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小知识

中医养生小知识
  中医养生小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关注养生了,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那么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是一个最基本的事情了,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下中医养生小知识,快来看看吧。
  中医养生小知识1   1、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早3:00。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长,即第2天没精神。
  2、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你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4、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就是佛家所说的菩提心),从定中生出来的。

  5、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6、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7、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1)足够的气血;2)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足够的气血靠:足够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晚天黑后~午夜1点40)优质的睡眠(这个时候大脑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经主导)+良好的生活习惯。
  9、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10、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收(增加气血)”,也需要“节支(减少血气的损耗)”。
  11、过度地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加血气,而且会成为身体中的垃圾负担,反过来还得靠消耗血气来把他们清理掉。五脏六腑是一个血气加工厂,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无限的,所以食物的数量必须得到控制。
  中医养生小知识2   首先,要说冬季如何养生,我们肯定要从《黄帝内经》这部养生宝典中找指引,我从《黄帝内经》中悟得一首小诗用来释义养生: 养气养血养形神, 生长收藏和阴阳 , 顺其自然天人合, 养生之道顺四时。
  《黄帝内经》提出了先进的健康理念——不治已病,治未病,我们认真学习《黄帝内经》,有正确的生活观、生命观,就能远离疾病,远离医院。

  养生是一个系统工程,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儒、道、佛、医这四家都强调养生就是要养人的“三宝”:精、气、神。儒重气,道重精,佛重神,医家重保养和治疗,只有精气神三者合养“天人合一”才是真正的养生。
  养生的方法有很多,如中医养生、经络养生、食疗养生、体质养生、四季养生、节气养生、时辰养生、瑜伽养生、泡脚养生等等,其道都在《黄帝内经》这部养生宝典里有详细介绍。
  内经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篇告诉我们: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瘘厥,奉生者少。
  最后,冬季三个月,是万物生命潜伏闭藏的季节,草木凋零,蛰虫伏藏,自然界阳气深藏而阴寒之气较盛,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
  寒风凛冽,天寒地冻,除了南方的城市,各地会出现水结冰,地冻裂的景象。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阴邪伤阳后,人体阳气虚弱,生理机能受到抑制,就会产生一派寒象,因此,我们应冬气之养藏之道,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不要扰动体内的阳气。
  冬季对应的脏器是肾脏,在五脏之中,肾属阴中之阴,冬季天气寒冷,阴气最盛,因此肾与冬气相通应,此时寒邪最易侵袭的就是肾,所以冬季养生的重要原则是“养肾防寒,养气养阴”。冬应肾而养藏,肾是人体生命之源,是人体的“先天之本”。肾的府第位于腰部,左右各一个,故有“腰为肾之府”之说。肾主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为全身阴阳之根本。此外,肾主水液,主纳气。
  如果一个人的肾气亏损,就会表现为腰膝酸软,易生疾病、易衰老。《医方集解》说:“肾精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也。”请大家记住这句话“肾经决定你的寿命长短”,因为肾脏是五脏中最后衰老的器官。所以要想身体健康,肾气要充足,肾气旺,机能强健,生命力强,机体才能适应严冬的变化。

2022-08-12
mcxzy 阅读 27 次 更新于 2025-04-16 18:49:4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医养生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拔罐 作用:拔罐是一种有效的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特别适合现代人因高压工作导致的亚健康状态,如心烦意乱、头晕耳鸣等症状。 操作:可以在心腧穴等关键穴位上进行拔罐,补足心神气血,缓解上述症状。建议每天晚上坚持在两侧心腧穴上拔罐10分钟。2. 艾灸 作用:艾灸通过用艾...

  • -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持续、适当的运动和户外活动有益于调节紧张状态,如每天慢跑或散步30分钟。- 避免不良生活习惯:避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减少应酬,控制饮酒,充分认识到戒烟的重要性。- 排除疾病:必要时应就医,排除如慢性前列腺炎、附睾炎等疾病。2. 男性保健小常识 - 菠菜富含叶酸,能促进红细胞...

  • 1. 脾胃养生之道 脾胃是人体气血的“生产工厂”,负责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运输。脾胃功能旺盛,则气血充足,人体健康。若脾胃虚弱,则会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脾胃喜欢甘甜、温暖的食物,可以通过多吃小米、番薯、玉米等食物来滋养脾胃。2. 心养生之道 心是人体的“君主”,掌管气血运行。

  • 1. 饮食调养:在中医养生中,脾胃被视为“后天之本”。若不节制饮食,容易伤害脾胃,导致多病早衰。因此,调节饮食,注意脾胃健康至关重要。2. 适量运动: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适量运动可以使人保持精力充沛,身体强健。3. 药材滋补:药材在中医养生中有着治疗疾病、延年益寿的神奇功效。合理...

  • 拔火罐: 拔火罐通过负压原理刺激身体反应,有助于深层肌肉组织活化,放松紧张状态。它能疏通经络,增加气血循环,达到舒筋活络的效果。按摩: 按摩是通过手指对肌肉、筋骨、韧带等部位进行刺激推拿的健康方式。推、拿、揉、捏、按、抓、扣等手法各有特点,能促进血液循环,达到养生效果。综上所述,中医...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