汤能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缓解因气血不畅导致的失眠症状。同时,其调和营卫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因营卫不和引起的睡眠障碍。...

  • 此外,桂枝汤还有降低血压的作用。这得益于其中所含的桂枝油成分,这是一种天然药用成分。桂枝油被人体吸收后,能加快血液流动,扩张血管,从而降低过高的血压。因此,高血压人群尤其适合服用桂枝汤,以达到调节血压的效果。总的来说,桂枝汤不仅在治疗疾病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预防疾病和调节身体功能...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