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时患者可能过于紧张,导致针灸完事后身体劳累,出现嗜睡的情况?

冬病夏治是一种预防性的治疗,夏天又叫长夏,长夏与人体五脏的脾和五行中的土相应,冬天则与人体五脏的肾和五行中的水相应,五行相生相克,土克水,长夏胜冬,因而夏天的治疗对冬天易发作的疾病会有一定抑制作用。
夏季针灸有哪些好处?
1、扶正祛邪
长期患有体虚易感、过敏性鼻炎、哮喘、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往往容易在冬季发病,这是因为这些病人平素正气不足,到冬天气温偏低,病邪力量较强的时候,体内的正气不足以与病邪相抗争从而发病,故而冬天宜治标为主,尽可能减轻症状。而夏天正是扶正祛邪的好时机,这时候影响发病的气候因素比较少,症状相对较轻,这个时候扶正固本,可以提高肌体的免疫能力,更好的透邪外出。

2、培补脾胃
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人体消化功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体的能量供给。脾脏喜燥恶湿,湿邪最易困脾,影响我们的消化功能,夏季培补脾胃,可以健脾化湿,使我们远离腹胀、腹痛、腹泻的困扰。夏季阳浮于外,过食寒凉也会引起诸多消化系统问题,如胃痛、腹痛、腹泻等,所以夏季固护脾胃尤为重要。
3、助阳散寒
在冬季除了呼吸系统病高发以外,还有一类疾病的发病率也不容小觑,那就是阳虚证和颈肩腰腿痛。和呼吸系统疾病一样,在冬季寒气盛的时候,人们感受了寒邪而产生的疾病,在冬季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只有到了盛夏季节,人体本身的阳气充盛了,才可以更好地驱散体内的寒邪。而夏至节气针灸正是这样一种可以激发人体经气,防病治病的好方法。2021-08-05
是有这种可能的,如果针灸时患者过于紧张,是会使身体产生很疲劳的感觉,产生疲劳之后就会放松下来就会很困。2021-08-05
针灸的时候患者会出现一定的紧张,针灸完事之后身体劳累疲乏出现嗜睡的情况,这个都是正常的,因为针灸本来就是泄气的,容易让身体虚弱。
针灸期间不宜做重体力劳动,要按时休息。2021-08-05
mcxzy 阅读 24 次 更新于 2025-04-18 04:43:0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保持情绪平稳,过度紧张可能导致晕针;初次针灸者可选择舒适 (如平躺)二、针灸时注意事项 1. 施针过程 针刺时可能有酸、麻、胀、痛等针感,属正常现象,无需紧张。保持 稳定,避免移动导致针体移位或疼痛。2. 异常反应处理 若出现头晕、心悸、恶心、出冷汗等晕针症状,立即告知医师,取针后平卧...

  • 过于疲劳:身体处于极度疲惫状态时,不宜接受针灸治疗。空腹或饥饿:在空腹或饥饿状态下,针灸可能会加重身体的不适感。精神高度紧张:精神过度紧张会影响针灸的治疗效果,甚至可能引发不良反应。特定人群与部位:孕妇: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是针灸的禁忌区域,同时应避免针灸容易引起宫缩导致流产的穴位,如合谷...

  • 晕针分为两种,首先是由于针灸手法过重或者患者过于紧张所致,此时病人会出现嘴唇苍白、面无血色、大量出虚汗,感到困倦、呼吸困难、头晕、脉搏微弱和缓慢,属于一个不好迹象。此时需要及时拔针,让病人休息。另一种晕针是病人自身与疾病斗争带来的不适,如寒气排出体外导致大量出汗,有些人会有疲劳感或出现...

  • 晕针风险、断针风险。1、晕针风险:患者精神过于紧张可能引起晕针,应立即停止针刺,让患者取平卧位休息,可以给予糖水饮用。2、断针风险:针具质量欠佳或患者突然变换 可能导致针断在皮肤内;肉眼可见,可以立即拔出;断针位置较深,应立即到院就医,在x线指导下手术取针。

  • 1、针灸治疗前就不能在空腹的状态下进行,空腹的状态下容易出现晕针现象,在治疗的过程当中也要嘱咐患者不要随意改变 ,这样也容易造成弯针、滞针等不良情况。2、当然过饱的情况下,也不能进行针刺治疗,最好要等20分钟或半个小时以后,再进行针灸治疗。3、在患者精神高度紧张的时候,也不易进行针灸...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