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溪穴在哪里?太溪穴的准确位置图

太溪穴在哪里
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出处
《灵枢本输》:阴中之太阴,肾也,其原出于太溪。
穴名解析
太,大也。溪,溪流也。该穴名意指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本穴物质为然谷穴传来的冷降之水,至本穴后,冷降水液形成了较为宽大的浅溪,故名。大溪名意与此穴同。
太溪穴的准确位置图
取穴方法
正坐或仰卧,于内踝后缘与跟腱前缘的中间,与内踝尖平齐处取穴。
简易取法
由足内踝尖往后推至凹陷处(大约当内踝尖与跟腱间之中点)即是本穴。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与跟腱、跖肌腱之间、趾长屈肌。皮肤由隐神经的小腿内侧支分布。皮下组织内的浅静脉向前归流大隐静脉,向后归流小隐静脉。跟腱前方及两侧脂肪组织较发达。胫神经和胫后动脉体表投影的下点则在内踝和跟腱之间,神经在动脉的后方。胫骨后肌、趾长屈肌肌腱均受胫神经支配。
功用
益肾滋阴,培土生金。
主治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阳痿,小便频数,肾炎,膀胱炎,遗精,遗尿。
2、呼吸系统疾病:气喘,胸痛,咯血,肺气肿,支气管炎,哮喘。
3、五官科系统疾病: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慢性喉炎,口腔炎,耳鸣。
4、运动系统疾病: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下肢瘫痪,足跟痛,腰肌劳损。
5、其它:消渴,失眠,健忘,月经不调,心内膜炎,神经衰弱,乳腺炎,膈肌痉挛。
穴位配伍
配然谷穴主治热病烦心,足寒清,多汗;配肾俞穴治肾胀;配支沟穴、然谷穴治心痛如锥刺。
操作方法
刺法:1、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2、深刺透昆仑穴,局部酸胀,麻电感向足底扩散。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肾炎,膀胱炎,月经不调,遗精,遗尿,牙痛,慢性喉炎,口腔炎,耳鸣,肺气肿,咳嗽,喘息,神经衰弱,腰痛,下肢瘫痪,足跟痛,急救,热病后四肢厥冷,心内膜炎,胸膜炎,乳腺炎,膈肌痉挛,呕吐,便秘等。
穴位养生
一是按摩这个穴位,有清热生气的作用;二是长期按压此穴,能够益肾、清热、健腰膝、调节内脏,并且对肾炎、膀胱炎、归经不调、遗尿、遗精、神经衰弱、腰痛、足底疼痛等病症具有一定的调节和缓解作用;三是通过刮按这个穴位,还能够有效治疗女性子宫话疾患;四是经常按揉这个穴位,对于咽喉肿痛、耳鸣、失眠,脱发、齿痛、气喘、胸闷、咯虹、健忘等症状,也具有很好的保健和调理作用。
在取穴的时候,要正坐垂足,抬起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的膝盖上;用另一侧的手轻握脚,四指放在脚背上,大拇指弯曲,从上往下刮按,有胀痛感。(注意,不要用力过度,尤其孕妇更要特别小心用力),左右脚上的穴位,每天早晚各刮按l~3分钟。
2022-10-08
mcxzy 阅读 126 次 更新于 2025-04-19 10:23:1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左右各一个。以下是关于太溪穴的详细位置描述:位置描述: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具 于脚的内侧,内踝的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穴位特点:太溪穴是一个双穴,即左右脚各有一个。在寻找该穴位时,可以从内脚踝后开始,用...

  • 太溪穴的详细位置及作用介绍:太溪穴位于足内侧的具 置是在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在寻找这个穴位时,可以正坐或仰卧姿势,放松双脚,然后找到内踝尖和跟腱之间的凹陷处,轻轻按压即可找到太溪穴。此穴位属于肾经的重要穴位之一,刺激这个穴位可以对肾脏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经常按摩或针灸太溪穴有助于...

  • 太溪穴位于脚上,具体在内踝的最高点和跟腱之间的连线中点上面。以下是关于太溪穴位置的详细说明:确定内踝最高点:先找到足部内侧,脚底向上摸到的突出于其他位置骨骼的最高的踝骨尖端,这就是内踝的最高点。确定跟腱位置:跟腱是位于脚后跟上面的一根很粗、很大的韧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大筋。连线...

  • 1、太溪穴位置:足内侧。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2、太溪穴是人体穴位之一,是足少阴原穴。其双侧对称,也就是两个。如《九针十二原》说:“肾也,其原出于太溪穴,太溪二。”3、太溪穴的主治病症为:肾脏病、牙痛、喉咙...

  •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具 置是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这里有一个小技巧,可以帮助你准确找到这个穴位:当你的脚自然放松时,太溪穴就在内踝尖平线的位置。这个穴位对于调理肾阴虚、改善下肢血液循环等具有重要作用。而复溜穴则位于小腿的内侧,脚踝内侧中央位置往上约二指宽的地方,即胫骨与...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