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穴位名称是怎么来的?

古人取穴有个习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要了解来源,先要了解中国的文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名字的选取都是根据着些来的。2006-01-26
很简单,古人传下来的。不过有一个“阿是穴”很有趣,是属于没有固定部位的穴位,哪疼取哪,哪病取哪,医生进行按诊,当按到患处,病人大呼:“啊,是!”这就是阿是穴!2006-02-05
这个不是我知识范围内的事情2006-01-26
mcxzy 阅读 48 次 更新于 2025-04-20 02:54:5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类经·人之四海》中提到,输、腧、俞这些术语在中医中是通用的,因此,腧穴又被称为输穴、俞穴,也有人称之为穴位、穴道或孔道。中医基础理论认为,人体的穴位有三大作用:它们是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疾病在体表的反映部位,也是针灸、推拿、气功等疗法的操作部位。穴位具有“按之快然”、...

  • 在中医理论中,穴位名称的由来十分丰富。中医主张天人相应,认为自然界的现象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很多穴位的名字来源于天上星宿,比如璇玑穴、巨阙穴等,这些名字都与天上星星的名字相对应。还有一些穴位名称则是根据其治疗效果来命名的。比如,合谷穴主要用于缓解头痛和手腕疼痛,因此得名合谷。还有一...

  • 其中,以日月星辰命名的穴位多位于人体上部,如日月、上星等,这些穴位的名字与人体上部的生理特点相呼应。地理名称被用来比喻腧穴的形象,如承山、大陵、梁丘、商丘等,反映了古人对自然景观的模仿和联想。腧穴的气血流注也被比喻为海泽池泉渠渊,如少海、小海、尺泽、曲泽等,这些命名不仅形象生动,也揭...

  • 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认识到了人体皮肤上存在许多特殊的敏感点,这些点被称为穴位。在公元前五至一世纪,著名医典《黄帝内经》已经记载了160个穴位名称,描述了它们的位置和功能。这一时期,中医的穴位理论已经开始形成。晋代皇甫谧编纂了《针灸甲乙经》,详细论述了340个穴位的名称、别名、位置...

  • 在探索经络现象时,人们发现经络感传会存在分支。刺激这些分支点时,会产生三个方向以上的经络感传,这些分支点最终成为了穴位。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祖先便已认识到人体皮肤上有许多特殊感觉点的存在。《黄帝内经》这部著名医典,早在公元前五至一世纪就记载了160个穴位名称。晋代的皇甫谧则编纂了我国现存...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