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拼音 2 十二经脉井穴的总称 2.1 少商 2.2 商阳 2.3 厉兑 2.4 隐白 2.5 少冲 2.6 少泽 2.7 至阴 2.8 涌泉 2.9 中冲 2.10 关冲 2.11 足窍阴 2.12 大敦 3 手三阴三阳经中的井穴 4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十二井穴 1 拼音 shí èr jǐng xué
2 十二经脉井穴的总称 十二经脉各有一个井穴,总称十二井穴。即:少商(肺),商阳(大肠),厉兑(胃),隐白(脾),少冲(心),少泽(小肠),至阴(膀胱),涌泉(肾),中冲(心包),关冲(三焦),足窍阴(胆),大敦(肝)[1]。
2.1 少商 少商,经穴名(Shàoshāng LU11)。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手太阴肺经。井穴,五行属木。少:小也;商:金声,代表肺。此系肺经井穴,脉气初发,故名。在手指,拇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有清肺利咽,苏厥救逆作用。主要用于胸肺、咽部及神志疾患等。如感冒、肺炎、咳嗽气喘、鼻衄、咽喉肿痛、颌肿喉痹、声哑、中风昏迷、癫狂、手挛指痛、热病等。为常用急救要穴之一。本穴配商阳治咽喉肿痛;配人中治中风昏迷,休克;配其他十一井穴治高热不退。一般斜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2]。
少商
2.2 商阳 商阳,经穴名( Shāngyáng LIl)。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手阳明大肠经。井穴,五行属金。商:金声,大肠属金;阳:阳经。此为手阳明大肠经(金)穴,故名。位于手指,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有清阳明之热、醒脑苏厥等作用。主要用于五官、外感时疫及神志疾患等。如青盲、耳鸣、耳聋、口干、齿痛、咽炎、扁桃体炎、腮腺炎、喉痹;疟疾、高热不退;中风昏迷;缺盆、肩、臂肿痛;食指麻木及急性胃肠炎等。本穴配合谷治腮腺炎;配少商、合谷治急性扁桃体炎;配其他十一井穴点刺放血治高热不退、中风昏迷;配尺泽、委中放血治急性胃肠炎。一般向上斜刺0.1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3]。
2.3 厉兑 厉兑,经穴名( LìduìST45)。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足阳明胃经。井穴,五行属金。厉:指胃;兑:代表门。对内庭来说,本穴有如胃经之门户。在足趾,第二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正坐或仰卧取穴。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甲根。有通经苏厥、和胃清神、清阳明邪热的作用。主治神志、面口等疾患,如晕厥、癫狂、多惊好卧、梦魇不宁、口喁唇疹、鼽衄、齿痛、喉痹颈肿、心腹胀满、消谷善饥、黄疸、水肿、便秘、便血、热病等。现又多用以治疗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消化不良、鼻炎、齿龈炎、扁桃体炎等。一般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4]。
2.4 隐白 隐白,经穴名( Yǐnbái SPl)。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足太阴脾经。井穴,五行属木。隐:隐蔽;白:白色。穴居隐蔽之处,其肉色白,故名。在足趾,大趾末节内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正坐或仰卧取穴。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甲根。有健脾和血、清心宁志、温阳回厥的作用。主治血证、脾胃和神志疾患,如衄血、吐血、下血、崩漏、呃逆、纳呆、腹胀、腹痛、暴泄、尸厥、癫狂、烦心、梦魇、不寐、急慢惊风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痉挛、急慢性肠胃炎、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休克等。一般斜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5]。
2.5 少冲 少冲,经穴名(Shàochōng HT9)。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阴心经。井穴,五行属木。少:幼小;冲:冲要。此为手少阴经井穴,脉气初生,位处小指端之冲要处,故名。位于手指,小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有清心安神,开窍泄热作用。主要用于心胸病、热病及急救等。如心痛、心悸、胸胁痛、心肌炎、肋间神经痛、热病烦心、目赤、咽痛、口中热、中风昏迷、悲恐善惊、喜怒无常、癔病、精神分裂症。本穴配大陵治心悸、心烦、胸满;配曲池治发热;配人中、合谷、足三里治中暑、休克。一般斜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现代研究:针刺“少冲”穴组,可使实验性CO中毒动物苏醒时间缩短,血中CO含量降低[6]。
