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偏方:针灸治疗中风的制作方法

中风是一种急性疾病,它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语不清或口呙为主要表现。它起病急骤,变化迅速而似“风”,故名中风。 一、辨证 一)中脏腑 1、闭证: 主要表现:突然昏仆,神识昏昧,两手紧握,牙关紧闭,面赤气粗,喉中痰鸣,二便不通,脉弦滑有力。 2、脱证: 主要表现:突然昏仆,神识昏昧,目合口张,鼻鼾息微,四肢软瘫,小便失禁,舌痿软,脉细弱。重者四肢逆冷,面红如妆,脉来浮大。 二)中经络 主要表现: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角呙斜任意,言语不清,伴见头痛,眩晕,肌肉抽掣,面目红赤,口渴咽干,烦躁,脉弦滑。 三)治疗 1、中脏腑 闭证:百会、水沟、丰隆、太冲、涌泉、十二井穴。 牙关紧闭者加下关、合谷、颊车;舌强语蹇加哑门、廉泉、通里。 2、脱证:施以灸法于任脉俞穴以回阳救逆。 处方:神阙(隔盐灸)、气海、关元。 2、中经络 主要选取阳经及督脉之穴以熄风、调通气血。先针健侧,继针患侧。 处方:百会、通天、风府。 上肢:肩腢、曲池、外关、合谷; 下肢: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 口呙:地仓、颊车。 注:该症相当于现代医学之脑出血、脑栓塞、禽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提醒您:针灸治疗中风 此民间偏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2022-10-30
mcxzy 阅读 17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0:20:4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风后遗症针灸治疗的方法 1、主穴 肩髎、曲池、八邪、手三里、外关、合谷、血海、足三里、阴陵泉、丰隆、三阴交、太冲。2、配穴 ①口眼歪斜 地仓、峡车、下关、攒竹、丝竹空、承泣、太阳。②吞咽困难 颈咽六针。③尿频、尿急 气海、关元、天枢、中极。针灸治疗中风偏瘫还应根据患者病情、时机,...

  • 2 针灸治疗中风的作用 针灸疗法是通过针刺与艾灸疏通经络气血,调整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针灸治疗适宜于中风的各种情况,其中对纠正口眼歪斜,语言不利,改善病残肢体的活动功能,消除肢体麻木不适等症状有明显的作用。3 中风针刺方法 手足阳经穴方 主穴分二组。甲组:肩髃,...

  • 1、针刺头部穴位:取头针语言区、感觉区以及肢体相应部位的穴位,可以改善头部血液循环和增加脑血流量,能恢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以及改善脑电活动,激活脑语言功能。2、针刺舌体、舌根:如上廉泉、金津、玉液点刺放血,可加快局部血液循环,增强舌的活动功能,可以通窍利咽,达到治疗中风失语的目的。

  • 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中医的治疗方法,在十宣穴进行针灸。十宣穴位于我们十个手指的指尖,这个位置是人体气血较为薄弱之处,容易出现堵塞现象。通过针灸针在指尖部位进行扎针,可以有效疏通堵塞,从而减轻头部的压力。具体操作为先用消毒针具扎破指尖,让血液流出,这样便能有效减轻头部大部分的...

  • (1)气虚血瘀型:这类中风偏瘫的患者应该采取的治疗原则是益气活血,祛瘀通络,可选择的方剂名为补阳还五汤加减,组方药物包括了黄芪、丹参、鸡血藤、当归、赤芍、桃仁、川芎、桂枝、红花、地龙、牛膝、甘草。如果患者偏于气虚,可以重用黄芪或太子参等药物,如果患者血瘀偏重可在其中加三棱、莪术、水蛭、...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