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风寒头痛
蔡某,女, 23岁,工人。1992年2月11 日初诊。主诉:受凉之后感头痛1天。
刻诊:头痛连及项背,遇风寒则加剧,骨节酸痛,不发热,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证属风寒外袭,卫阳失宣而致头痛。治法:祛风散寒,解表定痛。
取后溪一一束骨
操作方法:后溪要直刺1寸,行紧提慢按泻法,反复行针 ,使针感向上传达。束骨,直刺0.5寸, 行提插泻法,使针感扩散。
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一次,起针后头病著减。翌日又针一次,痛止病除。
按语: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输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督脉,有宣通阳气,疏散表邪,通络止痛之功。
束骨为足太阳膀胱经输穴,有宣通本经阳气,祛风散寒,发汗解表而止头痛之效。
二穴配合,属手足同名经配穴法, 一手一足, 一上一下,同经相应,互相促进,疏通太阳经气,太阳主一身之表,故有祛散外邪 ,祛风止痛之功效。
例2:风热头痛
张某, 男, 42岁,工人。1991年8月3日初诊。主诉:发热头痛2天。
刻诊:头胀而痛,发热恶寒,体温39.0℃, 面目发红,口干渴,二便调,舌尖红,苔薄黄, 脉浮数。证属风热外受而致头痛。治法:清解表邪,表解则头痛自去。
取合谷一一飞扬
操作方法:合谷直刺1寸,得气后将针斜向上方,行提插泻法,使针感向上传达至臂部。飞扬直刺2寸,行快速有力的捻转泻法,使针感向上下放散。
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一次,起针时已得微汗,测体温下降至37.5℃,患者头痛亦止, 自觉全身舒快。翌日又针一次,发热退清,无不适感。
按语: 合谷有发汗解表、治疗表证的作用;飞扬治疗表证,见于«灵枢·寒热病»篇中,取足太阳飞扬穴为主,以发其汗。
按飞扬穴属足太阳经络穴,即所谓三阳之络,太阳主表,针泻之以发其汗而解表,与合谷配合,大有相得益彰之功,收效甚快。
例3:肝阳头痛
高某, 男, 44岁,驾驶员。1991年6月2日初诊。主诉: 有高血压病史2年,常因劳累及情绪激动诱发头痛加重。
刻诊: 头痛偏于两侧,伴眩晕,心烦易怒, 口干而红, 血压增高到180/100mmHg,舌红,苔薄黄,脉弦。证属肝阳上扰所致。治法:平肝潜阳以止痛。
取外关一一足临泣
操作方法:外关直刺1寸。用紧提慢按泻法,使针感向上传达。足临泣直刺0.5寸,亦用提插泻法, 进针后反复行针,使针感向上传达。
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一次,起针后,头痛著减,头目亦感清爽。连针六次,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头痛、眩晕等症状悉除。
按语: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络穴,能通经络之气滞, 调和气血而止疼痛。足临泣为足少阳胆经输穴,八脉交会穴。
能平肝熄风,泻热明目,聪耳,疏泄肝胆,调和气血,宣通经络,散瘀定痛,两脉相合于目锐眦、耳后, 二穴合用,属手足同名经配伍之例,能起到相互促进,相互为用,增强清泄肝胆之力,故收效快捷。
例4:血虚头痛
张某,女, 38岁,教师。1992年1月8 日初诊。主诉,头痛乏力2年。刻诊:头痛隐隐, 目涩眼花,劳累后尤甚,面色少华,唇舌色淡,脉细。证属营血亏虚,不能上荣于头所致。治法:益气养血,从本图治,不可头痛医头。
取太冲一一三阴交
操作方法:太冲向上斜刺1.5寸,使针感传达足掌,以透涌泉,用慢提紧按补法,达到肝肾两补的作用。三阴交直刺1寸,亦用提插补法,使针感向上下传达。
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一次,起针后头痛著减。连针12次,诸症悉除。
按语:《内经》谓五脏有病,当取之原穴,太冲为肝经原穴,而肝藏血,故取之可达养血之效。
