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说得也不错!是药三分毒,药的药性就是毒性!如果说狭义上的毒的话!中药中28中国家管制的中药!
1、砒石(红砒、白砒)2、砒霜 3、水银
4、生马前子 5、生川乌 6、生草乌
7、生白附子 8、生附子 9、生半夏
10、生南星 11、生巴豆 12、斑蝥
13、青娘虫 14、红娘虫 15、生甘遂
16、生狼毒 17、生腾黄 18、生千金子
19、生天仙子20、闹阳花 21、雪上一枝蒿
22、红升丹 23、白降丹 24、蟾酥
25、洋金花 26、红粉 27、轻粉 28、雄黄
其他还有很多有毒性的,但是是不加管制的!如浚下逐水要中的都是有毒性的!
实在是不知道你具体问的什么!只能这样答你了!
希望可以帮到你!或者你也可以补充一下问题!2009-05-17
1、砒石(红砒、白砒)2、砒霜 3、水银
4、生马前子 5、生川乌 6、生草乌
7、生白附子 8、生附子 9、生半夏
10、生南星 11、生巴豆 12、斑蝥
13、青娘虫 14、红娘虫 15、生甘遂
16、生狼毒 17、生腾黄 18、生千金子
19、生天仙子20、闹阳花 21、雪上一枝蒿
22、红升丹 23、白降丹 24、蟾酥
25、洋金花 26、红粉 27、轻粉 28、雄黄
其他还有很多有毒性的,但是是不加管制的!如浚下逐水要中的都是有毒性的!
实在是不知道你具体问的什么!只能这样答你了!
希望可以帮到你!或者你也可以补充一下问题!2009-05-17
常用毒性中药材有28种: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蟊、红娘虫、青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闹阳花、生天仙子、雪上一支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2020-01-21
红信 百信 川乌 草乌 半夏 南星 白花蛇 洋金花 羊踯躅 水银 狼毒 密陀僧 巴豆 芫花 甘遂
大戟 商陆 木鳖子 斑蝥 轻粉 生附子 马钱子
等。2009-05-17
大戟 商陆 木鳖子 斑蝥 轻粉 生附子 马钱子
等。2009-05-17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多数人存在一个误解,觉得中药就意味着纯天然、无毒副作用,认为吃中药安全,
“治不好起码也治不坏。”所以不少病人都习惯选择服用中药,
“中药治本,没有副作用;西药见效快,但副作用太大。”难道中药真的没有副作用?
其实,在西汉之前,一切药物都是以“毒药”作为名称。
《素问·脏气法时论》中说: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对此,丹波元坚《药治通义》指出:
“毒药”二字,古多连称,见《素问》及《周官》,即总括药饵之词。可见当时之人就已经发现了药物所存在的毒副作用,但因其无法清楚地了解药物的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因此将药物统称为“毒药”。
东汉时代,
《本经》提出了“有毒、无毒”的区分,并指出,
“若用毒药疗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素问》也说: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内经》七篇大论中,亦有大毒、常毒、小毒等论述。可见,当时人们对药物的认识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可以很好地把握住药物的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间的平衡。
此后,人们对药物的毒副作用认识得更为清楚。张子和曾说:
“凡药皆有毒也,非只大毒、小毒谓之毒。”张景岳也说:
“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药,是以气味之有偏也。盖气味之正者,谷食之属是也,所以养人之正气。气味之偏者,药饵之.属是也,所以去人之邪气。其为故也,正以人之为病,病在阴阳偏胜……是凡可避邪安正者,均可称为毒药,故曰毒药攻邪也。”
早在中国最早的医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古人就已经做出了药物的毒性分类。该书记载药物达三百六十五种,按药物功效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一百二十种,功专滋补强壮,延年益寿,无毒或毒性很弱,可以久服。中品一百二十种,功专治病补虚,或兼而有之,有毒或无毒,当斟酌使用。下品一百二十五种,功专祛寒热,破积聚,治病攻邪,多具毒性,不可久服。
由此可见,在中药的传统观念中,人们是以偏性的强弱来解释有毒、无毒以及毒性大小的。毒性作为药物性能之一,是一种偏性,以偏纠偏也就是药物治病的基本原理。因此中药的毒性,其实也就是它得以治疗疾病的原因所在,只要能够把握住药性的强弱,就能够让它有效地治疗疾病,但又不会影响到人体的正常机能。2019-04-18
“治不好起码也治不坏。”所以不少病人都习惯选择服用中药,
“中药治本,没有副作用;西药见效快,但副作用太大。”难道中药真的没有副作用?
