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中医高人帮忙看一下此药方,是否对症

  一看光泽及颜色:真蜜肉眼观色浅白色质地为好,淡黄色或琥珀色,以浅淡色为佳;光泽不是很透亮。假蜂蜜色泽鲜艳,用白糖熬成的或用糖浆冒充的,所以看起来非常清澈透亮,一般呈浅黄色或深黄色。另外纯净的蜂蜜是无色的,蜂蜜的颜色是因为蜂蜜中含有不同植物的花粉而造成的。所以说深色的蜂蜜营养要比浅色的蜂蜜营养丰富,但深色的蜂蜜往往也含有比较浓重的气味,如荞麦蜜;浅色蜜一般气味清香,如荔枝蜜、槐树蜜。

  二含杂质鉴别:可以用烧红的铁丝插入蜜中,冒气的是真蜜,冒烟的有假,如果是纯蜜,铁丝拔出后,十分光滑,不附杂质。用筷子挑起蜂蜜,能拉成长丝的,不断流,丝断会自动回缩且呈球状者为上品。将蜂蜜和水按1∶5的比例混合,放置一天,无沉淀者为佳品。

  三含水鉴别:蜂蜜滴于白纸上,纯正蜂蜜成珠状,不会渗开,而掺水蜂蜜则会渐渐渗开,渗开速度越快,掺的水分越多。

  四含重金属鉴别:取蜂蜜一汤匙,加入小半杯很浓的凉绿茶中,如蜂蜜已受重金属污染,茶水中的单宁会与蜂蜜中的重金属起化学作用,生成灰色或褐色、黑色盐类。颜色越深,说明受重金属污染的程度也越重。

  五含淀粉鉴别:将少量蜂蜜放入杯中,加适量水煮沸,待冷却后滴入几滴碘酒摇匀,如果溶液变成蓝色或红色、紫色,说明蜂蜜中掺有淀粉类物质。

  六含糖鉴别:掺有糖的蜂蜜其透明度较差,不清亮,呈混浊状,花香味亦差。掺红糖的蜂蜜颜色显深,掺白糖的蜂蜜颜色浅。可用两手指揉搓,以感到粘腻为好,有颗粒感的则含糖。

  七口感鉴别:真蜂蜜香甜可口,有轻微淡酸味,结晶块入齿即酥,含之即化,而假蜂蜜有苦涩味,结晶块咀嚼如砂糖,声脆响亮。

  八闻味道鉴别:真蜂蜜有淡淡植物味花香,假蜂蜜闻起来有刺鼻异味或水果糖味。

  九结晶鉴别:假蜂蜜是不结晶的,但有的假蜂蜜中加入的白糖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析出,在瓶底形成沉淀。真蜂蜜的结晶和假蜂蜜的沉淀很容易区分,蜂蜜结晶较为松软,放在手指上能很容易捻化,有细腻感。而假蜂蜜析出的白糖沉淀较为致密,放在手指上捻时,有沙砾感。2011-01-01
你这个情况最好去中医院找老中医,最好是中医院院长一类的,60岁左右的。
因为你这种症状本身就属于疑难杂症了,西医办法很少,并且长时间服用西药副作用也大。
但是中医也只能说是有对症的方子可以给你吃,至于疗效就看个体差异了。
不过副作用要小很多,可以长时间服用。
所以你最好找老中医,并且不要经常更换医生,让医生能够准确的掌握中药对你身体的作用,让医生有依据来修改方剂。除非是个骗子医生,或者医生自己承认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再换,要保存好病历。 有些症状,有的人可能喝同样的方子,几剂就好了,有的人可能要喝几个月,有的人可能喝几个月都没有效果。只要医生没有建议你换药或者停药,你最好坚持。2010-12-17
不是高人,只是学生。这应该是基础调养的膏方,四物汤的底子加上益气补血的几味药。您的体质偏于阴虚,如果脾胃尚可,冬天吃吃也有好处。若是吃了以后觉得胃口变差,舌苔变黄变腻,就停了吧。希望能帮到你。另外163公斤还是斤?怕是写错了吧。2010-12-17
这个方子太热了,没有排毒的大黄,另外长期吃太子参,首乌,会伤脾胃,不想吃饭。
你适合多排毒,滋阴。因为不见人,我建议你服几种中成药:
大黄蛰虫丸(北京同仁堂) 蜜丸 下午两点前2丸
乌鸡白凤丸(北京同仁堂) 蜜丸 早晚各一丸
试试2010-12-17
mcxzy 阅读 17 次 更新于 2025-04-07 15:08:1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此方之中四位药物性皆寒凉,除了“黄芩”在中药中是“安胎之圣药”,善能清胎热,治疗因热引起的胎动不安,是安胎药物中使用几率非常高的一个药物。可是在中医药治疗疾病中,一个方子要看整体搭配,而不能只看一个个单独的药物。“黄连解毒汤”这个方剂是汉代方剂,其性过于寒凉,是用来清三焦火盛,...

  • 秦皮 10克 络石藤10克(药店有售)每天泡水当茶饮 降尿酸 治痛风 口服小苏打片 治疗痛风效果也不错(老药新用 经济实惠)应该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应该不会太好,用量太少,如果是治疗湿疹可能会有不错的效果。

  • 炙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镇咳平喘,解毒。柏子仁: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止汗。炙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党参: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此药方主要用于补气益血、止渴生津、健补脾胃,养心安神。请注意,服用中药前最好咨询专业中医...

  • 再看开的药方体壮年轻之人,也难受用,何况65岁之人(木香15g、青陈皮15g、砂仁10g、藿香15g、枳壳15g、苏子20g、鸡内金20g一片理气破气药)。一般中医用木香不过8克,10克既需斟酌,青皮、枳壳用15克,其他理气药助其破气。没有其他药监制,真胆大。既是治胃炎服后怎么会呕吐?已经气血下行,并...

  •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 生地、麦冬、大青叶、** 土茯苓、槐米、白茅根、茜草 仙鹤草、玄参、天冬、夜交藤 生龙骨牡蛎、百合、拳参、忍冬藤 供参考。主要是清热、凉血、解毒、滋阴、散坚等作用。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