血虚总不离肝肾之虚,太冲直透涌泉, 一针两穴,肝肾同补,达到养血之效。
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腧穴,可调补脾胃,以促气血生化之源,况三阴交为肝、脾、 肾三经交会之处, 血虚多属三阴不足,补此一穴,又可达到补养三阴之目的, 而气血亦自来复。 故头痛眼花等症, 自然消失。
例5:瘀浊头痛
吴某,男, 50岁,工人。1992年1月31日初诊。主诉:头昏、头痛、嗜睡一年多。
刻诊:形体肥胖,头昏头痛,常胸闷脘痞,纳呆嗜睡,苔白腻,脉弦滑。证属痰浊内盛、蒙蔽清阳、清窍失养所致。治法:泄化痰浊以宣清窍。
取强间一一丰隆
操作方法:强间斜刺捻转泻法。得气后将针提起,向上、下、左、右方向斜刺,反复行针,使针感向四周扩散。丰隆直刺2寸,行紧提慢按泻法,使针感向上、下传达。
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一次,起针后头痛头昏消失。连针六次,胸脘得舒,苔腻渐化,头痛头昏悉除。
按语:强间属督脉经腧穴,上行巅顶。«铜人经»言其主治脑旋目运,头痛不可忍。
«百症赋»说强间、丰隆之际,头痛难禁。 «大成» 亦称主治头痛目眩。可见本穴历来均用以治头痛, 针刺向四周斜刺,使得气扩散,有当时止痛之效。
丰隆为足阳明胃经络穴,别走足太阴脾经,能沟通脾胃两经。脾胃为生痰之源, 针此一穴,以健运脾胃功能,而达除痰化浊之效。
例6:瘀血头痛
王某,男, 30岁,干部。1991年9月12日初诊。主诉: 一年前头部有碰伤史,之后常感后顶部疼痛。
刻诊:头后顶部疼痛,其痛如针刺,痛处固定,轻压痛,久治不愈,舌质淡红,略有紫色,脉细涩。证属外伤后气滞血瘀留阻经络,不通则痛。治法:活血化瘀,通络定痛。
取膈俞一一行间
操作方法:膈俞向脊椎方向斜刺1寸,平补平泻法,使针感向胸前传达。行间直刺1寸,针向右快速有力的捻转泻法,使针感向上传达。
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一次。起针后头痛消失,感到轻松。连针2个疗程,诸症悉除。
按语:膈俞为八会穴之一,血之会穴,有养血活血之功,通治一切血证,刺之以行气化瘀。
行间为足厥阴肝经腧穴,足厥阴之脉上交于头, 刺之能疏通头部经气,活络化瘀,具有上病下取之义。两穴配伍,共起活血祛瘀止痛之功效。2020-10-31
蔡某,女, 23岁,工人。1992年2月11 日初诊。主诉:受凉之后感头痛1天。
刻诊:头痛连及项背,遇风寒则加剧,骨节酸痛,不发热,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证属风寒外袭,卫阳失宣而致头痛。治法:祛风散寒,解表定痛。
取后溪一一束骨
操作方法:后溪要直刺1寸,行紧提慢按泻法,反复行针 ,使针感向上传达。束骨,直刺0.5寸, 行提插泻法,使针感扩散。
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一次,起针后头病著减。翌日又针一次,痛止病除。
按语: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输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督脉,有宣通阳气,疏散表邪,通络止痛之功。
束骨为足太阳膀胱经输穴,有宣通本经阳气,祛风散寒,发汗解表而止头痛之效。
二穴配合,属手足同名经配穴法, 一手一足, 一上一下,同经相应,互相促进,疏通太阳经气,太阳主一身之表,故有祛散外邪 ,祛风止痛之功效。
例2:风热头痛
张某, 男, 42岁,工人。1991年8月3日初诊。主诉:发热头痛2天。
刻诊:头胀而痛,发热恶寒,体温39.0℃, 面目发红,口干渴,二便调,舌尖红,苔薄黄, 脉浮数。证属风热外受而致头痛。治法:清解表邪,表解则头痛自去。
取合谷一一飞扬
操作方法:合谷直刺1寸,得气后将针斜向上方,行提插泻法,使针感向上传达至臂部。飞扬直刺2寸,行快速有力的捻转泻法,使针感向上下放散。
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一次,起针时已得微汗,测体温下降至37.5℃,患者头痛亦止, 自觉全身舒快。翌日又针一次,发热退清,无不适感。
