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一千八百多年历史的“药都”樟树,抓住难得的市场机遇,以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为目标,大兴“药市、药地、药业”, 开始了药业经济的新跨越。 樟树药市源远流长。远古时代,这里的先民就开创了原始医药活动。三国时代,樟树镇便有药材摊贩摆摊卖药,悬壶施诊;唐代辟有药墟,宋代形成药市;明有药码头之称,清为南北川广药材总汇之所,素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之美誉。 战争之后樟树药市逐渐衰落,但新中国成立之后又得到振兴。从樟树药市的兴衰可见华夏医药发展之一斑。 1、悬壶施诊的药摊。 祖国医药事业的发展是医与药同源,医药一体的。三国时期,樟树一带民间的医药活动,经葛玄等道学家、丹术家、医药家的推动,有了很大发展。阁皂山的山民经过长期实践,渐渐积累和丰富了认药、采药和行医看病的知识。当时,山下赣江、袁河两岸水患频仍,瘟疫流行,于是,一些懂医识药的阁皂山人便到淦阳摆摊卖药,悬壶施诊。 汉晋年间,在樟树行医卖药的人没有固定的落脚点。他们或采药于山林,或巡诊于乡村,或到淦阳古镇席地摆摊。摆摊的时间也不固定,采了药来,卖完就走。病人多就多住,病人少就少住。有如现在的游医和草药郎中。古时行医卖药的人,开初只是兼业。他们既种田地、养禽家、捕鱼打猎,又兼采药治病。后来,一些医药技术渐精、获利较大的人,便渐渐开始专门从事医药业了。 南北朝时,樟树镇一带从事医药业的人逐渐增多,开始有了初步分工。樟树不仅有药摊,而且出现了兼医带药的药材开始进入樟树交易。 2、药墟和药市的形成。 唐代,药材的交流日益频繁,樟树镇的药材集散初具规模。开初,本地出产的枳壳、枳实、陈皮、苏叶、荆三棱、黄栀子、前胡、白前等有较大批量的外销。邻近州县的地道药材也开始在樟树集中转运。两粤、蜀、鄂、湘等地的药材经大庾岭路和赣江、袁河,陆续运到樟树镇交易。于是,樟树镇便设有专门进行药材交易的药墟。墟场上曾立一石碑,上书“药墟”二字。药墟的开辟使药材交易有了固定的场所,也有了固定的时间。药材摊贩、药材商人逢墟日赶集。樟树镇的药商在药墟修建起店面,前柜看病、卖药,后柜制药,谓之“前店后坊”。 五代十国迄宋元,中原动荡,富绅方伎大量南徙,形成南北文化合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和医药业的繁荣。这一时期,樟树医药事业空前繁荣,出现了许多名医生、制药专家和医学理论家。南宋偏安江南,使樟树中药交易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成为南方主要的药材集散地。宋宝佑六年(1258年),樟树镇早已是药摊遍布、药店林立,逢墟而集已远不能满足药材交易的需要,于是便改为每日集市的药市。 3、繁华的药码头。 明代在医药学上颇有成效。这一时期,樟树医药事业也迅速发展。明成化年间,赣江改道,樟树遂成为袁河与赣江的交汇处,这加强了她的港口地位,使药材集散规模更趋扩大。各地药材,尤其是川、广药材大量运到樟树。这样,两粤出产的藿香、桂枝、桂子、肉桂、山奈、八角、茴香等,蜀、鄂出产的附子、川芎、党参、茯苓等,湖南出产的朱砂、雄黄等,安徽出产的枣皮、生晒等,中原出产的黄芪、生地、条芩、柴胡、防风等;郑和下西洋、熊化出使朝鲜,使中医药与外国医药的交流扩大,一些“舶来”的药材也开始进入樟树交易,如豆蔻、砂仁、乳香、没药、西洋参等药材,大批运到樟树。樟树经营药业的人大量增加,外地药商云集樟树。明崇祯《清江县志》回忆说:“樟滨故商贾凑沓之地也”,“(药)有自粤、蜀来者,集于樟镇,遂有‘药码头’之号”,“帆樯栉比皆药物”。</P<> 樟树药业界的经营随着药材集散规模的变化而变化,从以零售为主,发展到以批发为主,开始出现专事批发的药材号。外籍药商在樟树定居落户开业经营的也逐渐多起来。 4、江南药材之总汇。 清代,药材生产的发展和炮制技艺的进步,吸引了各地的药材商人。他们纷至沓来,将各地的药材源源不断运到樟树加工、交流。四川的附片客、河南的地黄客、湖北的茯苓客、安徽的枣皮客,浙江的白术客、湖南的雄黄客,福建的泽泻客,广东的陈皮客,多在药材收获时成批采购,运到樟树销售,成群结伙,终年不断。这时,樟树码头终年千帆林立;茶楼酒肆竟日座无虚席。 大批外地客商涌来交易,需要经纪人,药材贮运则需要栈房。于是,以代客买卖、贮存、转动的药材行栈便应运而生。在药材行代客买卖,收取佣金的基础上,一些药商为谋取更大利润,就自营药号,专事批发。樟树镇当时有专营广浙所产药材和参茸燕桂以及国外的豆蔻、砂仁、乳香、没药、西洋参等名贵药材的广浙号;有专营川、陕、冀、豫等地所产药材的西北号;有专营某一种药材的小伙字号,如党参号、附片号、雄黄号、茯苓号等。