2.6 少泽 少泽,经穴名( ShàozéSIl)。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手太阳小肠经。井穴,五行属金。少:幼小;泽:沼泽。此为手太阳经井穴,脉气初生,位处小指外侧陷中,犹如小泽,故名。在手指,小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有清心泻热、开窍通络作用。主要用于热病、头目及 *** 疾患等。如寒热疟疾、头痛、项强、目翳、角膜炎、喉痹、舌卷、乳痈、乳少、臂麻、手颤、小指不用、昏迷急救等。本穴配风池治项强及后头痛;配睛明、太阳、合谷治目翳;配合谷、膻中、乳根治乳汁分泌不足;配液门、手三里、手五里治前臂神经痛。一般斜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现代研究:针刺合谷、外关、少泽穴组,可升高哺乳期缺乳妇女血中生乳激素的含量[7]。
2.7 至阴 至阴,经穴名(Zhìyīn BL67)。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足太阳膀胱经。井穴,五行属金。至:到达;阴:阳之对,此指阴经。足太阳经至此交足少阴肾经,故名。位于足趾,小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伸足取之。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甲根。有通头窍、调胎产的作用。主治头面、腰膝、胎产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翳、鼻衄、耳鸣耳聋、项背疼痛、胸胁痛、腰胁相引急痛、膝肿、转筋、寒湿脚气、两足生疮:热病汗不出、烦心、瘈疭、小便不利、疝气、失精、疟疾、皮肤瘙痒、死胎、胎衣不下、难产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胎位不正、神经性头痛等。一般直刺0.1~0.2寸;可灸。现代研究:针刺或艾灸至阴穴,可使子宫活动加强,宫缩频率加快,子宫紧张度升高,胎儿心率加快。用本穴治疗胎位不正,临床多用艾条灸法。以横位成功率最高,臀位次之,足位较差。以妊娠8个月,腹壁紧张度一般,灸后胎动活跃的经产妇疗效最佳[8]。
至阴
2.8 涌泉 涌泉,经穴名(Yǒngquán KI l)。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足少阴肾经。本经井穴,五行属木。涌:涌出;泉:水泉。水上出为涌泉。穴居足心陷中,经气自下而出,故名。位于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仰卧取穴。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足底腱膜(跖腱膜)→第二足底总神经和第二趾底总动、静脉的外侧→第二蚓状肌。有泄热宁神、苏厥开窍的作用。主治神志、五官、胸肺、前阴等疾患,如尸厥、癫狂、病症、善恐、善忘、小儿惊风、头痛目眩、舌干、咽喉肿痛、鼻衄、瘖不能言、咳嗽短气、肺痨、泄泻、二便不利、疝气、阳痿、经闭、难产、不孕、水肿,足心热等。现代又多用于治疗休克、中风、中暑、高血压、癔病、神经衰弱、支气管哮喘、下肢瘫痪等。一般直刺0.5~0.8寸;可灸。实验研究:针刺实验性休克的猫或家兔“足三里”“涌泉”部位有明显的升压和兴奋呼吸的作用;艾灸涌泉,可使高血压病人的收缩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9]。
涌泉
2.9 中冲 中冲,经穴名(Zhōngchōng PC9)。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手厥阴心包经。井穴,五行属木。中:中间;冲:冲要。穴在中指端冲要处,故名。位于手指,中指末端最高点。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有清心泄热、开窍苏厥作用。主要用于神志病、热病及舌疾。如心痛、心烦、中风昏迷;中暑、热病汗不出、目赤;舌强不语、舌下肿痛、小儿夜啼、掌中热、急性胃肠炎、小儿消化不良等。本穴配人中、内关治休克;配命门治身热;配廉泉治舌下肿痛。一般直刺0.1~0.2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10]。
中冲
2.10 关冲 关冲,经穴名( Guānchōng TEl)。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手少阳三焦经。并穴,五行属金。关:通“弯”,此指无名指;冲:冲要。穴在无名指端冲要处,故名。位于手指,第四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有清热解郁、回阳开窍作用。主要用于外感热病、头面五官疾患等。如头痛发热、热病汗不出、头眩、颔痛、喉痹、耳鸣耳聋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热病、中暑、血管性头痛、结膜炎、角膜炎、急性扁桃体炎及腮腺炎等。为临床急救要穴之一。本穴配太阳、率谷治偏头痛;配耳门、角孙治耳聋耳鸣;配人中、内关、合谷治晕厥、中暑等。一般浅刺0.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11]。
