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药方对治疗中风有益?

中风是中医学的一个病名,也是人们对急性脑性管疾病的统称和俗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无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包括西医的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塞、脑血栓、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
中风的病因病机是虚在肝肾,因虚致瘀,瘀阻脑络,血瘀生风。肾虚是其病理基础,肾阴虚可致肝阳上亢;肾阳虚可致脾虚生湿,从而产生气血亏损、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而七情内伤、风寒侵袭、烦劳过度、饮食不节等皆为本病的诱发因素。
【方一】牵正散合导痰汤
【出处】《杨氏家藏方》
【组成】白附子12克,僵蚕10克,全蝎5克,法半夏15克,胆南星12克,地龙10克,陈皮6克,钩藤15克,甘草6克。
【功用】祛风化痰通络。
【主治】中风中经络属风痰阻络型。
【方解】方以白附子逐风痰,伍以僵蚕、陈皮、半夏、南星增强化痰之力,地龙、全蝎活血通络,钩藤熄风,诸药合用,共奏祛风豁痰通络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牵正散合导痰汤具有镇静、解热、抗炎、降脂、
改善血液循环、抗血栓形成等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熄风化痰汤
【出处】《湖南中医杂志》
【组成】钩藤15克,半夏、天南星、天麻、红花、生姜、桂枝各10克,竹沥10毫升,甘草5克,鸡血藤30克。
【功用】平肝熄风,化痰通络。
【主治】中风中经络属风痰阻络型。
【方解】方以天麻、钩藤平肝熄风,半夏、南星、竹沥化痰,红花、鸡血藤活血通络,桂枝、生姜通阳散结,诸药合用,共奏平肝熄风,化痰通络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熄风化痰汤具有镇静、解热、抗炎、降脂、改善血液循环、抗血栓形成等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培元通经熄风汤
【出处】《湖南中医杂志》
【组成】当归10克,生黄芪30克,生地黄15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天竺黄10克(后下),全蝎8克,白蒺藜15克,地龙15克,胆南星10克,竹沥汁20毫升,天麻15克,钩藤15克,白附子10克,桂枝10克。
【功用】益气养血,活血通络,平肝熄风。
【主治】中风。
【方解】方以黄芪、当归、赤白芍、地黄益气养血活血,天竺黄、南星、竹沥、白附子化痰,天麻、钩藤、蒺藜平肝熄风,全蝎、地龙活血通络,桂枝温阳散结,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血,活血通络,平肝熄风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培元通经熄风汤能改变血小板的结构和功能,改善血液浓、黏、聚状态,促进脂类物质的代谢,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四】散风通络汤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
【组成】稀莶草15克,老鹳草12克,桑枝20克,牛膝12克,秦艽12克,木瓜10克,地龙10克,海风藤15克,丹参12克,赤芍10克,土鳖虫10克,全蝎6克,僵蚕10克。
【功用】散风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中经络。
【方解】方以稀莶草、老鹳草、桑枝、秦艽、海风藤散风通络,木瓜柔筋缓急,牛膝、地龙、丹参、赤芍、土鳖虫、全蝎、僵蚕活血通络,诸药共用,以收散风活血通络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散风通络汤具有抗炎、改善血液循环、抗血栓形成等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五】镇肝熄风汤
【出处】《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代赭石30克,白芍、天冬、玄参、菊花各15克,钩藤、龟板、龙骨、牡蛎各20克,天麻12克,牛膝18克。
【功用】平肝熄风潜阳。
【主治】中风属阴虚阳亢型。
【方解】方以代赭石、龟板、龙骨、牡蛎镇肝潜阳,伍以天麻、钩藤熄风,白芍、天冬、玄参养阴,菊花清肝,牛膝引血下行,诸药合用,共奏平肝熄风潜阳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镇肝熄风汤具有镇静、解热、抗炎、降脂、改善血液循环、抗血栓形成等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六】赵氏中风方
【出处】《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天麻、黄芩、钩藤、玄参、怀牛膝、丹参、夏枯草各9克,生地黄12克,生牡蛎、石决明各30克。
【功用】平肝熄风,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中经络。
【方解】方以石决明、生牡蛎镇肝熄风,伍以天麻、钩藤平肝熄风,黄芩、夏枯草、生地黄、玄参清热养阴,丹参、牛膝活血通络,诸药合用,共奏平肝熄风,活血通络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赵氏中风方具有镇静、解热、抗炎、降脂、改善血液循环、抗血栓形成等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七】平肝熄风汤
【出处】《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生地黄20克,山茱萸15克,山药20克,天麻10克,钩藤15克,麦冬10克,蝉蜕9克,桑叶10克,菊花10克,知母15克,夏枯草10克,甘草6克。
【功用】平肝熄风,养阴通络。
【主治】中风中经络。
【方解】方以天麻、钩藤平肝熄风,菊花、夏枯草、桑叶、知母、蝉蜕疏散风热,生地黄、山茱萸、山药、麦冬养阴,甘草调和诸药,共奏平肝熄风,养阴通络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平肝熄风汤具有镇静、解热、抗炎、降脂、改善血液循环、抗血栓形成等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八】羚羊角汤
【出处】《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羚羊角0.3克(锉末冲服),菊花、夏枯草各15克,石决明、龟板各30克,生地黄、钩藤各20克,白芍15克,牡丹皮、天竺黄、黄芩各10克。
【功用】清肝熄风,开窍。
【主治】中风中脏腑。
【方解】方以羚羊粉清肝开窍,伍以菊花、夏枯草、钩藤、牡丹皮、黄芩清肝,决明、龟板镇肝,天竺黄化痰,生地黄、白芍养阴,诸药合用,共奏清肝熄风、开窍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羚羊角汤具有镇静、解热、抗炎、降脂、改善血液循环、抗血栓形成等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九】涤痰汤加减
【出处】《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法半夏15克,陈皮10克,茯苓、竹茹、胆南星、枳实各12克,钩藤20克,石菖蒲9克,甘草6克,天麻10克。
【功用】豁痰熄风,开窍。
【主治】中风中脏腑。
【方解】方以南星、菖蒲豁痰熄风,伍以半夏、陈皮、茯苓、竹茹化痰,枳实导滞,天麻熄风,甘草和药,诸药共用,共奏豁痰熄风开窍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涤痰汤对降低TC、LDL和对抗脂斑形成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具有促进脂质排泄的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2020-01-02
mcxzy 阅读 55 次 更新于 2025-04-17 22:15:4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脑中风治疗:治疗脑中风可以参考烂兄败教学视频的方法,通常使用小续命汤,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药方。2. 小续命汤配方:此方源自《外台秘要》,主要成分包括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干姜、当归、川芎、石膏和人参。3. 配方解析:麻黄和杏仁搭配使用,可避免过度发汗导致肺津损伤。桂枝和炙甘草有...

