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气机失调——气滞

概念:气滞,即气机郁滞不畅,影响到气的流通,形成局部或全身的气行不畅或阻滞,从而导致某些脏腑、经络功能障碍的病理状态。

  形成:多由于情志内郁,或痰、湿、食积、瘀血等阻滞气机所致。

  表现:气滞的病理表现有多方面,如气滞于机体某一局部,则可使经脉之气阻滞不行,血运不畅,从而考试,大网站收集发作肿满闷胀,甚则引起血痰、水停,形成瘀血、痰饮等病理产物;气滞则血瘀,可使血流滞涩,不通则痛,从而使人体某一局部出现疼痛,以及脉现迟涩之象;气机郁滞不畅,则可使津液代谢障碍,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运化输布,从而水湿内聚,发为痰饮或水肿等病证;气机郁滞,又可使某些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出现一系列脏腑机能障碍等病变,而其中尤以肺气壅滞、肝气郁滞,或脾胃气滞为多见。2023-03-06
mcxzy 阅读 9 次 更新于 2025-04-02 15:43:1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气机指人体内气的正常运行机制,包括脏腑经络等的功能活动。人体气机活动的基本形式主要为升降出入,若气机的升降出入失常,则可出现气逆、气郁、气滞、气陷、气闭甚至气机泄脱等病变。中文名 气机 类别 中医基础术语 概念 指人体内气的正常运行机制,包括脏腑经络等的功能活动。解读 气有运动的特性,气以...

  • 3. 气的升降出入不仅推动生理活动,也在各器官的生理活动中得到体现。4. 气的升与降、出与入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虽然不同器官有各自的升降特性,但整个机体的这些运动必须协调平衡以维持正常生理。5.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的协调平衡称为“气机调畅”,而失调则导致病理状态,称为“气机失调”。《素问...

  • (1)气虚致瘀:载气者为血,运血者为气,气血充盛则循运正常。(2)气滞致瘀: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若肝气郁结,疏泄不利,气机失畅,血液运行亦可因之阻塞。(3)血寒致瘀: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若感受外寒,或阴寒内盛,寒邪入于经脉,则使经脉挛缩而拘急,血因凝涩不得畅通,进...

  •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气能行血,气虚时行血功能障碍,不能推动血液在脉管中流动,久而久之就容易出现气滞血瘀的情况。寒性收缩、牵引,寒性凝滞,当身体出现阳虚或者是寒凝的情况,也容易出现气滞血瘀的证候。有形之邪也会影响气血运行,比如结石、痰核等,也容易造成气滞血瘀的情况。外伤也是一种重要的因...

  • 过逸 气滞血瘀,脾胃呆滞 体弱神疲,肥胖 & 第三部分 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 一痰 饮 一、痰饮的概念 广义之痰饮:指脏腑功能失调后,使体内水液不能及时输布而发生障碍,凝聚所形成的一种病理产物。 狭义之痰饮:指饮停胃肠而致的痰饮。 二、痰饮的分类 有形之痰饮:视之可见,触之可及,闻之有声的痰饮(实质性)...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