2.11 足窍阴 足窍阴,经穴名(zúqiàoyīn GB44)。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足少阳胆经。井穴,五行属金。足:足部;窍:孔窍;阴:阳之对。开窍于耳目的肾和肝均属阴脏。穴在足部,善治耳目诸疾,故名。位于足趾,第四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伸足取穴。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第四趾甲根。有疏肝气、清胆火、熄风热的作用。主治头、五官、胸胁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痛、耳鸣、耳聋、喉痹、口于、舌强、舌本出血、热病胁痛、咳逆、烦心、梦魇、手足转筋、肘不得举、痈疽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肋间神经痛、高血压、胸膜炎、乳腺炎等。一般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12]。
足窍阴
2.12 大敦 大敦,经穴名(Dàdūn LR1)。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足厥阴肝经。井穴,五行属木。大:小之对;敦:敦厚。穴在大趾内侧,局部肌肉敦厚,故名。位于足趾,大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正坐或仰卧取穴。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踇趾远节趾骨底。有疏肝理气、调经和营的作用。主治肝肾、少腹、前阴及神志等疾患,如月经不调、血崩不止、阴挺、阴缩、阴中痛、七疝、五淋、遗精、遗尿、癃闭、小便失禁、尿血、癫狂、尸厥、病症、瘼疭、中风不省人事、小儿急慢惊风、腹痛、卒心痛、大便不通、口苦、哕噫、鼻衄不止、寒湿脚气、破伤风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肠疝痛、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下垂、睾丸炎、血尿等。—般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实验研究:针刺大敦有明显的降压效应。并可引起结肠下部及直肠蠕动明显增强[13]。
大敦
3 手三阴三阳经中的井穴 2022-11-12
2 十二经脉井穴的总称 十二经脉各有一个井穴,总称十二井穴。即:少商(肺),商阳(大肠),厉兑(胃),隐白(脾),少冲(心),少泽(小肠),至阴(膀胱),涌泉(肾),中冲(心包),关冲(三焦),足窍阴(胆),大敦(肝)[1]。
2.1 少商 少商,经穴名(Shàoshāng LU11)。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手太阴肺经。井穴,五行属木。少:小也;商:金声,代表肺。此系肺经井穴,脉气初发,故名。在手指,拇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有清肺利咽,苏厥救逆作用。主要用于胸肺、咽部及神志疾患等。如感冒、肺炎、咳嗽气喘、鼻衄、咽喉肿痛、颌肿喉痹、声哑、中风昏迷、癫狂、手挛指痛、热病等。为常用急救要穴之一。本穴配商阳治咽喉肿痛;配人中治中风昏迷,休克;配其他十一井穴治高热不退。一般斜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2]。
少商
2.2 商阳 商阳,经穴名( Shāngyáng LIl)。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手阳明大肠经。井穴,五行属金。商:金声,大肠属金;阳:阳经。此为手阳明大肠经(金)穴,故名。位于手指,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有清阳明之热、醒脑苏厥等作用。主要用于五官、外感时疫及神志疾患等。如青盲、耳鸣、耳聋、口干、齿痛、咽炎、扁桃体炎、腮腺炎、喉痹;疟疾、高热不退;中风昏迷;缺盆、肩、臂肿痛;食指麻木及急性胃肠炎等。本穴配合谷治腮腺炎;配少商、合谷治急性扁桃体炎;配其他十一井穴点刺放血治高热不退、中风昏迷;配尺泽、委中放血治急性胃肠炎。一般向上斜刺0.1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3]。
