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偏方:针灸治疗感冒的制作方法

【概说】 感冒是以头痛,鼻塞,流涕,恶风寒,发热为主症的一种外感病。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两季为多。根据感邪性质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风寒、风热两大类。一般病轻者称“伤风”,在一个时期内引起广泛流行者,为时行感冒,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体虚抗病能力减弱,当气候急剧变化时,人体卫外功能不能适应,于是邪气从皮毛、口鼻而入,引起一系列肺经症状。 (一)风寒束表,肺气不宣,阳气郁阻,毛窍闭塞而为风寒感冒。 (二)感受风热,则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皮毛疏泄露失常而为风热感冒。 【辨证治疗】 (一)风寒 主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四肢酸痛,鼻塞,流涕,喉痒,咳嗽声重,痰多清稀,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取手阳明、太阴和足太阳经穴为主。针用泻法,以祛风散寒,宣肺解表。 处方:列缺、合谷、风池、风门。 随证配穴:挟湿加中脘、内关、足三里。 方义:风寒外束,毛窍闭塞,肺气失宣,故取手太阴络穴列缺宣肺利窍,以治鼻塞,喉痒,咳嗽;太阳主表,外感风寒,先犯太阳,故取风门以疏调太阳经气,祛风散寒,以治恶寒,发热,头痛等症;太阴、阳明互为表里,取手阳明经原穴合谷以宣肺解表,更有阳维脉与足少阳之会穴风池祛风解表,四穴相配,以达祛风散寒,宣肺解表的功效。挟湿针中脘、内关、足三里以健脾胃,化湿浊、理气降逆。 (二)风热 主证:发热,汗出,微恶风,头胀痛,咳嗽,吐黄稠痰,咽部红肿疼痛,口渴欲饮,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夏令感冒,多挟暑湿,症见发热较高,有汗而热不解,身重倦怠,口渴,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濡数。 治法:取督脉、手阳明、少阳、太阴经穴为主。针刺用泻法,以疏风清热,清肃肺气。 处方:大椎、尺泽、外关、合谷、鱼际、少商。 随证配穴:挟暑湿加中脘、足三里。 方义:大椎为诸阳之会,功善表散阳邪而退热;尺泽为肺之合穴,鱼际为肺经荥穴,少商为肺经井穴,三穴合用可泄肺热,利咽喉;外关为手少阳络穴,又通阳维脉,阳维主表而维系诸阳经,故外关可解表热;挟暑湿加中脘、足三里以健脾胃,祛湿邪。 【其它疗法】 1、耳针 取穴;肺、气管、耳尖。 方法:针双耳,强 *** ,留针10-20min。 2、皮肤针 对发热汗不出及项背疼痛者,沿背部督脉、膀胱经用皮肤针叩打,之后再拔火罐。 【附注】 预防感冒法:在流行季节中,灸风门,或针足三里,可预防感冒。
提醒您:针灸治疗感冒 此民间偏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2022-10-30
mcxzy 阅读 24 次 更新于 2025-04-16 13:10:5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金银花饮 【配方】金银花30克,蜂蜜50毫升。【制作】1.将金银花洗净,放人茶盅内,蜂蜜也放人茶盅内。2.在茶盅加入开水,浸泡5分钟即可饮用。【食法】代茶饮用。【功效】辛凉解表。适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口渴等症。葛根莲子饮 【配方】葛根30克,莲子、冰糖各15克。【制作】1.将葛根洗净...

  • 偏方二 药物:橘子叶30克,老姜12克,葱头10克,薄荷叶20克。用法:加水煮沸后,将药水注入玻璃或瓷质的脸盆中,以大浴巾将整个头部及脸盆覆盖,闭上眼睛,用口、鼻交替深呼吸,维持5—10分钟,以吸入通过热蒸气释放出的香薰药物精华,通过芳香薰蒸用以治疗感冒。说明:出自《中国民间敷药疗法》因为...

  • 中医治疗感冒的两个偏方 1、取生麻黄70克、荆芥、防风、葛根、桑叶、菊花、桑白皮各50克、黄芩25克、桂枝50克、细辛25克。首先将上述药物放到锅里,加入1500毫升水,煎煮20分钟后,将药水倒进盆里。用药水蒸汽熏脚,等温度合适后再泡脚(温度不要低于43摄氏度),为保持药水温度可以随时放入适量的温水...

  • 1. 感冒初期:取葱白、生姜片各5钱,加水一碗煎煮,加适量红糖热服,并立即躺下休息,出汗即愈。2. 多日感冒:白天治疗方法同第一条,夜晚睡前,将大蒜头捣成糊状,敷于双足心,用布包好,次日早晨除去,连续使用2-3天即愈。3. 头痛:取生白萝卜汁,每次滴入鼻孔两滴,一日两次,连用4-5天,...

  •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齐文生介绍,“玉屏风散”是中医预防体虚感冒的专方,主要提升患者的“正气”以抵御外邪,适合于健康人和亚健康人。此外,还能治疗症状轻微的早期感冒,比如伤风后出现鼻塞、怕冷等症状。 玉屏风散取名十分贴切形象,“玉”者,有珍贵而坚固的意思;“屏风”...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