  • 2. 【黄芩桔梗汤】对于急性风火导致的声音嘶哑,民间验方黄芩10g、桔梗10g、牛蒡子9g等组成的黄蒡汤,只需15分钟煎煮,迅速舒缓喉部不适,通常3-5剂即可恢复正常。【外治定喘膏】通过生麻黄、杏仁、白芥子等药材的组合,制成止咳化痰平喘的膏剂,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哮喘有显著效果。每晚睡前涂抹涌...

  • 药方:八味顺气散:人参、白术、白芷、乌药、青皮各10g,茯苓、陈皮各15g,甘草8g。(6)邪热壅盛型 症状:半身不遂,口眼弯斜,面色潮红,口渴喜冷饮,小便赤黄,舌红苔黄,脉数有力。药方:川芎、白芍、白术、菊花、桔梗、荆芥穗、连翘、黄芩、寒水石各10g,当归、石膏各15g,砂仁、薄荷、滑石、...

  • 1. 脑中风治疗:根据烂兄败教学视频的指导,脑中风的治疗通常可使用小续命汤,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药方的调整。2. 小续命汤方剂:该方剂源自《外台秘要》,组成为:麻黄三钱、桂枝五钱、杏仁三钱、炙甘草三钱、干姜二至三钱、当归三钱、川芎三钱、石膏五钱、人参三钱。3. 方剂解析:麻黄与杏仁并...

  • 槐花茶,一种具有预防中风功效的草本茶饮,其制作方法简单,只需将6克槐花茶放入开水中浸泡,即可当茶饮用。蒜泥,则被用于治疗中风后言语不清的症状,只需取新鲜大蒜2瓣去皮捣烂,涂抹于牙根处即可。松毛酒则是一种治疗中风的方法,将1千克松毛浸泡于1.5千克酒中七日后,每日饮用一杯。当归荆芥草...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