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棹仙,名浦;(1892~1976),著名中医。名显宗,重庆巴县人。父吴俊生授私塾兼行医业。吴棹仙幼承庭训,练诗习文,诵读医书。1905年,考入朱叔痴等创办的巴县医学堂。学习期间,得名师教诲,奠定了坚实的医学基础。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入巴县医学堂,后在重庆官立医学校师范班、重庆存仁医学校学习。1918年与人合伙在重庆开设双桂堂药店,得针灸大师许直初秘传,使许多病人针到病除,享有“神针”之誉。
1932年,与人共同创办巴县国学学舍(后改名重庆市国医传习所),从事中医药学的教育工作,1935年重庆国医药馆成立,任馆长。1939年创办重庆中医院和巴县国医学校。还创办苏生国医院、中华医药科学讲习所,任董事长兼所长。1954年后,先后任重庆中医进修学校教师,重庆市第一、第二中医院院长,成都中医学院医经教研室兼针灸教研室主任。1956年2月,以“特邀代表”参加全国政协二届二次全会,将其珍藏多年的《子午流注环周图》献给 主席。曾当选为四川省人大代表、四川省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委员。
1908年,吴棹仙在巴县医学堂卒业,以品学皆优升入“重庆官立医学校”师范班深造。1915年在“重庆存仁医学校”毕业考试中,又被评为精通医经典籍的高材生。1916年重庆警察厅对开业医师考试,在202名录取者中,名列第三,从此正式行医。
1908年,吴棹仙在巴县医学堂卒业,以品学皆优升入“重庆官立医学校”师范班深造。1915年在“重庆存仁医学校”毕业考试中,又被评为精通医经典籍的高才生。1916年重庆警察厅对开业医师考试,在202名录取者中,名列第三,从此正式行医。
1918年,吴棹仙在龙王庙开设“双桂堂”药店,与王恭甫轮流义诊,活人甚多,遐迩闻名。
吴棹仙早年在唐德府、王恭甫诸名师指导下,对医经研究颇有心得,数十年中不曾有间断,自成一家。临证善用经方,方小而常奏奇效。如民国初,陈某之妻患温热病,已穿殓服,停榻家中。吴棹仙夜半至其家,执烛细察,面色未大变,诊脉微弱,忆及《伤寒论》苦酒汤或可救之,乃用半夏1枚,按古法煎制,汤成徐徐灌之,食顷,竟能语言,守候达旦竟起,后服安宫牛黄丸,迭进汤药,调理月余而安。
吴棹仙教授著述《医经生理学》三卷
吴棹仙在1921年后,得针灸专家许直祁针法秘传,因其娴熟《灵枢》,故能极补泻迎随之妙。据患者病情轻重、体质、寒热、脉象等分别采用时辰进针和不同的手法治疗,使不少危重病员得针而瘳,故有“神针”之誉。
1929年,国民政府发布“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激起全国中医药界强烈反对,重庆市中医药联合分会成立,吴棹仙被推举为负责人之一。此间他创办了《商务日报•医药周刊》,撰写《东方生风辨》、《阴阳学说》等文,驳斥余云岫等人消灭中医之谬论,为祖国医药学之生存而作有力抗争。
1932年,他与彭笃笙创办巴县国医学舍,后改名为重庆市国医传习所,吴棹仙任所长。1935年借国粹医药馆办了女生部。至抗日战争爆发,两部学生60余人毕业,其中不少人后来皆成为当地一代名医。
1935,吴棹仙与医药界同仁成立国医药馆,任馆长,搜集地道药材,改良炮制,以应社会需要,并设施诊、施药处,聘请内、外、妇、幼、针灸科医生,轮流值班,普惠贫困病人。同年又与石荣廷等办国医药馆分馆。
1939年,吴棹仙在重庆山洞镇创办重庆中医院、巴县国医学校,有30余人毕业。由于国民政府海军部等强行征购该院校,因而中辍。
前排左三为吴棹仙教授,前排右二为全国
抗日胜利后,吴棹仙乃招少量学生在中华路“永生堂”诊所讲学。1950年,他在和平路创办苏生国医院,又在归元寺街创办中华医药科学讲习所,次年春招收高、初级班各50人,自任董事长兼所长,自筹资金,自编教材。1954年被聘为重庆市中医进修学校教师,继被委以重庆市第一、二中医院院长。1955年底,吴棹仙以特邀代表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向 献《子午流注环周图》并合影纪念,报纸杂志载文表彰。他以无比激情,作《献图碰杯礼》诗:“三世医怀卞和璞,今宵一碰入京门”表达了对 的感激之情。
吴棹仙教授向毛主席敬献《子午流注环周
1956年,成都中医学院开办,聘吴棹仙为医经教研组教师,继兼针灸教研组主任。编有讲义《医经生理学》、《医经病理学》,著有《灵枢经浅注》,在重庆编著《子午流注说难》,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1963年,全国中医教材会议在江西庐山召开,吴掉仙为全国四位特遨中医顾问之一。吴棹仙的医术和医德在群众中享有较髙声誉,先后被选为第二届四川省政协委员、第三届四川省人大代表。
