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辨阴阳属性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这里虽然讲的是诊断,实际上“先别阴阳”是中医理论的关键。因为《内经》认为“人生有形,不离阴阳”,所以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医学的各个领域。所谓的“别阴阳”,就是辨别阴阳的属性。
1.确定人体部位和脏腑组织的阴阳属性
以人体的部位分阴阳,则上部为阳,下部为阴;背部为阳,胸腹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
以人体脏腑分阴阳,则五脏为阴,六腑为阳,这是根据脏腑的生理特点,五脏主藏、六腑主运化而确定的。阴阳之中可以再分阴阳,胸部居上为阳。心肺居胸部,心为阳中之阳,肺为阳中之阴;腹部居下为阴,肝脾肾居腹部,肝为阴中之阳,肾为阴中之阴,脾为阴中之至阴。
此外,每脏又分阴阳,如肾阴、肾阳、心阴、心阳等。一般说来,脏腑之阴代表脏腑的物质基础,脏腑之阳代表脏腑的功能活动。人体的气血也分阴阳,气为阳,血为阴。
人体的经络系统也分阴阳。凡与脏相连属,分布走行于肢体内侧的为阴经;凡与腑相连属,分布走行于肢体外侧的为阳经。
2.四诊所得的证候表现分阴阳
通过望诊辨色泽,色泽即指面部的颜色与光泽。中医有五色诊之说,即青赤黄白黑,则黄赤为阳,青白黑为阴;色泽鲜明为阳,晦暗为阴。
通过闻诊辨声音,语音高亢有力为阳,低沉无力为阴;呼吸声高气粗为阳,声低气怯为阴。闻诊还指嗅诊,即嗅病人的体臭和排泄物的气味,一般气味浓臭为阳,无味为阴。
通过切脉辨脉搏,脉至为阳,脉去为阴;滑数粗大为阳,迟涩细弱为阴;诊脉的部位以寸部为阳,尺部为阴;若以人迎脉和寸口脉相对,则人迎在上为阳,寸口在下为阴。
3.辨证分阴阳
中医辨证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为纲领,称为八纲,而八纲中又以阴阳为总纲,表、热、实证为阳,里、虚、寒证为阴。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帝曰:法阴阳奈何?岐伯曰: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也说:“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
4.药物的性能分阴阳
中药学中药物的性能是用药物的四气五味和升降浮沉来确定的。所谓“四气”是指寒热温凉,以温热为阳、寒凉为阴。“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泻为阴。”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的趋向,药物作用升浮是指药性具有上升发散的特点,属阳;沉降是指药性具有收涩、沉降泻下的作用,属阴。
(二)用阴阳互根、消长转化的关系说明人体的生理和病理
中医认为人体内阴阳之间的消长平衡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而阴阳失调则是发生疾病的基本原因。人体阴阳之间总是处在一个动态的消长之中,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这种消长表现在物质基础和功能之间,人体脏腑功能活动必须以血、津液、精等为物质基础。功能发挥得越大,物质基础也就消耗得越多,可能会出现阳(功能活动)长、阴(物质基础)消的情况。从另一方面讲,功能活动发挥得越多,制造新的营养物质就会越多(阴阳互根互生),从而达到阴阳之间的平衡。这样非但不会发生疾病,而且是新陈代谢旺盛的表现。
再有就是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阳主升、主出,阴主降、主入,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
“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这种升降出入虽然不间断地运行,但也始终保持着动态中的平衡,人体才会健康无病。
人体发生疾病是由于阴阳之间失去动态平衡,出现阳盛阴衰或阴盛阳衰所致。中医在阐述病理的时候,首先辨别阴阳偏盛、偏衰,以便在治疗时补偏救弊,纠正阴阳偏盛偏衰,使阴阳之间恢复平衡,如中医的补阴法、助阳法就是因此而设的,由此可见阴阳学说在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性。
2019-08-05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这里虽然讲的是诊断,实际上“先别阴阳”是中医理论的关键。因为《内经》认为“人生有形,不离阴阳”,所以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医学的各个领域。所谓的“别阴阳”,就是辨别阴阳的属性。
1.确定人体部位和脏腑组织的阴阳属性
以人体的部位分阴阳,则上部为阳,下部为阴;背部为阳,胸腹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
以人体脏腑分阴阳,则五脏为阴,六腑为阳,这是根据脏腑的生理特点,五脏主藏、六腑主运化而确定的。阴阳之中可以再分阴阳,胸部居上为阳。心肺居胸部,心为阳中之阳,肺为阳中之阴;腹部居下为阴,肝脾肾居腹部,肝为阴中之阳,肾为阴中之阴,脾为阴中之至阴。
此外,每脏又分阴阳,如肾阴、肾阳、心阴、心阳等。一般说来,脏腑之阴代表脏腑的物质基础,脏腑之阳代表脏腑的功能活动。人体的气血也分阴阳,气为阳,血为阴。
人体的经络系统也分阴阳。凡与脏相连属,分布走行于肢体内侧的为阴经;凡与腑相连属,分布走行于肢体外侧的为阳经。
2.四诊所得的证候表现分阴阳
通过望诊辨色泽,色泽即指面部的颜色与光泽。中医有五色诊之说,即青赤黄白黑,则黄赤为阳,青白黑为阴;色泽鲜明为阳,晦暗为阴。
通过闻诊辨声音,语音高亢有力为阳,低沉无力为阴;呼吸声高气粗为阳,声低气怯为阴。闻诊还指嗅诊,即嗅病人的体臭和排泄物的气味,一般气味浓臭为阳,无味为阴。
通过切脉辨脉搏,脉至为阳,脉去为阴;滑数粗大为阳,迟涩细弱为阴;诊脉的部位以寸部为阳,尺部为阴;若以人迎脉和寸口脉相对,则人迎在上为阳,寸口在下为阴。
3.辨证分阴阳
中医辨证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为纲领,称为八纲,而八纲中又以阴阳为总纲,表、热、实证为阳,里、虚、寒证为阴。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帝曰:法阴阳奈何?岐伯曰: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也说:“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
4.药物的性能分阴阳
中药学中药物的性能是用药物的四气五味和升降浮沉来确定的。所谓“四气”是指寒热温凉,以温热为阳、寒凉为阴。“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泻为阴。”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的趋向,药物作用升浮是指药性具有上升发散的特点,属阳;沉降是指药性具有收涩、沉降泻下的作用,属阴。
(二)用阴阳互根、消长转化的关系说明人体的生理和病理
中医认为人体内阴阳之间的消长平衡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而阴阳失调则是发生疾病的基本原因。人体阴阳之间总是处在一个动态的消长之中,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这种消长表现在物质基础和功能之间,人体脏腑功能活动必须以血、津液、精等为物质基础。功能发挥得越大,物质基础也就消耗得越多,可能会出现阳(功能活动)长、阴(物质基础)消的情况。从另一方面讲,功能活动发挥得越多,制造新的营养物质就会越多(阴阳互根互生),从而达到阴阳之间的平衡。这样非但不会发生疾病,而且是新陈代谢旺盛的表现。
再有就是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阳主升、主出,阴主降、主入,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
“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这种升降出入虽然不间断地运行,但也始终保持着动态中的平衡,人体才会健康无病。
人体发生疾病是由于阴阳之间失去动态平衡,出现阳盛阴衰或阴盛阳衰所致。中医在阐述病理的时候,首先辨别阴阳偏盛、偏衰,以便在治疗时补偏救弊,纠正阴阳偏盛偏衰,使阴阳之间恢复平衡,如中医的补阴法、助阳法就是因此而设的,由此可见阴阳学说在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性。
2019-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