道光(1821-1850年)初年,樟树镇有药材行、栈、号、店200余家,樟树终成为“南北川广药材之总汇”, 由于各地药材云集樟树,樟树药材应有尽有,因而“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之说在业界家喻户晓。 樟树人创造了耀眼的荣光,樟树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名称,更是一种文化的名称。穿过时光遂道,超过历史峰峦,沧海桑田,几多变迁,这个江南小城始终没有改变的是那淡淡的亲切的药味。 建国初期,樟树药市就被国务院认定为全国十大中药材市场之一,1996年经国家批准,樟树中药材专业市场成为全国l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也是江西省唯一的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于1991年5月兴建。随着药商的增加,交易量的扩大,原药市的规模、设施、交通等逐渐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满足现代药市的发展需要,樟树市委、市政府果断决定,重新规划建设一个档次高、规模大、软硬件设施属全国一流的新中药材专业市场。 2001年酝酿筹备10个月之久的新樟树市药材专业市场,在各方的努力下,终于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新药市位于樟树城区西侧,沿105国道500米布局,向纵深规划发展。时年2月15日,当时的樟树市中药材管理局与樟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正式鉴定了委托开发合同书。该项目一期工程占地257亩,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投资1.5亿元,并在12个月内完成。2月16日,承建单位进驻现场施工,这标志着樟树市最大的投资项目--樟树中药材专业市场建设正式启动。2003年初市场一期工程基本完成,2003年5月6日市场正式投入使用。 樟树市场站国际化、道地化、科学化、现代化平台,展中华药都、药材、药品、药技风貌,融中华药业信息、研发、生产、交易于一体,创中华药业齐、灵、廉、实之一流。在市场整体搬迁后,一流的硬件设施为药市的发展提供了必备的条件,刚建成的大型仿古青铜制碾槽雕塑已成为药市的标志性建筑,大大提高了药市的整体形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樟树中药材专业市场非常重视,多次前来考察,局领导还曾两次专门为樟树药市场词:“质量第一”、“品质求精”。随着国家对药品加强监管,樟树中药材专业市场也加强了规范管理。一是积极执行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政策法规措施,联合药监、工商、药业等相关部门对中药材市场进行专项整治,打击违法行为,规范市场经营;二是政府出台相关优惠措施,鼓励市场内的药商组建公司进行规范经营,支持配合大型的医药流通企业吸纳药商进行合法经营。三是加强同全国各医药企业的横向联系,出台鼓励措施,吸引各地医药企业到樟树设点销售产品,逐渐将药市进行转型过渡,使之成为医药用品的集散地。 在国内众多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中,樟树药市将后发争先,并在全国同类市场中力创两大特色:一是药市“信息化”,融政策信息、科技信息、市场信息于一体,与全国各大药市联网,及时向药商发布国家中医药政策、科技及国内外市场供求等方面的信息,形成全国中药材交易的信息港。二是药材“道地化”。注重吸引外地药市、药材经营大户到樟开设分支机构,或落户樟树市场经营;吸引道地中药材产地药商到樟树设立专卖点,引导本地药商进行各类道地药材区域专卖代理,形成“买全国道地药材,卖全国道地药材”的特色,真正实现现代意义的“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樟树中药材专业市场将带动全省中药材产业的飞速发展。</P<> 樟树药业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千年药都以她的宽厚和深沉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药都人,在时代和药业之间续写着灼灼华章。2013-07-24
樟树中药批发大市场2013-07-24
肯定有啊 就是不知道在那个位置上2013-07-24
对,江西药材市场就在江西省樟树市!2019-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