其实,在西汉之前,一切药物都是以“毒药”作为名称。
《素问·脏气法时论》中说: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对此,丹波元坚《药治通义》指出:
“毒药”二字,古多连称,见《素问》及《周官》,即总括药饵之词。可见当时之人就已经发现了药物所存在的毒副作用,但因其无法清楚地了解药物的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因此将药物统称为“毒药”。
东汉时代,
《本经》提出了“有毒、无毒”的区分,并指出,
“若用毒药疗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素问》也说: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内经》七篇大论中,亦有大毒、常毒、小毒等论述。可见,当时人们对药物的认识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可以很好地把握住药物的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间的平衡。
此后,人们对药物的毒副作用认识得更为清楚。张子和曾说:
“凡药皆有毒也,非只大毒、小毒谓之毒。”张景岳也说:
“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药,是以气味之有偏也。盖气味之正者,谷食之属是也,所以养人之正气。气味之偏者,药饵之.属是也,所以去人之邪气。其为故也,正以人之为病,病在阴阳偏胜……是凡可避邪安正者,均可称为毒药,故曰毒药攻邪也。”
早在中国最早的医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古人就已经做出了药物的毒性分类。该书记载药物达三百六十五种,按药物功效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一百二十种,功专滋补强壮,延年益寿,无毒或毒性很弱,可以久服。中品一百二十种,功专治病补虚,或兼而有之,有毒或无毒,当斟酌使用。下品一百二十五种,功专祛寒热,破积聚,治病攻邪,多具毒性,不可久服。
由此可见,在中药的传统观念中,人们是以偏性的强弱来解释有毒、无毒以及毒性大小的。毒性作为药物性能之一,是一种偏性,以偏纠偏也就是药物治病的基本原理。因此中药的毒性,其实也就是它得以治疗疾病的原因所在,只要能够把握住药性的强弱,就能够让它有效地治疗疾病,但又不会影响到人体的正常机能。2019-04-18
生附子。生马钱子,生乌头。川乌。草乌。巴豆。批霜。雄黄。雷公藤。生南星。2020-03-17
丁公藤
九里香
干漆
土荆皮
土鳖虫/蛰虫
蟾酥
绵马贯众炭
山豆根
千金子
川乌
制川乌
千金子霜
鹤虱
绵马贯众
川楝子
小叶莲
马钱子
天仙子
马钱子粉
蕲蛇
金钱白花蛇
天南星
木鳖子
巴豆
巴豆霜
白果
罂粟壳
草乌
北豆根
白附子
水蛭
甘遂
半夏
蜈蚣
蛇床子
华山参
地枫皮
艾叶
仙茅
朱砂
蒺藜
常山
苍耳子
红大戟
全蝎
红粉
芫花
蓖麻子
商陆
两头尖
两面针
吴茱萸
附子
苦木
雄黄
急性子
苦杏仁
苦楝皮
京大戟
闹羊花
制草乌
硫黄
重楼
草乌叶
南鹤虱
牵牛子
轻粉
鸦胆子
斑蝥
香加皮
猪牙皂
洋金花2019-12-16
九里香
干漆
土荆皮
土鳖虫/蛰虫
蟾酥
绵马贯众炭
山豆根
千金子
川乌
制川乌
千金子霜
鹤虱
绵马贯众
川楝子
小叶莲
马钱子
天仙子
马钱子粉
蕲蛇
金钱白花蛇
天南星
木鳖子
巴豆
巴豆霜
白果
罂粟壳
草乌
北豆根
白附子
水蛭
甘遂
半夏
蜈蚣
蛇床子
华山参
地枫皮
艾叶
仙茅
朱砂
蒺藜
常山
苍耳子
红大戟
全蝎
红粉
芫花
蓖麻子
商陆
两头尖
两面针
吴茱萸
附子
苦木
雄黄
急性子
苦杏仁
苦楝皮
京大戟
闹羊花
制草乌
硫黄
重楼
草乌叶
南鹤虱
牵牛子
轻粉
鸦胆子
斑蝥
香加皮
猪牙皂
洋金花2019-12-16
好多
所谓是药三分毒,更具毒性还分为小毒大毒和剧毒等
例如细辛
生川乌
生草乌
砒石
生半夏
朱砂等等~~2020-04-27
所谓是药三分毒,更具毒性还分为小毒大毒和剧毒等
例如细辛
生川乌
生草乌
砒石
生半夏
朱砂等等~~2020-04-27
是啊.外用药是不能吃的.里面的如(密陀僧)类的,主要成份是氧化铅.拔毒生肌的升丹里面主要成份是水银、火硝和明矾等。2019-01-14
是药三分毒。古人药毒不分的。你的问题面太广2009-05-17
有毒中药能不能放在跟其他药一起熬2018-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