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中医之辩证论治

症见:足跟疼痛,或牵引及足心,局部不红不肿,不能久立多行,甚则不能足跟触地, 伴见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舌质红,或无苔光红,脉尺缓弱。

证属:肝肾亏损,筋骨失养。

治法:滋补肝骨。

方用:左归丸加减。

药用:熟地 山药 构杞子 山萸肉 菟丝子 鹿角胶 龟板 川牛膝 水煎二次混合,2次分服。

方解: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萸肉、菟丝子,滋补肝肾。鹿角胶,龟板胶填补精血。川牛膝强筋壮骨。若四肢欠温。精神疲急者。加肉桂,附子温肾壮阳。

症见:足跟疼痛或酸痛,每遇阴雨天则疼痛加剧,兼有四肢关节酸痛,舌质红。苔白厚。脉缓滑。

证属:风湿痹着,气血受阻。

治法:祛风胜湿,通络止痛。

方药:苍术 、黄柏、独活、白蒺藜、川牛膝、桑枝、木瓜、防风 水煎二次混合。2次分服,三煎外洗。

方解:苍术、黄柏、独活、白蒺藜祛风胜湿,川牛膝、桑枝、木瓜、防风通络止病。

症见:足跟疼痛,遇劳加重,伴有气短懒言、四肢乏力。动辄汗出。面色晄白。舌质淡,舌体胖,边有齿痕,苔白,脉缓。

证属:脾气不足,筋骨失养。

治法:益气健脾,补养筋骨。

药用:黄芪、炒白术、茯苓、人参、当归、桂枝、木瓜、炙甘草? 水煎二次混合,2次分服,三煎外洗。

方解:黄芪、炒白术、茯苓、人参益气健脾,当归、川芎、桂枝、木瓜,活血通络。炙甘草益气,调和诸药。

@伤寒也不寒2022-06-08
mcxzy 阅读 94 次 更新于 2025-04-04 21:36:3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因而临床运用中医治疗时,应根据疼痛性质如钝痛、刺痛、瘦困样痛,结合伴随症及舌脉情况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肝肾不足,经络阻滞者,采用滋补肝肾,通络止痛;气滞血瘀,采用理气活血,化瘀止痛;寒湿凝滞者,采用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中药治疗。【辨证论治】气血瘀滞 主症:痛处固定,呈刺痛,晨起足跟着地...

  • 足跟痛诱发的原因,有时不仅是肾虚导致,还要排除外伤等情况,导致的气滞血瘀或者局部的软组织受损,还有老年性的慢性疼痛,中医通常辩证为肾虚。在面对足跟痛属于肾虚的时候,六味地黄是治疗肾阴虚的药物,金匮肾气丸通常是振奋阳气的药物,属于滋补肾阳虚的药物。因此,补肾的时候,要注意辨别是阴虚还是阳虚...

  • 其实呢大家想想,这脚后跟是人体承重最大的受力点,不论是有邪气堵在这个地方,还是因为脚后跟骨头衰退承不住力,都会容易导致脚后跟痛的。那该怎么治呢?中医强调辩证论治。有些人是因为肾虚导致的,有些人是因为寒湿阻滞导致的,有些人是因为气滞血瘀导致的,还有些人是因为长骨刺导致的。。。原因...

  • 你好,中医学认为,足跟痛多属肝肾阴虚、痰湿、外伤和感受寒湿等因所致,内服中药是可以治疗的,但要辩证准确,对症下药,另外也可以结合针灸或中药浸泡等中医外治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 脚跟疼痛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治疗:第一、局部热敷或热水泡脚可以改善局部血循环,减轻脚跟疼痛症状,每次治疗30~60分钟,温度控制为40~42度。第二、冲击波治疗每周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可以明显改善脚跟疼痛症状,并促进局部炎症消退。第三、封闭注射治疗,将盐酸利多卡因和醋酸 龙混合配置后注入...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