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直言:脾虚、血虚,或是因为肝郁:中医从3个方面下手

说到“虚”,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脾虚、血虚。曾经有位脾虚患者说到,自己因为脾虚,体重下降了二十斤,一度瘦成七八十斤,治疗了一年,走了很多弯路,一直没治好。后来医生从肝郁方面对患者进行调理,身体才开始慢慢好转。

为何治疗脾虚、血虚要从肝郁着手?

中医认为肝属木,脾胃属土,如果木材出现问题,则会影响土壤,同理,当肝气受阻使得肝脉阻遏,即出现肝郁之症时,也会影响脾胃功能,而当脾胃功能出现异常,则会出现脾虚和血虚。

脾虚、血虚的症状

脾虚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劳累过度、饮食问题或者生了病,都会引起脾脏功能出现异常。所谓的脾虚,指的就是脾气虚弱引起的一系列脾脏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症。

由于脾脏在人体中负责运化营养物质和水液,因而脾虚的人身体常常会表现出多种反应。

脾虚的人,消化和吸收功能失常,会导致肠胃出现异常。其中,脾虚又分为几种情况,根据脾虚的严重程度,有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以及脾不统血等症状,从程度比较轻的脾虚引起的腹胀、乏力、形体逐渐消瘦的症状,开始演变成肚子疼、身体浮肿、子宫脱垂等病症,到了最后则会出现崩漏、皮下出血等比较严重的症状。

脾虚又会进一步引起血虚,血虚是机体阴血亏损的病症。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脾虚,导致脾虚功能失常,不能化生血液引起,另一方面,长时间生病或者失血导致的阴血耗损,也会引起血虚。

因为对于人体来说,血和气关系非常密切,所以血虚也容易引起气虚的问题,当血虚、气虚时,患者身上出现的症状主要是表现在心和肝两个脏器上,这也是对应中医“心主血,肝藏血”的理论。出现血虚时,会表现出面色发白、头晕失眠、头发枯燥等症状。

中医上认为,血是气之母,由于血虚之时,气没有依附,所以血虚的人还会出现气虚的症状,尤其是血虚严重的时候,会出现气短、语言低微的情况。

那么脾虚、血虚为何与肝郁有关?

肝郁脾虚患者,很可能是肝脏出现问题,也可能是脾脏出现问题。一方面,若患者出现肝气不疏,脾胃就会失去肝气的“帮助”,而且肝脏还会将邪气传给脾脏,从而拖累脾脏,引起脾虚,这种问题就叫做肝郁脾虚。当然,另一方面,如果因为过度劳累或者饮食习惯不好,引起脾胃失调,出现脾虚,也会反过来导致肝气不疏的问题。

如果因为肝郁出现脾虚,脾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异常,就会影响体内的气血流通,久而久之,就会引起气血亏虚,出现气虚、血虚的问题。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如果肝气郁结,则会引起脾胃功能减弱,出现脾虚。又因为脾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淋巴器官,含血量非常丰富,充当着“人体血库”的作用,当这个血库出现问题,自然会出现血液亏虚的现象,也就是血虚之症。

无论是脾虚还是血虚,给人体带来的危害都是非常大的,为了身体 健康 ,应该及时调理。那么,应该如何调理脾虚和血虚呢?

调理脾虚、血虚,中医给出3个方法:

无论是脾脏还是心脏,都应该视为一个整体,中医在调理的时候,不管是脾虚还是血虚,都应从肝郁下手,从根本上进行调理。

首先,对于脾虚,可以通过食疗进行健脾养胃,通过改善脾胃的生化血液和水液的功能,那么脾虚问题得到解决,血虚的情况也会得到改善。中医上常用当归汤等药方进行调理。

其次,至于改善血虚问题,医书《医宗必读》提到:“血气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由此可以看出,要补血,还应该先补气,因为气能生血,从而改善血虚,常见的补气中药材包括人参、黄芪、党参等。

最后,要调理脾虚和血虚,应从调理肝郁下手。调理肝郁,清代中医傅山的著作《傅青主女科》提出疏肝解郁,应从肝论治。首先,重视肝和脾、肾之间的关系,多以补益为主;其次,在治疗上可采用“疏柔相济”之法,强调以补助通,疏肝为要,侧重滋润肝木,多用白芍养血柔肝,少佐柴胡疏解肝郁,肝气调达,则肝郁得解,肝血得到滋养。2022-07-07
mcxzy 阅读 16 次 更新于 2025-04-06 11:15:1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因为脾本身就是气血的化生之源,如果出现脾虚,影响到了脾的功能,也就会影响到气血,导致气血亏虚。脾虚既然容易引起气血虚,也就容易影响到手脚的气血供应,自然就会经常冰凉。还有的早上起来头晕或者胸闷不适,还容易经常流口水等多种表现。

  • 一、引起脾虚的原因:1.暴食暴饮 现代社会大家生活的节奏持续加速,很多人为了更好地疲于工作中或者学习培训,忘掉用餐,在觉得到挨饿之后偶,有时间的情形下,又会吃得太撑,这类暴食暴饮的饮食结构会损害到身体性子,造成脾虚的产生。2.三餐不确定 身体的胃肠是有人体生物钟的,与睡觉时间同样,假如...

  • 中医脾虚:在中医理论中脾虚泛指是脾气虚损造成的一系列身体脏器失调的多种生理现象。脾虚包含运化失常导致营养吸收出现障碍,水液失于布散导致体湿痰多,甚至是出现败血症。肾有先天之本的说法,而脾则是后天这本,是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脾虚不宜小看。西医脾:在西医中脾只是作为人体的一个脏器,属于免疫...

  • 脸色发黄,中医认为是脾虚血虚的表现。因为脾主肌肉,脾虚血虚会导致肌肤失养而发黄。调理建议,服用中成药归脾丸,能有效调理脾虚血虚,达到健脾养血的效果。饮食上,多吃猪肝、菠菜、大枣、桂圆等养血食物,能补充所需的营养,改善脸色。为了进一步改善皮肤状态,推荐食用炖猪蹄,或者将银耳熬成膏状后放入冰...

  • 腰膝酸软通常反映的是肾虚,而四肢无力往往是因为脾虚所导致,脸色苍白则提示可能存在血虚的情况。因此,治疗这类症状时,可以采用补肾、补脾、补血的方法来进行调理。针对肾虚的问题,可以使用地黄丸来补肾;对于脾虚的情况,则推荐使用补中益气汤来调理;而当归补血汤则适合用于治疗血虚的状况。地黄丸是一种...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