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懂中医的帮我看下药方!十分感谢!

您好!为您分析一下:
一、这张方子确实是调理月经的,可能向医生说了您的体质寒的情况,或者医师诊断您有体质偏寒,所以这张方子里用了“细辛5g及桂枝15g”,我感觉用量大了些。
二、月经量少,腰酸,应当偏于补肾,这张方子也体现了这样的因素。
三、用了养血活血的调经药,但是我感觉用量大了些。
您之所以会出现上火的表现,排除医师辩证错误问题,就是用量偏大了些。
考虑这是首诊,医师也在试方,您可以在复诊的时候把情况告诉医师,他会根据您的用药反应和效果而调整用药的。
祝您健康!要有信心!2009-08-31
这方子确实偏温一些

建议你回去找那个医生,请他调整一下就可以了

看病本来就应该复诊的,这是一个反馈2009-08-31
这个是当归四逆汤的加减,方中用的是鸡血藤代替了原方的通草,可能是他认为鸡血藤活血效果好,也避免了通草的苦寒...
伤寒论的原文对这个汤的描述是: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可以理解本病为肝血不足,经脉失养,复感寒邪) 从原文可以看出古代用这个汤是治疗很重的病,方中一辛温的药为主,这个医生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入了健脾补血活血通络的药,总体看没有一味凉药,都是辛温类的,吃了肯定会上火的,除非你体内已经很寒....就象原文说的(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2009-08-31
月经量少有多种原因.如血虚,痰阻,肾虚,瘀血等.所以,要根据情况来用药.你的方子的确多为补益,补则助火升阳.可能医生认为你和肾虚有关.所以开了这个方子.你可以找他调理一下.
供参考.2009-08-31
如果容易上火建议先清再补2009-09-01
建议药量(当归15,炙黄芪20,枸杞20,仙灵脾15,补骨脂15,)的量改为(当归20克,炙黄芪30克,枸杞25克,仙灵脾25克,补骨脂20克)。另加:川芎20克。服用:每剂要煎两次,第一次下午十六点后服用,第二次晚二十点后服用。每服用两天,停药一天。坚持十五天的服药时间,每次月经期间停用。2019-02-28
他会根据您的用药反应和效果而调整用药的、月经量少,腰酸!为您分析一下:
一、这张方子确实是调理月经的,就是用量偏大了些。
考虑这是首诊,或者医师诊断您有体质偏寒,所以这张方子里用了“细辛5g及桂枝15g”,我感觉用量大了些,可能向医生说了您的体质寒的情况您好,医师也在试方,您可以在复诊的时候把情况告诉医师。
祝您健康!要有信心。
二,应当偏于补肾,这张方子也体现了这样的因素。
三、用了养血活血的调经药,但是我感觉用量大了些。
您之所以会出现上火的表现,排除医师辩证错误问题2020-01-04
mcxzy 阅读 17 次 更新于 2025-04-09 12:54:5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柏子仁: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止汗。炙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党参: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此药方主要用于补气益血、止渴生津、健补脾胃,养心安神。请注意,服用中药前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医师,以确保用药安全和有效性。

  • 当归:补血调经,润肠通便;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熟地:补血养阴,填精益髓;川芎: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白芍:养血补血,柔肝止痛;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侧柏叶: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桃仁:活血化瘀,润肠通便;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泽泻:利...

  • 我在这里给你一个治痘痘的建议方,供你参考:山慈菇20, 麦冬15, 蒲公英20, 绵萆薢10, 鱼腥草20, 牡丹皮10, 银花20, 丹参20, 生地15,车前草20, 皂角刺10, 土茯苓15, 枇杷叶10, 夏枯草15,薏苡仁30。煎服,日一次,分二次服。中医没有什么内分泌失调之说,从药方来看,都是以清...

  • 生石膏是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主退烧的。谷精草是疏散风热,明目退翳,主治眼疾的。佩兰是清暑,辟秽,化湿,调经的。金银花是治疗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疡等症,亦用于风热感冒,支气管炎等病症。茯苓是利水药;渗湿利尿药。青蒿是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

  • 固卫解表的用于风寒感冒头身疼痛,清涕,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咽不疼 苍耳子10克。辛夷花10克。鹅不食草10克。白芷10克。细辛10克。荆芥10克。薄荷10克。川芎10克。菊花10克。细辛大热的,去掉即可。白芷9克,细辛4克,荆芥8克,白芥子9克,苍耳子12克,辛夷花10克,银花8克,叶府10克是否可以根治...

美好纯真时代分享中医药学教程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