2.3 厉兑 厉兑,经穴名( LìduìST45)。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足阳明胃经。井穴,五行属金。厉:指胃;兑:代表门。对内庭来说,本穴有如胃经之门户。在足趾,第二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正坐或仰卧取穴。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甲根。有通经苏厥、和胃清神、清阳明邪热的作用。主治神志、面口等疾患,如晕厥、癫狂、多惊好卧、梦魇不宁、口喁唇疹、鼽衄、齿痛、喉痹颈肿、心腹胀满、消谷善饥、黄疸、水肿、便秘、便血、热病等。现又多用以治疗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消化不良、鼻炎、齿龈炎、扁桃体炎等。一般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4]。
2.4 隐白 隐白,经穴名( Yǐnbái SPl)。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足太阴脾经。井穴,五行属木。隐:隐蔽;白:白色。穴居隐蔽之处,其肉色白,故名。在足趾,大趾末节内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正坐或仰卧取穴。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甲根。有健脾和血、清心宁志、温阳回厥的作用。主治血证、脾胃和神志疾患,如衄血、吐血、下血、崩漏、呃逆、纳呆、腹胀、腹痛、暴泄、尸厥、癫狂、烦心、梦魇、不寐、急慢惊风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痉挛、急慢性肠胃炎、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休克等。一般斜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5]。
2.5 少冲 少冲,经穴名(Shàochōng HT9)。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阴心经。井穴,五行属木。少:幼小;冲:冲要。此为手少阴经井穴,脉气初生,位处小指端之冲要处,故名。位于手指,小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有清心安神,开窍泄热作用。主要用于心胸病、热病及急救等。如心痛、心悸、胸胁痛、心肌炎、肋间神经痛、热病烦心、目赤、咽痛、口中热、中风昏迷、悲恐善惊、喜怒无常、癔病、精神分裂症。本穴配大陵治心悸、心烦、胸满;配曲池治发热;配人中、合谷、足三里治中暑、休克。一般斜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现代研究:针刺“少冲”穴组,可使实验性CO中毒动物苏醒时间缩短,血中CO含量降低[6]。
2.6 少泽 少泽,经穴名( ShàozéSIl)。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手太阳小肠经。井穴,五行属金。少:幼小;泽:沼泽。此为手太阳经井穴,脉气初生,位处小指外侧陷中,犹如小泽,故名。在手指,小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有清心泻热、开窍通络作用。主要用于热病、头目及 *** 疾患等。如寒热疟疾、头痛、项强、目翳、角膜炎、喉痹、舌卷、乳痈、乳少、臂麻、手颤、小指不用、昏迷急救等。本穴配风池治项强及后头痛;配睛明、太阳、合谷治目翳;配合谷、膻中、乳根治乳汁分泌不足;配液门、手三里、手五里治前臂神经痛。一般斜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现代研究:针刺合谷、外关、少泽穴组,可升高哺乳期缺乳妇女血中生乳激素的含量[7]。
2.7 至阴 至阴,经穴名(Zhìyīn BL67)。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足太阳膀胱经。井穴,五行属金。至:到达;阴:阳之对,此指阴经。足太阳经至此交足少阴肾经,故名。位于足趾,小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伸足取之。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甲根。有通头窍、调胎产的作用。主治头面、腰膝、胎产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翳、鼻衄、耳鸣耳聋、项背疼痛、胸胁痛、腰胁相引急痛、膝肿、转筋、寒湿脚气、两足生疮:热病汗不出、烦心、瘈疭、小便不利、疝气、失精、疟疾、皮肤瘙痒、死胎、胎衣不下、难产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胎位不正、神经性头痛等。一般直刺0.1~0.2寸;可灸。现代研究:针刺或艾灸至阴穴,可使子宫活动加强,宫缩频率加快,子宫紧张度升高,胎儿心率加快。用本穴治疗胎位不正,临床多用艾条灸法。以横位成功率最高,臀位次之,足位较差。以妊娠8个月,腹壁紧张度一般,灸后胎动活跃的经产妇疗效最佳[8]。
至阴
