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阳虚怎么调理 特别愿意出汗 一动就大量出

出汗就是肾阳虚!!!???谁跟你说的,不要自己给你自己瞎断定证候,
  
  
  自汗多为气虚阳虚
  临床表现
  白天常自汗出,动辄尤甚,易感冒,伴头晕、气短、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多为气虚引起。
  治疗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体正气虚弱,难以卫护体表,汗液就容易自行外泄。出汗多,消耗津液,抵抗力下降,易着凉感冒,治宜补脾益气固表。药用玉屏风散加味:生黄芪、煅龙骨、煅牡蛎、浮小麦各30克,炒白术、防风各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如果患者汗多易感冒,又十分怕冷,则属阳虚,宜补气温阳。药用桂枝汤加味:生黄芪、浮小麦各30克,桂枝、白芍、当归身各15克,麻黄根、炙甘草各10克,生姜5片、大枣7枚。水煎服。
  临床表现
  夜间汗出,醒后即止。有人即使开着空调睡觉,也是汗水淋漓,湿透睡衣,伴有浑身燥热、面部烘热发红、手心脚心发热、口干咽痛、尿少且黄等症状。这皆是由于阴虚火旺所致。
  治疗
  头晕心慌,失眠,多为心血不足,以归脾汤加减。
头汗
  汗出只在头部,多见于阳明热证和湿热证,内热退则汗自止;大病后或老人气喘等往往头部多汗,属于虚证;小儿睡时常常头部出汗,俗称“蒸笼头”,无其他症状,不属病象。
中药治疗夏季多汗
  夏季高热潮湿,出汗是很自然的事,可有些人出汗特别多,吃顿饭、动一动就满头大汗,有的还伴见衣服汗渍色黄,或有头昏、胸闷、烦躁、大便黏滞不畅。这些就属于病态了,需要治疗。中医认为气候炎热潮湿,加之饮食不当,易形成体内湿热聚集,出现多汗、黏汗、黄汗。治法为清热化湿,可选用二妙丸、六一散、龙胆泻肝丸等。
  夏季多汗还包括盗汗、自汗、偏身出汗等多种病症。盗汗是指夜眠出汗、醒后自止。中医认为盗汗多因久病、过劳、失血及结核等,属阴虚内热,治当养阴清热,可选用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自汗是指清醒状态下,即白天出汗,一般活动后加重。自汗伴有乏力、怕风、易感冒等,为气虚,治法为益气固表,可服用玉屏风口服液、补中益气丸等,并常用黄芪泡饮或炖汤。自汗伴有乏力、心慌、口干舌燥等,为气阴不足,服生脉饮或黄芪生脉饮均可,平时可含服、泡饮西洋参。2019-08-28
mcxzy 阅读 8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0:15:4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适量运动:虽然脾肾阳虚者容易出汗,但适量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气血运行。但需注意避免过度运动导致出汗过多。注意保暖:脾肾阳虚者容易感到寒冷,因此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综上所述,脾肾阳虚的调理需要综合药物治疗、生活调理以及适量的运动和保暖措施。在调理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身体变化,如有不适...

  • 针对阳虚的情况,建议采用补中益气丸和六味地黄丸进行阴阳双补。特别是在冬季,适当进补可以帮助更好地抵御寒冷的气候。此外,中医学经典名著《金匮要略》中推荐了一款温补方剂——当归生姜羊肉汤,特别适合阳虚的人服用。此外,还可以多食用具有壮阳作用的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和鸡肉等。根据“春夏养阳...

  • 针对肾阳虚,中医建议温补肾阳,可以通过食疗如食用韭菜、羊肉等温热性食物,或者进行中药调理。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改善肾阳虚的症状。总的来说,您的症状更接近于肾阳虚,但具体的诊断还需要结合更多的个人体质和病史信息。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医师进行面诊。

  • 2. 阳虚体质的体温调节特点 阳虚体质的人通常体温偏低,身体为了保持平衡,会倾向于通过出汗来调节体温。这种调节机制在运动或紧张时更为显著,因此出汗量会增多。这种情况下的出汗,是身体自我调节的一种反应。3. 与肾阴虚的区别 虽然肾阴虚也可能导致出汗问题,但典型症状更多地表现为内热、口渴、失眠等...

  • 1. 中医理论中,肾阴和肾阳是阴阳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肾气不足可能是由肾阴虚或肾阳虚引起,因此,补肾应当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调理。2. 肾阴虚的症状包括腰酸背痛、口干舌燥、情绪烦躁、容易出汗等。针对肾阴虚,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等中药进行调理,同时,通过桑葚子和枸杞子煮粥等食疗方法也有助于...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