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直言:脾虚、血虚,或是因为肝郁:中医从3个方面下手

说到“虚”,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脾虚、血虚。曾经有位脾虚患者说到,自己因为脾虚,体重下降了二十斤,一度瘦成七八十斤,治疗了一年,走了很多弯路,一直没治好。后来医生从肝郁方面对患者进行调理,身体才开始慢慢好转。

为何治疗脾虚、血虚要从肝郁着手?

中医认为肝属木,脾胃属土,如果木材出现问题,则会影响土壤,同理,当肝气受阻使得肝脉阻遏,即出现肝郁之症时,也会影响脾胃功能,而当脾胃功能出现异常,则会出现脾虚和血虚。

脾虚、血虚的症状

脾虚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劳累过度、饮食问题或者生了病,都会引起脾脏功能出现异常。所谓的脾虚,指的就是脾气虚弱引起的一系列脾脏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症。

由于脾脏在人体中负责运化营养物质和水液,因而脾虚的人身体常常会表现出多种反应。

脾虚的人,消化和吸收功能失常,会导致肠胃出现异常。其中,脾虚又分为几种情况,根据脾虚的严重程度,有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以及脾不统血等症状,从程度比较轻的脾虚引起的腹胀、乏力、形体逐渐消瘦的症状,开始演变成肚子疼、身体浮肿、子宫脱垂等病症,到了最后则会出现崩漏、皮下出血等比较严重的症状。

脾虚又会进一步引起血虚,血虚是机体阴血亏损的病症。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脾虚,导致脾虚功能失常,不能化生血液引起,另一方面,长时间生病或者失血导致的阴血耗损,也会引起血虚。

因为对于人体来说,血和气关系非常密切,所以血虚也容易引起气虚的问题,当血虚、气虚时,患者身上出现的症状主要是表现在心和肝两个脏器上,这也是对应中医“心主血,肝藏血”的理论。出现血虚时,会表现出面色发白、头晕失眠、头发枯燥等症状。

中医上认为,血是气之母,由于血虚之时,气没有依附,所以血虚的人还会出现气虚的症状,尤其是血虚严重的时候,会出现气短、语言低微的情况。

那么脾虚、血虚为何与肝郁有关?

肝郁脾虚患者,很可能是肝脏出现问题,也可能是脾脏出现问题。一方面,若患者出现肝气不疏,脾胃就会失去肝气的“帮助”,而且肝脏还会将邪气传给脾脏,从而拖累脾脏,引起脾虚,这种问题就叫做肝郁脾虚。当然,另一方面,如果因为过度劳累或者饮食习惯不好,引起脾胃失调,出现脾虚,也会反过来导致肝气不疏的问题。

如果因为肝郁出现脾虚,脾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异常,就会影响体内的气血流通,久而久之,就会引起气血亏虚,出现气虚、血虚的问题。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如果肝气郁结,则会引起脾胃功能减弱,出现脾虚。又因为脾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淋巴器官,含血量非常丰富,充当着“人体血库”的作用,当这个血库出现问题,自然会出现血液亏虚的现象,也就是血虚之症。

无论是脾虚还是血虚,给人体带来的危害都是非常大的,为了身体 健康 ,应该及时调理。那么,应该如何调理脾虚和血虚呢?

调理脾虚、血虚,中医给出3个方法:

无论是脾脏还是心脏,都应该视为一个整体,中医在调理的时候,不管是脾虚还是血虚,都应从肝郁下手,从根本上进行调理。

首先,对于脾虚,可以通过食疗进行健脾养胃,通过改善脾胃的生化血液和水液的功能,那么脾虚问题得到解决,血虚的情况也会得到改善。中医上常用当归汤等药方进行调理。

其次,至于改善血虚问题,医书《医宗必读》提到:“血气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由此可以看出,要补血,还应该先补气,因为气能生血,从而改善血虚,常见的补气中药材包括人参、黄芪、党参等。

最后,要调理脾虚和血虚,应从调理肝郁下手。调理肝郁,清代中医傅山的著作《傅青主女科》提出疏肝解郁,应从肝论治。首先,重视肝和脾、肾之间的关系,多以补益为主;其次,在治疗上可采用“疏柔相济”之法,强调以补助通,疏肝为要,侧重滋润肝木,多用白芍养血柔肝,少佐柴胡疏解肝郁,肝气调达,则肝郁得解,肝血得到滋养。2022-07-07
mcxzy 阅读 16 次 更新于 2024-11-15 06:09:1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因此保持身体健康,保养脾胃是关键。 坚持饮食调摄,注重运动以及良好的情绪是治疗脾胃病的强力帮手。要预防脾胃疾病,关键在于保护脾胃正常功能的运转。 饮食应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素食为主、荤索搭配。可以喝随草记的埤泰茶,帮助改善脾胃虚弱,深度滋养,提...

  • 1,脾虚患者会吃很多东西长不胖,而且有时候对饮食会比较没有胃口。 2,脾虚患者又会因为体内湿气太重排不出而有虚胖的症状。 3,脾虚患者吸收不到营养所以面部会苍白,还有大便不宜成形的症状。 4,除此之外,脾胃不好的人也可以尝试喝随草记...

  • 中医认为脾属脏,位于中焦,在膈之下,和胃相表里.脾的主要功能是主动化,主升清和统摄血液. 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转输营养物质,运化水若脾运化水液的功能失常,可导致水液确留,聚湿成饮,湿聚生痰或水肿等症. 1.脾主运化:一是运化水谷的精微.若脾运化水液的功能失常,可导致水液确...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