2.8 涌泉 涌泉,经穴名(Yǒngquán KI l)。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足少阴肾经。本经井穴,五行属木。涌:涌出;泉:水泉。水上出为涌泉。穴居足心陷中,经气自下而出,故名。位于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仰卧取穴。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足底腱膜(跖腱膜)→第二足底总神经和第二趾底总动、静脉的外侧→第二蚓状肌。有泄热宁神、苏厥开窍的作用。主治神志、五官、胸肺、前阴等疾患,如尸厥、癫狂、病症、善恐、善忘、小儿惊风、头痛目眩、舌干、咽喉肿痛、鼻衄、瘖不能言、咳嗽短气、肺痨、泄泻、二便不利、疝气、阳痿、经闭、难产、不孕、水肿,足心热等。现代又多用于治疗休克、中风、中暑、高血压、癔病、神经衰弱、支气管哮喘、下肢瘫痪等。一般直刺0.5~0.8寸;可灸。实验研究:针刺实验性休克的猫或家兔“足三里”“涌泉”部位有明显的升压和兴奋呼吸的作用;艾灸涌泉,可使高血压病人的收缩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9]。
涌泉
2.9 中冲 中冲,经穴名(Zhōngchōng PC9)。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手厥阴心包经。井穴,五行属木。中:中间;冲:冲要。穴在中指端冲要处,故名。位于手指,中指末端最高点。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有清心泄热、开窍苏厥作用。主要用于神志病、热病及舌疾。如心痛、心烦、中风昏迷;中暑、热病汗不出、目赤;舌强不语、舌下肿痛、小儿夜啼、掌中热、急性胃肠炎、小儿消化不良等。本穴配人中、内关治休克;配命门治身热;配廉泉治舌下肿痛。一般直刺0.1~0.2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10]。
中冲
2.10 关冲 关冲,经穴名( Guānchōng TEl)。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手少阳三焦经。并穴,五行属金。关:通“弯”,此指无名指;冲:冲要。穴在无名指端冲要处,故名。位于手指,第四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有清热解郁、回阳开窍作用。主要用于外感热病、头面五官疾患等。如头痛发热、热病汗不出、头眩、颔痛、喉痹、耳鸣耳聋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热病、中暑、血管性头痛、结膜炎、角膜炎、急性扁桃体炎及腮腺炎等。为临床急救要穴之一。本穴配太阳、率谷治偏头痛;配耳门、角孙治耳聋耳鸣;配人中、内关、合谷治晕厥、中暑等。一般浅刺0.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11]。
2.11 足窍阴 足窍阴,经穴名(zúqiàoyīn GB44)。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足少阳胆经。井穴,五行属金。足:足部;窍:孔窍;阴:阳之对。开窍于耳目的肾和肝均属阴脏。穴在足部,善治耳目诸疾,故名。位于足趾,第四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伸足取穴。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第四趾甲根。有疏肝气、清胆火、熄风热的作用。主治头、五官、胸胁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痛、耳鸣、耳聋、喉痹、口于、舌强、舌本出血、热病胁痛、咳逆、烦心、梦魇、手足转筋、肘不得举、痈疽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肋间神经痛、高血压、胸膜炎、乳腺炎等。一般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12]。
足窍阴
2.12 大敦 大敦,经穴名(Dàdūn LR1)。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足厥阴肝经。井穴,五行属木。大:小之对;敦:敦厚。穴在大趾内侧,局部肌肉敦厚,故名。位于足趾,大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正坐或仰卧取穴。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踇趾远节趾骨底。有疏肝理气、调经和营的作用。主治肝肾、少腹、前阴及神志等疾患,如月经不调、血崩不止、阴挺、阴缩、阴中痛、七疝、五淋、遗精、遗尿、癃闭、小便失禁、尿血、癫狂、尸厥、病症、瘼疭、中风不省人事、小儿急慢惊风、腹痛、卒心痛、大便不通、口苦、哕噫、鼻衄不止、寒湿脚气、破伤风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肠疝痛、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下垂、睾丸炎、血尿等。—般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实验研究:针刺大敦有明显的降压效应。并可引起结肠下部及直肠蠕动明显增强[13]。
大敦
3 手三阴三阳经中的井穴 202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