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理气,和降胃腑:老中医五型辨证论治慢性胃炎

胃痛的治疗,熊继柏教授认为:胃脘痛的治法虽多,但均离不开 疏肝理气,疏通气机,和降胃腑,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
气滞胃痛(肝胃气滞型)
临床最为常见,多因情志不畅而致肝木失其条达,肝气犯胃,以致肝胃气滞而出现胃痛。
症状:胃脘胀痛,甚则胀痛 连胁,食后胀甚,嗳气频作,遇烦恼郁怒则痛作或痛甚,舌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 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主方选柴胡疏肝散(或四逆散)合金铃子散加减;偏寒者加广木香、台乌之类。
若食后脘胀,纳呆便溏,舌质淡红,苔白,脉弦缓者,为肝郁脾虚,宜选四逆 散加焦三仙、广木香、砂仁。
火郁胃痛(气郁化火型)
多因肝郁气滞,郁而化火,热结胃肠所致。
症状:胃中胀痛,甚者连及两胁,胃脘有烧灼感,得凉则舒,口苦,泛酸,或胃部嘈杂,口干便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 理气清热,和胃止痛。
主方选化肝煎合左金丸合金铃子散;泛酸明显者,加乌贼骨、瓦楞子以和胃制酸。
寒气胃痛(寒气犯胃型)
多因外感寒邪, 或过食生冷,寒积胃脘,则成胃寒而痛。
症状:胃中胀痛,局部明显畏寒,进冷饮或遇冷则痛甚,喜热饮,得温则减,口不渴,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 温胃散寒。
主方用良附丸加乌药、吴茱萸、胡椒。
食滞胃痛(食积郁滞型)
多因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而致胃气壅滞所致。
症状:胃脘痞满疼痛,稍进食即觉饱胀不适,或嗳腐吞酸,大便不爽,不欲食,甚则呕逆,舌苔厚腻,脉滑。
治法: 消食化积,和胃止痛。
主方选越鞠丸合保和丸,或神术散(平胃散加砂仁、藿香);若胃脘胀痛而兼大便不通者用枳实导滞汤。
郁滞消减后,宜用香砂六君子汤加焦三仙以健脾胃助消化。
血瘀胃痛(气滞血瘀型)
多因胃痛反复发 作而致久痛入络,胃络瘀阻所致。
症状:胃脘隐痛或刺痛,痛处固定,夜间为甚,可伴脘胀嗳气,食欲减退,舌暗或舌边有瘀斑之点,脉弦。
治法: 活血行瘀,理气止痛。
主方选四逆散合金铃子散加失笑散;若胃络受损,见呕血,黑便,伴面黄食少,神疲懒言者,用柴芍六君子汤加白芨、田三七、地榆炭。
注: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需选用请咨询专业医师。
2022-08-16
mcxzy 阅读 21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6:23:1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胃痛的治疗,熊继柏教授认为:胃脘痛的治法虽多,但均离不开疏肝理气,疏通气机,和降胃腑,从而达颂滑到止痛的目的。2. 气滞胃痛(肝胃气滞型):临床最为常见,多因情志不畅而致肝木失其条达,肝气犯胃,以致肝胃气滞而出现胃痛。3. 症状:胃脘胀痛,甚则胀痛连胁,食后胀甚,嗳气频作,...

  • 更年期综合征的病因复杂,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及多种因素有关。中医通过补肾气、调整阴阳、疏肝理气等方法,对缓解更年期症状有较好的效果。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避免情绪波动,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和健康。

  • 临床辨证时,主要辨别脏腑虚实,抓住肾气虚衰这一共性,同时辨明兼证分别证型。现根据现代各家辨证意见归纳为以下五型:1、肝肾阴虚 头晕耳鸣,心烦易怒,阵阵烘热,汗出,兼有心悸少寐,健忘,五心烦热,腰膝痉软,月经周期紊乱,经量或多或少或淋漓不断,色鲜红。舌红苔少,脉弦细数。2、心肾不交...

  • 舌苔黄腻,说明体内湿热较重,多见于消化不良、脾胃虚弱的人。脉弦滑通常反映气血运行不畅,痰湿内阻的情况。综合这些表现,你的身体可能存在以下问题:脾胃虚弱:脾胃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一旦虚弱,就会影响营养吸收和代谢,从而导致气血不足,舌质淡红。湿热内阻:脾胃虚弱时,运化水湿的功能下降,导致体...

  • 治法:疏肝理气,清热养阴。处方:柴胡、白术、茯苓、赤白芍各12克,当归、丹皮、郁金各9克,川芎、陈皮、甘草、薄荷(后下)各6克。加减:口苦躁怒加黄芩、栀子、龙胆草;舌青紫有瘀斑加桃仁、红花。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疗效:共治疗132例,痊愈65例,好转6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8%。(4)脾肾阳虚治法:...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