按语: 合谷有发汗解表、治疗表证的作用;飞扬治疗表证,见于«灵枢·寒热病»篇中,取足太阳飞扬穴为主,以发其汗。
按飞扬穴属足太阳经络穴,即所谓三阳之络,太阳主表,针泻之以发其汗而解表,与合谷配合,大有相得益彰之功,收效甚快。
例3:肝阳头痛
高某, 男, 44岁,驾驶员。1991年6月2日初诊。主诉: 有高血压病史2年,常因劳累及情绪激动诱发头痛加重。
刻诊: 头痛偏于两侧,伴眩晕,心烦易怒, 口干而红, 血压增高到180/100mmHg,舌红,苔薄黄,脉弦。证属肝阳上扰所致。治法:平肝潜阳以止痛。
取外关一一足临泣
操作方法:外关直刺1寸。用紧提慢按泻法,使针感向上传达。足临泣直刺0.5寸,亦用提插泻法, 进针后反复行针,使针感向上传达。
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一次,起针后,头痛著减,头目亦感清爽。连针六次,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头痛、眩晕等症状悉除。
按语: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络穴,能通经络之气滞, 调和气血而止疼痛。足临泣为足少阳胆经输穴,八脉交会穴。
能平肝熄风,泻热明目,聪耳,疏泄肝胆,调和气血,宣通经络,散瘀定痛,两脉相合于目锐眦、耳后, 二穴合用,属手足同名经配伍之例,能起到相互促进,相互为用,增强清泄肝胆之力,故收效快捷。
例4:血虚头痛
张某,女, 38岁,教师。1992年1月8 日初诊。主诉,头痛乏力2年。刻诊:头痛隐隐, 目涩眼花,劳累后尤甚,面色少华,唇舌色淡,脉细。证属营血亏虚,不能上荣于头所致。治法:益气养血,从本图治,不可头痛医头。
取太冲一一三阴交
操作方法:太冲向上斜刺1.5寸,使针感传达足掌,以透涌泉,用慢提紧按补法,达到肝肾两补的作用。三阴交直刺1寸,亦用提插补法,使针感向上下传达。
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一次,起针后头痛著减。连针12次,诸症悉除。
按语:《内经》谓五脏有病,当取之原穴,太冲为肝经原穴,而肝藏血,故取之可达养血之效。
血虚总不离肝肾之虚,太冲直透涌泉, 一针两穴,肝肾同补,达到养血之效。
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腧穴,可调补脾胃,以促气血生化之源,况三阴交为肝、脾、 肾三经交会之处, 血虚多属三阴不足,补此一穴,又可达到补养三阴之目的, 而气血亦自来复。 故头痛眼花等症, 自然消失。
例5:瘀浊头痛
吴某,男, 50岁,工人。1992年1月31日初诊。主诉:头昏、头痛、嗜睡一年多。
刻诊:形体肥胖,头昏头痛,常胸闷脘痞,纳呆嗜睡,苔白腻,脉弦滑。证属痰浊内盛、蒙蔽清阳、清窍失养所致。治法:泄化痰浊以宣清窍。
取强间一一丰隆
操作方法:强间斜刺捻转泻法。得气后将针提起,向上、下、左、右方向斜刺,反复行针,使针感向四周扩散。丰隆直刺2寸,行紧提慢按泻法,使针感向上、下传达。
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一次,起针后头痛头昏消失。连针六次,胸脘得舒,苔腻渐化,头痛头昏悉除。
按语:强间属督脉经腧穴,上行巅顶。«铜人经»言其主治脑旋目运,头痛不可忍。
«百症赋»说强间、丰隆之际,头痛难禁。 «大成» 亦称主治头痛目眩。可见本穴历来均用以治头痛, 针刺向四周斜刺,使得气扩散,有当时止痛之效。
丰隆为足阳明胃经络穴,别走足太阴脾经,能沟通脾胃两经。脾胃为生痰之源, 针此一穴,以健运脾胃功能,而达除痰化浊之效。
例6:瘀血头痛
王某,男, 30岁,干部。1991年9月12日初诊。主诉: 一年前头部有碰伤史,之后常感后顶部疼痛。
刻诊:头后顶部疼痛,其痛如针刺,痛处固定,轻压痛,久治不愈,舌质淡红,略有紫色,脉细涩。证属外伤后气滞血瘀留阻经络,不通则痛。治法:活血化瘀,通络定痛。
取膈俞一一行间
操作方法:膈俞向脊椎方向斜刺1寸,平补平泻法,使针感向胸前传达。行间直刺1寸,针向右快速有力的捻转泻法,使针感向上传达。
