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补药有人参、黄芪、阿胶、冬虫夏草、首乌、枸杞、当归等;食补要根据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结合食物之性来选择羊肉、狗肉、猪肉、鸡肉、鸭肉、鳝鱼、甲鱼、鲅鱼和海虾等,其它食物如核桃仁、大枣、龙眼肉、芝麻、山药、莲子、百合、栗子等.
在选择用药中.还须注意下列原则:
1.补气先重脾胃
气虚之证,有脾胃气虚与心肺气虚等类型。补气的药物有健脾胃的,有养心肺的,应随宜选择。中医学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也就是说补药刚目的效用产生,首先要依靠脾胃的消化吸收,施布于全身。因此,补气先重脾胃,有它的重要意义。甚至补血、养阴、助阳各类药物应用之时,也要考虑到这一点。
2.补血必须补气
中医学认为:气与血两者之间,关系非常密切。“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从而提出:“气能生血”的论点。因此,补血必须补气。加之补血药物的效用产生,也要靠脾胃的功能健旺。、故当归补血汤用当归补血,配上黄芪补气以生血,就是这个道理。
3,养阴宜用清补
阴虚证的表现,多见热象,如舌红、口于、口渴等。养朗的药物,大多属于凉性,既可滋养阴津,又有清热的作用。所以说,养阴宜用清补。如果误用温热性的补药,不但会助长热象,而且会进一步加重阴虚。
4。助阳宜用温补
阳虚证的表现,多见寒象,如舌淡、苔白、怕冷等。助阳的药物,大多属于温性,既可以振奋阳气,又有去除寒象的作用。所以说:助阳宜用温补。如果误用寒凉性的补药,会使阳气更虚,寒象愈加显著。
以上是一般常规,如果见气血两虚之证,可以气血双补,见阴阳两虚之证,可阴阳并补。这样选用补药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选用滋补药时,必须根据四时气候的特点,以及四时气候与人体脏腑组织的内在联系,而合理选择补药。其原因在于人与自然息息相应,四时不同,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也不同,因而,药物养生宜根据四季阴阳盛衰消长等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正如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所说过的:“凡人春服小续命汤五剂,乃诸补散各一剂;夏大热则服肾沥汤三剂;秋服黄芪等丸一两剂;冬服药酒两三剂。立春则止。此法终身常尔,则百病不生矣。”此即应四时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变化规律而进行的因时进补的举例。那么,又怎样因时进补呢?
(1)春天进补。
《黄帝内经》指出:“春夏养阳”,意思是春夏之时,自然之阳气升发,万物生机盎然,养生者顺时而养就应该充养,保护体内阳气,使之充沛,不断旺盛起来。故在运用药物进补时,应顺乎自然界变化,适当服以辛散升提之品。尤其在早春时节,春寒料峭,阳气动而未发,进补更应偏温。我国古代养生家也都认为春季应服用一些中药,以调整机体功能,预防疾病,如《寿世秘典》记载:“三月采桃花浸酒饮之,能除百病益颜色。”《千金方》指出:“春分后宜服神明散 ”,其方用苍术、桔梗各60克,炮附子30克、炮乌头120克、细辛30克,共研细未,有感时气者,用水调3克服之。若春季患温热病后,津伤液亏者,则需凉补以滋阴生津。此外,南方阴雨连绵,低温与天暖交替出现,湿气困脾,宜进健脾运湿之品,如苡米、云茯、党参。2011-07-13
在选择用药中.还须注意下列原则:
1.补气先重脾胃
气虚之证,有脾胃气虚与心肺气虚等类型。补气的药物有健脾胃的,有养心肺的,应随宜选择。中医学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也就是说补药刚目的效用产生,首先要依靠脾胃的消化吸收,施布于全身。因此,补气先重脾胃,有它的重要意义。甚至补血、养阴、助阳各类药物应用之时,也要考虑到这一点。
2.补血必须补气
中医学认为:气与血两者之间,关系非常密切。“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从而提出:“气能生血”的论点。因此,补血必须补气。加之补血药物的效用产生,也要靠脾胃的功能健旺。、故当归补血汤用当归补血,配上黄芪补气以生血,就是这个道理。
3,养阴宜用清补
阴虚证的表现,多见热象,如舌红、口于、口渴等。养朗的药物,大多属于凉性,既可滋养阴津,又有清热的作用。所以说,养阴宜用清补。如果误用温热性的补药,不但会助长热象,而且会进一步加重阴虚。
4。助阳宜用温补
阳虚证的表现,多见寒象,如舌淡、苔白、怕冷等。助阳的药物,大多属于温性,既可以振奋阳气,又有去除寒象的作用。所以说:助阳宜用温补。如果误用寒凉性的补药,会使阳气更虚,寒象愈加显著。
以上是一般常规,如果见气血两虚之证,可以气血双补,见阴阳两虚之证,可阴阳并补。这样选用补药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选用滋补药时,必须根据四时气候的特点,以及四时气候与人体脏腑组织的内在联系,而合理选择补药。其原因在于人与自然息息相应,四时不同,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也不同,因而,药物养生宜根据四季阴阳盛衰消长等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正如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所说过的:“凡人春服小续命汤五剂,乃诸补散各一剂;夏大热则服肾沥汤三剂;秋服黄芪等丸一两剂;冬服药酒两三剂。立春则止。此法终身常尔,则百病不生矣。”此即应四时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变化规律而进行的因时进补的举例。那么,又怎样因时进补呢?
(1)春天进补。
《黄帝内经》指出:“春夏养阳”,意思是春夏之时,自然之阳气升发,万物生机盎然,养生者顺时而养就应该充养,保护体内阳气,使之充沛,不断旺盛起来。故在运用药物进补时,应顺乎自然界变化,适当服以辛散升提之品。尤其在早春时节,春寒料峭,阳气动而未发,进补更应偏温。我国古代养生家也都认为春季应服用一些中药,以调整机体功能,预防疾病,如《寿世秘典》记载:“三月采桃花浸酒饮之,能除百病益颜色。”《千金方》指出:“春分后宜服神明散 ”,其方用苍术、桔梗各60克,炮附子30克、炮乌头120克、细辛30克,共研细未,有感时气者,用水调3克服之。若春季患温热病后,津伤液亏者,则需凉补以滋阴生津。此外,南方阴雨连绵,低温与天暖交替出现,湿气困脾,宜进健脾运湿之品,如苡米、云茯、党参。2011-07-13
太多了,主要是看你要做什么用的,保健的,还是治某方央疾病的2011-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