成都中医药大学温江校区南大门处纪念雕
1976年9月8日,吴棹仙因避地震赴云南开远幼女家时,不幸辞世。
2021-06-08
1932年,与人共同创办巴县国学学舍(后改名重庆市国医传习所),从事中医药学的教育工作,1935年重庆国医药馆成立,任馆长。1939年创办重庆中医院和巴县国医学校。还创办苏生国医院、中华医药科学讲习所,任董事长兼所长。1954年后,先后任重庆中医进修学校教师,重庆市第一、第二中医院院长,成都中医学院医经教研室兼针灸教研室主任。1956年2月,以“特邀代表”参加全国政协二届二次全会,将其珍藏多年的《子午流注环周图》献给 主席。曾当选为四川省人大代表、四川省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委员。
1908年,吴棹仙在巴县医学堂卒业,以品学皆优升入“重庆官立医学校”师范班深造。1915年在“重庆存仁医学校”毕业考试中,又被评为精通医经典籍的高材生。1916年重庆警察厅对开业医师考试,在202名录取者中,名列第三,从此正式行医。
1908年,吴棹仙在巴县医学堂卒业,以品学皆优升入“重庆官立医学校”师范班深造。1915年在“重庆存仁医学校”毕业考试中,又被评为精通医经典籍的高才生。1916年重庆警察厅对开业医师考试,在202名录取者中,名列第三,从此正式行医。
1918年,吴棹仙在龙王庙开设“双桂堂”药店,与王恭甫轮流义诊,活人甚多,遐迩闻名。
吴棹仙早年在唐德府、王恭甫诸名师指导下,对医经研究颇有心得,数十年中不曾有间断,自成一家。临证善用经方,方小而常奏奇效。如民国初,陈某之妻患温热病,已穿殓服,停榻家中。吴棹仙夜半至其家,执烛细察,面色未大变,诊脉微弱,忆及《伤寒论》苦酒汤或可救之,乃用半夏1枚,按古法煎制,汤成徐徐灌之,食顷,竟能语言,守候达旦竟起,后服安宫牛黄丸,迭进汤药,调理月余而安。
吴棹仙教授著述《医经生理学》三卷
吴棹仙在1921年后,得针灸专家许直祁针法秘传,因其娴熟《灵枢》,故能极补泻迎随之妙。据患者病情轻重、体质、寒热、脉象等分别采用时辰进针和不同的手法治疗,使不少危重病员得针而瘳,故有“神针”之誉。
1929年,国民政府发布“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激起全国中医药界强烈反对,重庆市中医药联合分会成立,吴棹仙被推举为负责人之一。此间他创办了《商务日报•医药周刊》,撰写《东方生风辨》、《阴阳学说》等文,驳斥余云岫等人消灭中医之谬论,为祖国医药学之生存而作有力抗争。
1932年,他与彭笃笙创办巴县国医学舍,后改名为重庆市国医传习所,吴棹仙任所长。1935年借国粹医药馆办了女生部。至抗日战争爆发,两部学生60余人毕业,其中不少人后来皆成为当地一代名医。
1935,吴棹仙与医药界同仁成立国医药馆,任馆长,搜集地道药材,改良炮制,以应社会需要,并设施诊、施药处,聘请内、外、妇、幼、针灸科医生,轮流值班,普惠贫困病人。同年又与石荣廷等办国医药馆分馆。
1939年,吴棹仙在重庆山洞镇创办重庆中医院、巴县国医学校,有30余人毕业。由于国民政府海军部等强行征购该院校,因而中辍。
前排左三为吴棹仙教授,前排右二为全国
抗日胜利后,吴棹仙乃招少量学生在中华路“永生堂”诊所讲学。1950年,他在和平路创办苏生国医院,又在归元寺街创办中华医药科学讲习所,次年春招收高、初级班各50人,自任董事长兼所长,自筹资金,自编教材。1954年被聘为重庆市中医进修学校教师,继被委以重庆市第一、二中医院院长。1955年底,吴棹仙以特邀代表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向 献《子午流注环周图》并合影纪念,报纸杂志载文表彰。他以无比激情,作《献图碰杯礼》诗:“三世医怀卞和璞,今宵一碰入京门”表达了对 的感激之情。
吴棹仙教授向毛主席敬献《子午流注环周
1956年,成都中医学院开办,聘吴棹仙为医经教研组教师,继兼针灸教研组主任。编有讲义《医经生理学》、《医经病理学》,著有《灵枢经浅注》,在重庆编著《子午流注说难》,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1963年,全国中医教材会议在江西庐山召开,吴掉仙为全国四位特遨中医顾问之一。吴棹仙的医术和医德在群众中享有较髙声誉,先后被选为第二届四川省政协委员、第三届四川省人大代表。
成都中医药大学温江校区南大门处纪念雕
1976年9月8日,吴棹仙因避地震赴云南开远幼女家时,不幸辞世。
2021-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