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辨别肾虚

  传统医学所讲的“肾虚”概念中的“肾”,不仅指解剖学上的肾脏,而且是一个生理作用相当广泛,与人体生殖、生长发育、消化、内分泌代谢等都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重要脏器。“肾虚”也就是一宽泛的概念,他包括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代谢系统、神经精神系统及消化、血液、呼吸等诸多系统的相关疾病。那么中医怎么辨别肾虚呢,下边就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下吧。
   中医怎么辨别肾虚
  方法如下:
  首先,看症状,来区分。肾阳虚和肾阴虚可以简单的以冷热相区分。
  肾阳虚:有阳虚的临床表现:如畏寒、肢冷、小便清长、面色晃白、性-欲减退、阳萎早泻、舌淡苔白、脉沉迟。
  肾阴虚:有阴虚的临床表现:如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舌燥、尿黄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其次,肾阴虚和肾阳虚有什么联系呢?
  肾阴虚和肾阳虚都属于肾虚,它们有共同的肾虚的普遍的一些症状,比如腰膝酸软、体虚乏力、精神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性-功能减退等等。
  同时肾阴虚和肾阳虚都是因为阴阳失衡而导致,病理相通,肾阳虚是因为阳气不足而导致,而肾阴虚则是因为肾阴不足而导致,这样相对应的调理的话也是区分性的补肾阴或肾阳,不妨试试中药绅撕挺来补肾。
  最后,肾虚是综合性的,有时候肾虚患者不止只是肾阴不足或者肾阳不足,有可能肾阴和肾阳均不足,这样的话可能就会呈现阴阳两虚的情况。
  肾阴阳两虚有什么症状呢?肾阴阳两虚的表现有五心烦热、盗汗或自汗、四肢发凉、遗精失眠、多梦、舌红无苔、脉细数或舌淡苔白、脉沉迟。
   肾虚治疗
  一、诊断
  肾虚指肾脏精气阴阳不足。肾虚的种类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肾阴虚、肾阳虚,肾虚的病因是多方面的,许多因素都可以导致肾虚,具体来说主要有:1、先天不足;2、情志失调;3、房劳过度;4、久病伤肾;5、年老体衰。临床上一定要明确诊断,从病因着手,治疗和预嚼食或泡服防同时展开,医学研究表明,如果患有肾虚的患者不及时正确地治疗,除肾虚常见的症状以外极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状。比如会引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高血压、 “冠心病”等。对于肾虚问题应及早予以治疗。
  二、治疗
  经确诊后及时正规有效的治疗是很关键的,肾虚多为积累成疾,切不可以用急于求成而用大补之药进补,而应慢慢调理,调理以枸杞子数粒同食,数月愈。治疗的关键也在于通经活络,促进腰部肌肉有效的血液循环,血氧交换饱和度,能加强腰部肌肉,恢复腰部肌肉,周围韧带的腰椎保护作用。
  补肾,由于肾有阴虚、阳虚、精虚、气虚的不同,补肾就有补肾、滋肾阴、益肾气、填肾精等等不同的途径和不同的用药。然而在当前却有一种错误趋向,即保健品中以补虚为主,补虚以补肾为主,补肾又以补肾阳为主,导致补肾壮阳之品被滥用。
  三、注意
  1.过度苦寒、冰凉的食物易伤肾,如苦瓜、猪肉、鹅肉、啤酒进食过多都伤肾。
  2.男性接触过多的洗涤剂也伤肾,家庭应少用洗涤剂清洗餐具及蔬果,以免洗涤剂残留物被过多摄入。
  3.适当运动可延缓衰老,但强度不宜太大,应选能力所及的运动项目,以促进血液循环,可改善血淤、气损等情况。散步、慢跑、快步走,或在鹅卵石上赤足适当行走,都会促进血液循环,对肾虚有辅助治疗作用。
2022-06-09
mcxzy 阅读 9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5:18:2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在中医诊断中,判断肾虚的一个简单方法是通过观察尺脉的状况。尺脉位于手腕的尺侧,当其显得虚浮时,可能是肾虚的迹象。2. 脉诊是中医的核心诊断技术之一。在历史的长河中,脉诊的部位有过多种不同的定位方法,如跗阳脉、人迎脉等,但现代中医普遍采用的寸口脉诊法,即在手腕的腕部进行脉象观察。3...

  • 中医在判断肾虚时,依据独特的标准,通过三种简便方法即可初步辨识。以下是对这三种方法的详细阐述:一、观察身体冷热状况 身体偏冷,多为肾阴虚,伴随精神不振、身体浮肿及面色苍白;而身体偏热,则可能是肾阳虚的表现,伴随失眠多梦、面色潮红、咽喉干燥、月经减少及头晕耳鸣等症状。二、留意大小便情况 ...

  • 中医判断这个肾虚,如果这个人是腰肌酸软,头晕,失眠,心烦烦躁,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的,这是一个肾虚的肾阴虚,伴有阴虚内热一个情况。如果是表现为这种手足冰凉,四肢不温,神疲乏啊,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胖苔白,脉沉弱的,这就是一个肾阳虚的表现。阴虚和阳虚有的时候也会兼夹在一起...

  • 在中医领域,判断是否肾虚及具体类型主要依据症状表现。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肾虚类型及其特征:1. **肾阳虚**:此类患者常出现 减退、四肢冰冷、尿频、面色苍白、阳痿早泄等症状。舌淡苔白、脉沉迟也是肾阳虚的标志。2. **肾阴虚**:对于肾阴虚的患者,口干舌燥、尿黄便干、五心烦热、内热盗汗是常见...

  • 肾虚最简单的判断是在尺处的脉十分虚浮。中医中脉法是十分重要的诊疗手段,古时候把脉的部位曾有许多种,如跗阳脉、人迎脉以及现在最常用的寸口脉等,但后来为了简化脉法,一般只取寸口脉,也就是现在的手腕处把脉的方法。寸口脉分为三处,分别为寸、关、尺,其中尺脉诊的是肾脏及命门。中医理论中,...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