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一次。起针后头痛消失,感到轻松。连针2个疗程,诸症悉除。
按语:膈俞为八会穴之一,血之会穴,有养血活血之功,通治一切血证,刺之以行气化瘀。
行间为足厥阴肝经腧穴,足厥阴之脉上交于头, 刺之能疏通头部经气,活络化瘀,具有上病下取之义。两穴配伍,共起活血祛瘀止痛之功效。2020-10-31
在头部进行针灸,可以治疗许多种疾病:1、治疗头部的疾病,像头晕、头痛,还有大脑发育不全、脑血管病以及面部五官方面,像眼、耳、鼻、口腔方面的疾病,都可以治疗;2、头部针灸可以治疗精神系统的疾病,像焦虑、抑郁、失眠、癫痫等疾病;3、在头部进行针灸,还可以治疗全身性的疾病,比如大脑有管理身体各个部位所代表的投影区,可以治疗运动、感觉和语言等症状。针灸针在扎头的时候一般不会穿过颅骨。而扎在头皮上的针用手抚摸一下就会头皮疼。
如果你还不放心就拍个头颅片儿。高密度的金属针显示非常清晰。可彻底解除你的顾虑。
一般针灸是不会扎到神经的,我们表面皮肤上部位都有细小的神经末梢分布,手脚身上都有分布。我们平常觉得痛 麻 烫 最近都是因为皮肤上有感觉神经。 ,一般是扎不到的,神经表面是很滑的,感觉神经分布在表皮 不是皮下,万一扎到了就是头皮麻,痛,嗯,肯定不是针灸的原因。2020-10-31
如果你还不放心就拍个头颅片儿。高密度的金属针显示非常清晰。可彻底解除你的顾虑。
一般针灸是不会扎到神经的,我们表面皮肤上部位都有细小的神经末梢分布,手脚身上都有分布。我们平常觉得痛 麻 烫 最近都是因为皮肤上有感觉神经。 ,一般是扎不到的,神经表面是很滑的,感觉神经分布在表皮 不是皮下,万一扎到了就是头皮麻,痛,嗯,肯定不是针灸的原因。2020-10-31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从外治内”的治疗方法。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手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经常针灸,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针灸的三大功能
1、疏通经络
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2、调和阴阳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
3、扶正祛邪
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针灸的优点与缺点
优点:
1、以安全、保健为基础。
2、创伤小,副作用不明显,不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活。
缺点:
1、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需坚持治疗一段时间。
2、因人而异,治疗效果不定。
副作用:
1.晕针、晕罐、晕灸。
2.疲劳、麻木、酸胀、灼热疼痛、皮下出血。
3.紧张、呼吸困难。2020-10-31
针灸的三大功能
1、疏通经络
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2、调和阴阳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
3、扶正祛邪
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针灸的优点与缺点
优点:
1、以安全、保健为基础。
2、创伤小,副作用不明显,不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活。
缺点:
1、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需坚持治疗一段时间。
2、因人而异,治疗效果不定。
副作用:
1.晕针、晕罐、晕灸。
2.疲劳、麻木、酸胀、灼热疼痛、皮下出血。
3.紧张、呼吸困难。202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