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证候学的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研究和处理方法,也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辨证就是将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法所收集的资料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一种性质的证候。论治就是在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疾病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自我稳定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同一邪气致病,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可以导致疾病的多变性和证候的多样性,表现出不同的证候,例如:感冒,见发热、恶寒、头身疼痛等症状,病属在表,但由于致病的因素和机体反应的不同,可表现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不同的证候。只有辨别清楚感冒的症状是属风热或是风寒,才能确定采用辛凉解表或是辛温解表方法,给以适当的治疗。例如:用辛温解表方药麻黄汤来治疗风寒感冒,用辛凉解表方药银翘散来治疗风热感冒。再以感冒为例,由于发病季节的不同,治法也不相同,夏季感冒,多挟暑挟湿,须用芳香化浊药物,以祛暑湿。故治疗暑月感冒时可用新加香薷饮方药来治疗,这就是同病异治。又例如二个不同的病人,一个是患久泻脱肛,另一个是子宫下垂,这些都是不同的病证,但如果都表现为中气下陷,就可以用补中益气汤的方药治疗,补中益气汤能升举清阳之气,使中气旺盛,达到治疗脱肛和子宫下垂的目的,故可采用异病同治方法。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中医治病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的区别。不同的病因可以导致相同的机体反应状态;相同的病因,由于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或其他影响因素的不同,可以出现不同的机体反应状态,这就是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每个疾病都有其特定的病因和病理,有一定的发展演变规律,包括了邪正斗争的全过程。证候是呈现于外的综合性、特征性的总结,是邪正斗争在特定阶段总的形式,是认识疾病的途径和方法。由于病种不同、个体差异、病程变化、治疗影响等因素,使得疾病中所表现的证候是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有些疾病患者,其病情可出现瞬息变化。原来是薄白苔,现已为黄腻苔;昨日恶寒发热,今日但热不寒;昨日尚在气分,明日可能已入营分或血分等。病情的变化,有可能提示疾病本质已有变异。因此,一旦证候变化,其证名诊断也应随之而变。故辨证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能把证候诊断固定在一个时间或空间,而应进行动态观察,随着证候的变化而变化。

2016-05-31

2021-05-19
mcxzy 阅读 14 次 更新于 2025-04-05 21:33:5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强调通过辨析疾病来确立证候,并据此制定治疗原则和方法。在中医看来,病、证、症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病是疾病的整体过程,而证则是疾病某一阶段或类型的病理概括。症则是具体的表现,如症状和体征。病与证的区别在于,病重在全过程,而证重在现阶段。症状和体征是...

  •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原则,贯穿预防、治疗、康复全过程。它既强调辨证论治,也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通过四诊(望、闻、问、切),中医学理论分析临床资料,明确疾病本质,确立证,论证治则、治法、方药,实施治疗。辨证包括辨病因、辨病位、辨病性、辨病势。病因分析疾病发生原因;病位判断疾病所...

  • 辨证论治,又称为辨证施治,包括辨证和论治两个过程。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二、分类:临床常用的辨证方法大概有以下几种,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中医药五大特色包括:1、个性化的辨...

  •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它包括辨证和论治两个重要步骤。辨证首先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方法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然后进行分析和综合,明确疾病的病因、性质、发病部位以及邪正双方的相互作用关系,最后得出某种特定的证候类型。论治则是基于辨证的结果,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辨证论治强调的是针...

  • 六经辨证 汉代张仲景著《伤寒论》,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的各种证候群,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其病变部位,寒热趋向,邪正盛衰,而区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病。几千年以来,它有效地指导着中医学的辨证施治。六经病证,是经络,脏腑病理变化的反映。其中三阳病证以六腑的病变为基础;...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