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医学理论:中医学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是中医临床的诊疗特点,也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中医学在注重辨病论治,对症治疗的同时,更注重辨证论治。

  辨证的关键是“辨”,即审辨、甄别的意思。要明白证的概念,就要把“病”、“症”和“证”作一比较。“病”,是指有特定的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的过程。“症”,是指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所谓“证”,即“证候”,它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辨证是将望、闻、问、切等诊法所收集来的资料,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比较、分析和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发展阶段及正邪之间的关系等,最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或病。因而,辨证的过程就是对病情作出正确的全面分析、推理、判断的过程。

  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具体治疗方法,并加以实施。治疗的效果,又可以检验辨证是否正确,论治是否得当。辨证论治的过程,也是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辨证是确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二者密切相连,是不可分割的两个环节,也是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融会贯通。

  辨证论治要求辨证精当,抓住本质,运作中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例如临床上“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治疗方法,就是其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具体体现。

  辨证论治还强调人、病、证三者之间的关系,强调个体差异;侧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重视整体与局部,宏观与微观的辩证关系。针对疾病过程中不同情况,随机应变,抓住主要矛盾,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选择治疗方案。也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力求做到每方、每药都有针对性,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另一方面,注重证候的时空变化,证变方药变,方药随证转,表现为灵活应变的随机模式。这就是辨证论治的实质与精髓。

  小贴士(几个名词)

  1.形与神俱“、”形神合一“是有生命的人体。形,形体;神,心理,精神,生命现象。

  2.同病异治同一疾病,由于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病理变化不同,表现的“证候”不同,所以,治疗方法不同。

  3.异病同治不同的疾病,由于疾病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相同的或相似的病理变化,表现出相同的或相似的“征候”,所以,采用相同的方法治疗。

  4.宏观辨证症、证、病,它们都是疾病外在的宏观表现。

  5.微观辨证辨证的对象正在走向微观,如尿蛋白、尿潜血、血清病毒标志物、酶系统、血液检验等等,并且已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2023-01-20
mcxzy 阅读 16 次 更新于 2025-04-20 09:21:1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受到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指导,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通过对现象的分析,以探求其内在机理。因此,中医学有两个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整体观念认为人体各部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辨证论治则强调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中医的基...

  • 在辨证论治过程中,还应掌握病与证、治的关系。中医认识并治疗疾病,是既辨病又辨证,并讲究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由于一种病可以出现几种不同的证,而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同一种证,所 以临床治疗时,即可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方法来处理。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基础 中医学理...

  •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又称辨证施治。包括辨证和论治两个过程。 辨证即是认证识证的过程。证是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反映的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这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证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

  • 辨证论治,又称辨证施治。是理、法、方、药运用于临床的过程。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诊治疾病的基本理论与思维方法,即根据中医理论分析四诊获得的临床资料,明确病变的本质,拟订治则治法。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包括辨证和论治两个过程。所谓辨证,即通过四诊八纲、脏腑、病因、病机等中医基...

  • 2、预防保健:辨证论治不仅是治疗病症,还包括增强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以达到预防和保健的目的。中医认为,对于具有一定体质缺陷或肯定会出现某些老年疾病的人群,早期预防、干预和在健康状态下辨证施治能够减少疾病发生的概率。3、经院医学: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经院逻辑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基于中医学理论的、...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